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造口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14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标准造口护理干预,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造口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19年5月间来院接受肠造口手术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进行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对比组间与组内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该术式患者行综合护理可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肠造口患者,按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按照全人照护模式的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干预,采用QLQ-C3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人照护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适时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皮肤问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肠造口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适时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造口患者自我效能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定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造口周围皮肤疼痛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1周、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临床干预中采用适时护理可减少肠造口相关皮肤问题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48例,针对性心理干预+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SCS-CV)、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评分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干预1个月(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降低其病耻感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彭忠艳  安莉芳  李稳恒  张小琼 《全科护理》2021,19(23):3178-3181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ARS)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03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实施术后造口以及EARS模式干预,比较出院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出院后各项功能领域评分以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出院前,而各项症状以及单项条目评分均低于出院前(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学历、开腹术式.结论:EARS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且低学历以及开腹术式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低下,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策略,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市某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并留置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造口护理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造口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局部出血、水肿、回缩、机械性损伤及皮炎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 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造口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肠造口自我管理项目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造口周围皮肤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及肠造口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炎发生率(24.39%)显著低于对照组(48.79%),观察组伤口造口DE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肠造口自我管理项目可以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肠造口周围皮肤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造口组(n=21)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造口组(n=37)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造口组为造口排气时间)、耐受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首次化疗开始时间。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结果造口组吻合口距肛门距离、排气时间、耐受全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开始时间均短于非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7/37),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造口组术后第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腹泻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均显著优于非造口组(P 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吻合口位置低的患者应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Miles术后的患者,对其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肠造口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在手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方法 对134例因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Miles术)患者,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与154例直肠会阴全切除术(Dixon术)的患者(保留肛门者)进行对比.结果 Dixon术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77.506±17.197)分,Miles术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76.701±15.138)分,二者在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肠造口的存在,Miles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但是通过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对接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肠造口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对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肠造口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肠造口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全程无缝对接护理可提升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造口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科收治的预防性肠造口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肠造口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病耻感、造口自护能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耻感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下降(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能有效减轻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造口自护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延续干预性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我能力、情感状况、社会活动、身体状况、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造口袋正常更换、处理并发症、规律饮食、复诊延续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对相关病症知识的掌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梅小杨  马小琴  应立英  吴婉英  童敏 《护理研究》2013,27(17):1741-1743
[目的]探讨生大黄脐疗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排便管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1年10月住院的68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15d开始给予生大黄脐疗30d,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排便规律、对人工肛门功能(除问题4)评价、每月使用造口袋的数量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总健康状况、人工肛门有关问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脐疗能促进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排便规律的形成,帮助病人节约造口袋的使用数量及费用,改善腹壁人工肛门的功能,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并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该院外科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记录实施人为关怀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患者实施人为关怀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4.12±9.61)分低于干预前(41.54±1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人为关怀护理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而言,在全程护理中贯彻人文关怀理念不仅能改善患者消极情绪,还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郭素红 《家庭护士》2009,7(16):1446-144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6)及对照组(n=26),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适应及造口自我护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BT疗法。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CBT治疗依从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病人完成CBT治疗依从性、SAS得分、SDS得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造口自我效能感水平,帮助其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率。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造口自主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造口自主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