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银秀  李利 《安徽医药》2012,16(6):812-813
目的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45 min(T4)、60 min(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万梅方  孙来荣  吴春培  顾连兵 《江苏医药》2012,38(16):1925-1927
目的比较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支气管阻塞器组(A组)及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分别于双肺通气5min(T0)、OLV 5min(T1)、30min(T2)和60min(T3)时采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0相比,OLV期间两组Qs/Qt均显著增加(P<0.01)。在T1、T2和T3时,A组Qs/Qt显著低于B组。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应用支气管阻塞器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3.
李琴琴  郑敏 《江苏医药》2021,47(8):818-821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DEX组入手术室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随后以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单肺通气结束;NS组患者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计算入手术室(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2 h(T3)和手术结束(T4)时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2]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于T1、T2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T2~T4时,DEX组OI、P(A-a)O2和Qs/Qt均优于NS组(P<0.05).T2时DEX组血清NO浓度高于NS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减少肺内分流、低氧血症的发生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3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A组)和对照组阿托品组(B组),每组15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给予长托宁1 mg静注,阿托品0.5 mg肌注。两组病人分别在插管后双肺通气5 min(T1)、OLV45 min(T2)、90 min(T3)及术后2 h(T4)、24 h(T5)采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SPO2、PaO2均较双肺通气时(T1)降低,Qs/Qt较T1增加(P<0.05);B组T2-4时SPO2、PaO2较A组下降明显,Qs/Qt较A组升高(P<0.05);两组TNF-αI、L-6和IL-8于T2时明显上升(P<0.05),与B组比较,A组T3、T4、T5时TNF-αI、L-6和IL-8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MDA在T3、T4、T5时显著升高,SOD同时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B组MDA在T3、T4时显著高于A组(P<0.05)。B组SOD在T3、T4、T5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长托宁可改善单肺通气病人肺内分流及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吴博  夏晓琼  陶志国  宋洁 《安徽医药》2013,17(9):1581-1583
目的 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应用帕瑞昔布钠、乌司他丁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36~46岁,ASA分级I ~Ⅱ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应用乌司他丁50 U,B组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加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测定麻醉诱导后(T1)、30 min (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均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 、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影响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脑氧饱和度 (SctO2) 及肺内分流 (Qs/Qt) 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 例 行开胸手术患者, 年龄 46~71 岁, 体质指数 (BMI) 18~24 kg/m2, ASA 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 3 组 (n=20): 右美托咪 定高剂量组 (D1 组)、 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 (D2 组)、 对照组 (C 组)。麻醉诱导后 D1 组 10 min 泵注右美托咪定 1 μg/kg, 并按 0.5 μg·kg-1·h-1持续泵注; D2 组 10 min 泵注右美托咪定 0.5 μg/kg, 并按 0.3 μg·kg-1·h-1持续泵注; C 组给予等量生 理盐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 间断追加罗库溴铵。于麻醉诱导前 (T0)、 双肺通气 15 min (T1)、 单肺通气 5 min (T2)、 单肺通气 30 min (T3) 时采集动脉血, 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 Qs/Qt, 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 SctO2。结 果 Qs/Qt 在 T2 时 D1 组低于 C 组、 D2 组, 在 T3 时 D1 组和 D2 组均低于 C 组, 且 D1 组低于 D2 组 (P < 0.05)。与 T0、 T1 时比较, C 组和 D1 组患者 SctO2在 T2、 T3 时均降低 (P < 0.05); D2 组 SctO2在 T2、 T3 时较 C 组、 D1 组明显增高 (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 降低 Qs/Qt, 减少 SctO2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氧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择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空气中,观察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通气后30 min(T2)、60 min(T3)以及关胸双肺通气30 min(T4)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 在T2 和T3时间点,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时观察组的Qs/Q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吹入氧气有助于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拟全麻复合连硬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麦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10min将参麦注射液0.5mL/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90min(T3)、120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3mL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与T0比较,C组T1-4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A组)和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检查动脉血气和血生化等指标,比较双肺和单肺通气时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T1~T4时B组肺内分流率低于A组.T2和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Qs/Qt与双肺通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81、8.003,均p<0.05),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PaO2与双肺通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8.762,P<0.05),且单肺通气PaO2较双肺通气降低.T2和T3时B组平均肺动脉压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时中心静脉压与T1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中心静脉压升高.A组T2和T3时心脏指数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心脏指数升高.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临床麻醉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七氟醚、丙泊酚对对单肺通气(OLV)期出现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 ASA Ⅱ~Ⅲ级行OLV的肺癌、食管患者36例,年龄30~61岁,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吸入七氟醚(A组)或静脉丙泊酚诱导(B组),快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术中以吸入3% ~5% 的七氟醚或静脉靶控2.0~3.0μg/ml 丙泊酚维持麻醉.于双肺通气(TLV)15 min、OLV 15 min,OLV 30 min、恢复TLV 15 min时,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TLV时相比,两组OLV期的PaO_2显著下降,Qs/Qt明显增加(P<0.01).两组OLV时的Qs/Qt无明显差异.结论 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静脉麻醉OLV时均有一定程度的PaO_2下降和Qs/Qt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