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毕玉洁 《妇幼护理》2023,3(24):5941-594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行 PCI 术的冠心病 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 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 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LVEF、SV 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 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无显著 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心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我管理水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BMI达标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达标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节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环节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SAQ各项评分、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及NHP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环节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发生情况,帮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减少MACE的发生,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冠心病PCI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对患者获取优质预后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75%,与对照组的79.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横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衰弱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3月2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CGA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衰弱评分、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疲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衰弱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A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减轻患者衰弱和疲乏状态,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疗法(MBCT)在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评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MBCT, 连续干预4 w。观察两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MACE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干预前后正念水平(MAAS)、自我管理行为、GSES评分。结果①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干预4 w后观察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MAAS、GSES评分:干预4 w后观察组MAA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CSMS评分:干预4 w后观察组症状、情绪认知、治疗依从性、不良嗜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MACE发生率:干预4 w后, 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总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行PCI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PCI后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认知疗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8周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8周后工作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后冠心病患者进行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控制情绪、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规范用药、规律作息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院外护理对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冠心病病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36例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 观察组采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院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心理管理、自我管理信心、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信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院外护理可提高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9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应用于CHD行PCI术后患者中,可改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治疗的冠心病PCI术患者6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9例。观察组施行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希望水平和自护能力。结果 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团体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NYHA)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心理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综合护理对肺部肿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情绪、认知、躯体、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综合护理可明显缓解肺部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癌性疲乏,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行PCI手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干预),各46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SM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改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抽签法随机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8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各44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治疗态度量表(ASDT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和饮食治疗态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SF-36 量表中躯体疼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PCI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患者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t-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采用正强化理论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万载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NSTEMI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正强化理论联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NSTEMI患者给予正强化理论联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