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胡炜烨  林锋 《临床医学》2009,29(6):120-12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应用措施。方法抽取16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干预组在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两组孕产妇产后42d 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产前有抑郁倾向孕妇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惠芸 《当代护士》2014,(10):60-62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为防治产后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产时、产后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比较2组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2组孕妇的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者及其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大出血等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有效的孕期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123例培训组与123例对照组的孕产妇,于孕28周、产后7 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PDS 10-12分可疑有抑郁症状的孕产妇孕28周时点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7 d时点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晚期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对孕妇进行筛查,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孕产期保健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对孕产妇给予产前、产时、产后1—6周的全程护理干预。结果2组抑郁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孕产妇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检查、指导及产后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产前护理干预。于产后15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产后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PDS阳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产前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来院产前检杳的孕中期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首先给予抑郁量表测试,然后对干预组进行直至分娩前的4次集体护理干预和按需的个体护理干预,在产后42 d对两组产妇分别给予抑郁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孕妇产后SDS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EPDS筛查抑郁者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产妇产后42 d的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中华护理教育》2011,8(4):171-17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产前检查及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3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产后6周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孕28周基础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50%(13/200),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4.67%(22/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孕产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伟红  苏沧桑 《家庭护士》2008,6(4):1043-1044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观察孕期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艾迪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跟踪调查,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HAD评分,两组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PDS评分,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14.33%,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生理、心理知识宣教,改善孕妇社会环境,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行定期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教育、自愿选择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的182例初产孕妇为研究组,同期不做孕妇体操及瑜伽呼吸训练的216例初产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在孕36周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产后采用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孕妇产前抑郁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能调节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观察孕期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艾迪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跟踪调查,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HAD评分,两组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PDS评分,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14.33%,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应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生理、心理知识宣教,改善孕妇社会环境,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情况与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19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试验组产妇接受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前教育和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排尿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产程进展及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心理干预对携带乙肝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妊娠晚期出现产前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HBV)孕妇共97例,其中52例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组),另45例未进行干预(未干预组),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难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产后42d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2.69%(17/52),而非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2.22%(28/4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晚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出现产科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并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6例,以全方位整体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w末,采用产后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结果产妇产后6w末,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为18.75%,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496,P〈0.01)。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妇孕期焦虑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围产期观察的妊娠妇女。由专业护士评价孕妇的情况和需要,解释分娩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干预前后Hamilton量表评分分别为(10.17±7.48)分和(13.93±8.04)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孕妇心理焦虑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影响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状态,有效降低孕期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杨唯真  张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78-1979,1997
目的探讨妇保人员在社区妇保工作中,运用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方法,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保健科管辖的两个社区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00例),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护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产后抑郁量表(EPDS)法,分别于产前、产后对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结果产妇产前HAMD评分、产后EPDS评分以及随访结果表明,综合护理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对预防以及提高产后抑郁症疗效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孕妇不同意向分娩方式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中晚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92例,分别在首次建卡及预产期前2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并在建卡时调查意向性分娩方式;干预组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所有孕妇心理状态,比较两种不同的意向性分娩方式孕妇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孕妇实际分娩方式。结果184例孕妇SAS、SDS、SCL-90指标均高于中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1±7.64)分比(29.78±10.07)分,(53.29±10.04)分比(41.59±10.54)分,(182.52±30.65)分比(129.96±38.76)分;t分别为20.12,15.80,23.25;P〈0.01];而意向性选择剖宫产的孕妇SAS、SDS、SCL-90指标均高于意向性选择自然分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4±9.23)分比(36.67±7.45)分,(57.95±11.65)分比(47.36±10.67)分,(192.83±31.51)分比(169.73±28.54)分;t分别为5.29,642,4.98;P〈Q01];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意向性剖宫产43例,实际剖宫产33例,对照组意向性剖宫产41例,实际剖宫产4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n05)。结论中晚期妊娠孕妇焦虑及抑郁因素可能是影响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心理干预可能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释性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121例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在其他3家医院住院的97例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解释性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采用艾迪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产妇EPDS≥13分者8例,阳性率6.61%(8/121);对照组EPDS≥13分者15例,阳性率15.46%(15/9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4.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第3d和第14dEPD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释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孕产妇分娩前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产妇分娩前后心身健康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名孕产妇产前、产后1周、4周、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于产前、产后1周末检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 入组被试产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随着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生期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1例爱丁堡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13分的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孕期检查和产时产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围生期心理干预,产后42d比较两组产妇抑郁情绪。结果心理干预后两组产妇HAMD得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20.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孕产妇抑郁情绪和改善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寻找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37例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选,以确定产后抑郁症患者,然后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编家庭条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2,66%;各年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和丈夫照顾程度与PPD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5周产妇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睦以及丈夫照顾不周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