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阮浩神 《微创医学》2007,2(5):416-41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II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0min、放气后5min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0min,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0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Ⅱ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放气后10min。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压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5min,Ⅱ组呼吸未二氧化碳(PETCO2)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5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气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插管后机械通气,Ⅱ组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每组的各项指标及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显著高于Ⅰ组,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血压明显较术前降低.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主要观察包括DBP、SBP、HR、SpO2、PETCO2等基本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患者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基本指标无明显差异,气腹后15 minⅡ组所测DBP、SBP、HR值明显高于Ⅰ组,SpO2却明显低于Ⅰ组(P<0.05);Ⅰ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Ⅱ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腰痛、心悸、气促、腹胀痛不良反应.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系数高,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气管内全麻组,两组病人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监测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参数的变化及麻醉相关费用的高低。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各时段HR,MAP,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PETCO2均逐渐升高,Cdyn下降,并以Ⅰ组更为明显,容易控制,且均在正常范围,Ⅱ组的不良及费用较Ⅰ组高。结论中、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实施硬膜外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BP、HR、SpO2 、PETCO2 的影响。方法  4 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组 (CSEA组 ) 2 0例 ,静吸复合全麻 (GA组 )2 0例。监测患者麻醉前 10分钟 ,气腹前 ,气腹后 10分钟、30分钟、术毕放气后 10分钟的BP、HR、SpO2 、PETCO2 ,记录各组数据。结果 ①气腹后CSEA组和GA组较气腹前HR都明显增快 (p <0 .0 1) ,MAP明显升高 (P <0 .0 5 ) ;②CSEA组患者PETCO2 于气腹后明显上升 (p <0 .0 5 ) ,GA组无明显差异 ;③GA组麻醉后SpO2 较CSEA组高 (p <0 .0 1)。④CSEA组BP、HR、SpO2 、PETCO2 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 ,较静吸复合全麻简便、经济 ,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I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40岁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6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气管捕管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存自主呼吸.B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中MAP、HR变化及不良反应、麻醉费用.结果 A组患者麻醉平稳,术后无不良反应,麻醉费用远远低于B组;B组患者气管插管、拔管中及气腹后MAP明显升高,HR增快,术后不良反应较明显.两组患者pH、PaCO2、PETCO2、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SpO2变化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节省医疗费用,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20 min和放气后20 min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区别。结果气腹后2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者在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改变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1.
鲁靖 《中外医疗》2011,30(17):18-20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221例,A组:116例,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静脉全身麻醉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2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麻醉可用局麻、腰麻、硬膜外阻滞,最好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近年来亦有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我院于1998年7月起在非气管插管下,开展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复合静脉麻醉并复合静脉麻醉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效果满意,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祁胜春 《中外医疗》2010,29(12):27-2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78例ASA1—11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气管插管全麻组(1组)和腰硬联合辅助静脉组(11组),每组89例,1组全麻插管后机械通气,11组腰硬穿刺麻醉后复合静脉麻醉保持自主呼吸。结果气腹后5分、25分1组和11组paco2无显著差异P〉0.05,MAP较1组下降明显,HR增快,呼吸增快。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较椎管内麻醉更适合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Ⅰ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应激反应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2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2组患者在CO2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气后10 min(T4)的MAP、HR、SpO2。结果:观察组在T1、T2时,HR明显降低(P0.05),30 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对照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对照组MAP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平均清醒时间、术中疼痛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在手术中完成较好的呼吸及循环管理,并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75-75,7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28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记录SBP、D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0min硬膜外组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和全麻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SpO2较麻醉前和全麻组明显降低(P〈0.01)。术毕放气后20min硬膜外组SBP、DBP、HR及SpO2恢复至术前水平,全麻组在气腹和放气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硬膜外组患者气腹后有心悸、气促、腹胀痛等不适症状出现,全麻组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充分,清醒迅速。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安全,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复合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方法 选择腹腔镜妇科手术117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用腰-硬联合麻醉,Ⅱ组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Ⅲ组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及气腹后5 min、20 min、45 min、放气腹后10 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和麻醉并发症,观察CO2气腹对三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Ⅰ组气腹后对循环干扰较大,出现SpO2轻度下降,PetCO2显著升高,Ⅱ组、Ⅲ组气腹后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其中以Ⅱ组干扰最小,PetCO2 Ⅲ组较Ⅱ组高;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显著降低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并发症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均无心肺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腰硬联合组(Ⅱ组)、插管全麻组(Ⅲ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气腹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结束/放气后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所变化,全麻组较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较气腹前变化显著(P<0.05),且硬膜外组平均动脉压变化较腰硬联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需要,但插管全麻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各30例。于麻醉前、气腹后、术毕监测HR、SBP、DBP、SpO2的变化。结果:(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在气腹后A组HR高于B组(P<0.01)。(2)A组SBP在气腹后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B组在气腹后,DBP明显升高(P<0.01),SBP较高(P<0.05)。组间BP比较,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消除气腹引起BP升高的不利影响;气管插管全麻能抑制气腹引起的牵拉不适及体位引起的不适,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能很好地管理呼吸,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100例妇科腹腔镜下非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K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实验室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两组均选L1~2间隙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5ml,首次剂量为1%罗哌卡因10~15ml,控制硬膜外阻滞平面在T8~S4.两组患者均于气腹前、气腹后15min和气腹后30min均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潮气量(VT).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K组患者HR于气腹后15min明显升高,P<0.01,VT于气腹后15min明显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气腹后30min明显升高,P<0.01.P组患者MAP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分别<0.05和<0.01,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0.01;VT于气腹后15min也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30min均明显升高,P<0.01.与K组比较,P组患者MAP、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低于K组,P<0.01;P组患者PETCO2于气腹后15min明显高于K组,P<0.05.与K组相比,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