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控血压、控血糖、控血脂、给予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并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及推拿。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 m起立行走试验(3TUG)均下降,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S)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TUG低于对照组,TIS评分、10M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腕踝针法)和观察组(n=43,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和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赛涩、口舌歪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偏身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r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及步行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腓总神经、胫神经SCV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10 m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MEP定位下取穴的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针(双侧顶颞前斜线)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01),对照组患者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5.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对照组为79.63%(43/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PY、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PY、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NPY、IL-10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深刺晕听区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深刺组)40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选取患者偏瘫肢体对侧焦氏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双侧平衡区;深刺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3寸毫针针刺双侧晕听区,头针均留针7~10 h,留针期间深刺组配合针刺运动,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于治疗前、治疗2 w后、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量表(FM-B)、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各时间段治疗后BBS、FM-B、MBI评分情况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BS、FM-B、MBI治疗4 w后评分均高于治疗2 w后的评分(P<0.05);深刺组治疗2 w后和4 w后的BBS、FM-B、MBI评分高于同期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深刺焦氏晕听区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胡杰 《新中医》2021,53(19):200-20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例与对照组42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训练,2 组均以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练习,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摆动平均速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0.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生活质量(QOL)评分、稳定指数(S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较前改善,研究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动态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