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本疾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4月就诊于该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拟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组(观察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对入选病例进行36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有效提高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联合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且术中应用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的11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实施了经腹腔镜肠粘连松解,5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术中均使用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组中3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均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3—10d出院。109例随访14~58个月无肠梗阻症状发生。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好转,以上3例现已随访超过2a未再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联合壳聚糖手术防粘连液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粘连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肠梗阻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等手术指标结果并做对比,随访观察出院后的复发率。结果: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指标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复发率为1.27%,对照组为35.44%(x^2=21.69,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药能加快胃肠道术后恢复,降低复发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剔除影响可比性的病例后最终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各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带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粘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大承气汤,观察两组胃肠功能、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临床疗效及肠梗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梗阻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肠梗阻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镇痛药物、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应用镇痛药物比例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中药肠粘连松解汤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而治疗组有效率也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肠粘连松解汤治疗有利于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将55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粘连松解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用中药粘连松解汤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32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60-662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灌肠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同时加用醋酸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8.7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的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例数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舒适护理对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舒适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98.0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0%、8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快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施以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即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辅助治疗。结果:针刺组患者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炎症指标的有效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针刺组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d时,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数针刺组同样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辅助联合西医疗法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有明显的疗效,不仅可缩短疗程,而且还可较早降低炎症,降低手术率和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水疗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水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化瘀破结汤"结肠水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31)。结论:中药结肠水疗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迅速解除肠腔梗阻、恢复肠道功能,可提高保守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3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评价患者住院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93.3%,高于对照组7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可避免患者进行手术带来的痛苦。同时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少,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及护理手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优质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3%,观察组的有效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有效的消除疾病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园  彭金军  韩红军 《新中医》2006,38(3):53-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组成: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胃管注入。并子大承气汤(组成:枳实、生大黄、厚朴、芒硝)滴注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7%、75.38%,对照组分别为71.15%、55.7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酌情给予解痉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保留灌肠及胃管饲入。结果观察组在肛门排气、胃管拔除以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达到单纯西医治疗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7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使用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清除率和复发率,SDS和SAS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4.3±2.9)分,对照组为(7.6±5.4)分,两组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4.44%,对照组68.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56%,对照组复发率31.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为(32.3±6.2)分和(41.8±5.8)分,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近远期疗效显著,降低了复发率,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入选该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疗效和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7.6%(82/84),显著高于对照组89.3%(75/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5.2±1.7)d,显著低于对照组(7.8±2.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96 h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17.1±48.6)μmol/L和(112.3±33.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9±52.2)μmol/L和(155.7±3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给予合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