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新生儿臀部皮肤温度测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调环境下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测量老年危重症患者体温的适宜部位,为临床体温测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5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腋温值为金标准,同时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分别测量患者对侧腋窝下、耳后、前额和腹部体温.结果 红外测温仪所测腋温、额温及腹部温度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耳后温度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调环境下,推荐以耳后作为老年危重症患者红外测温仪体温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产妇肘温、腋温及腹股沟温的差异性,探讨适用于测量产妇体温的最佳部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19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腋温、肘温、腹股沟温,10 min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 剖宫产及顺产产妇3个部位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妇的肘温与腋温比较、肘温与腹股沟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腋温与腹股沟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避免产妇生理变化导致的腋温升高,可用腹股沟温代替腋温,以准确反映产妇体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差最大的前额温度与腋温差值可达0.62℃;耳道温度最接近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温度更接近腋温,推荐在发热筛查时以耳道作为测量部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与体表皮肤间隔5.0cm测量体温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接触风险,但测量耳道时可适当缩短测量距离以使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人迎穴温度代替测量额温的可行性,寻找一种准确快速且安全可靠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院患者148例,同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温,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患者额温和人迎穴温度.结果 腋温、额温及人迎穴温分别为(36.71±0.06)℃、(36.21±0.06)℃、(36.18±0.06)℃,三种方法测得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迎穴温、额温分别与腋温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人迎穴温与额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测温仪只宜用于体温初步检测;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时,可选择人迎穴代替前额测温,既简便快捷又避免伤害眼部晶体.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产妇产后1周内腋温的正常值.对100例(共监测体温1 720例次)产妇产后1周内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监测其口温和腋温各5 min,860例次.结果产妇的口温与腋温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口温与腋温 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腋温 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口温(36.0~37.4℃)的756例次其相对应腋温的95%参考值范围为36.37~37.37℃.认为产后1周内产妇腋温<37.4℃可视为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库血加温输注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输血,观察组输血前将库血置37 ℃水浴箱10 min,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60、120 min,术毕,术后30、60 min观察患者腋温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至术后60 min不同时间腋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寒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库血加温输注可以预防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及寒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屈臂过胸与屈臂过腹测得的腋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186名健康青年女性,第1天先屈臂过胸测试腋温5 min,间隔10 min后换屈臂过腹测试5 min;第2天先屈臂过腹测试腋温10 min,间隔10 min后换屈臂过胸测试10 min.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腋温及受试者对两种测温方式的评价.结果 两种屈臂方法测得的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屈臂过腹时诉上肢酸胀费力的受试者显著低于屈臂过胸,更多受试者反映前者更易于夹紧和更易于接受(均P<0.01).结论 屈臂过胸和屈臂过腹测试对腋温均无影响,但要以患者舒适为宜.不论采取哪种测量方法,时间5 min即可.  相似文献   

9.
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及其影响时间.方法 对71名(健康成人)和在其中随机抽取的20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50℃、40℃温开水前及饮用后0、10、20、30、40、50 min测量腋温.结果 71名受试者饮用50℃温开水及20名受试者饮用40℃温开水后0、10、20、30、40 min的平均腋温均较饮用前显著升高(均P<0.05),至50 min时体温才接近饮用前(均P>0.05);饮用40℃与50℃温开水后各时段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饮用温开水后不宜立即测腋温,至少应间隔50 min,40℃与50℃温开水对腋温影响的差异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产妇腋温测量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产妇测量腋温时腋表夹测的最佳时间,选自愿参与的120例产妇,分别将水银温度计同时放置于腋窝左侧和右侧测量体温5 min和10 min.结果左右侧腋温比较,差异无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出产妇测量腋温的时间可由常规的10 min改为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