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管理的概念不仅在国民医疗服务范围内 ,而且也被临终关怀院广泛接受。英国全国临终关怀院和姑息护理专科委员会 ( NCHSPC)将临床管理定义为 :是一种内部体制 ,通过该体制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明确服务责任 ,确保持续改进对病人的服务质量 ,创造条件保障高标准的护理并使临床护理的优势得以发展。Wheatfields临终关怀院已向西利兹社区提供专业姑息护理 2 1年 ,他们为能给病人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而骄傲。然而 ,随着临床护理的介入和执行 ,该团队认识到在提供高质量服务方面的不足 ,通过几年的努力 ,该院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结合…  相似文献   

2.
杨晶  刘玉春  杨萍 《现代护理》2006,12(1):91-92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个人死亡观,为临终关怀教育和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老年病房临床护士为对象,进行关于死亡态度及个人死亡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有较正确的认识,得分为(3.79±0.59)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年及护理临终病人≥10例者对死亡的认知相对较好。结论应在专门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中大力开展死亡和临终关怀的教育,提高老年专科护士的死亡哲学和死亡医学水平,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个人死亡观,为临终关怀教育和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老年病房临床护士为对象,进行关于死亡态度及个人死亡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有较正确的认识,得分为(3.79±0.59)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年及护理临终病人≥10例者对死亡的认知相对较好.结论应在专门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中大力开展死亡和临终关怀的教育,提高老年专科护士的死亡哲学和死亡医学水平,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扩大护理服务领域,加快护理产业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日益从医院走向社区,工作范围日益扩大化,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护理队伍的建立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英国在此方面工作开始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滨  马怡乐 《护理学报》2022,29(11):25-30
目的 在我国老龄人口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通过借鉴、嵌合国际经验来优化当下条件下我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以便应对老龄化社会临终患者护理需求及疾病风险防范,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庭护理发挥最佳的效能。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认识我国临终关怀的社会现实,借鉴、比较英、美、日、韩4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经验,从而思考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结果 英国有统一的行动框架与先进的学科体系;美国以专业指导推动服务标准化;日本打造了全国性临终关怀服务网络;韩国则是利用政策法规助推临终关怀服务输送系统。结论 东、西方临终关怀体系具有“走向不同、发展历程与政治文化背景等方面互动互联、互相影响的格局特点”,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出3个方面启示:(1)宏观层面完善法制建设,重视专业发展;(2)中观层面建立相关机构,促进体系融合;(3)微观层面落实死亡教育,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卞燕  何仲 《护理学报》2004,11(7):26-27
临终关怀(Hospice),最早出现于公元四世纪的英国。1842年法国有位女士在里昂为久病不治的人盖了一所医院,成为临终关怀护理院的雏形。英国一名叫桑德斯的护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建立了一所圣克里斯多伽临终关怀医院.其特点是把临终病人的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现在,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临终关怀科研和服务机构,成立了数个临终关怀医师学会及临终关怀学术组织,有多种临终关怀杂志出版发行,大量临终关怀学术专著出版。临终关怀在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临终关怀教育对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方法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老年护理专业45名本科生进行4个月临终关怀教育,通过死亡态度量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来评估临终关怀教育的有效性。结果临终关怀教育后护理专业学生以养老机构为工作志向及志愿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人数较实施前上升(P<0.01);在死亡态度量表中,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3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的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护理本科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能促使护理专业学生工作志向转变为养老机构;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克服对死亡的负性情绪,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护理和临终关怀的需求意愿,为政府决策和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开封市某社区297名≥60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及临终关怀需求意愿进行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1.5的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 Chi-Square检验进行分析。[结果]78.9%的调查对象患有慢性疾病,以高血压(39.06%)、冠心病(24.92%)多见;如果患了晚期恶性肿瘤,有25.3%选择临终关怀机构安宁疗护;仅有27.3%的老年人对临终关怀服务有所了解。[结论]社区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大,且有一定的临终关怀服务需求,但对临终关怀缺乏了解,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死亡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浅谈对癌症患者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护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终末癌肿病人日益增多 ,受现有医疗卫生制度的制约及临终关怀院尚未普及 ,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护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而医学模式的改变及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 ,给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护理提供了社会支持。家庭临终关怀护理由于病人是在家中接受治疗与护理 ,病人权益不受住院治疗及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 ,淡化了病人角色 ,使其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可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共度有限时光的良好环境 ,具有方便病人生活及利于癌症疼痛的治疗等优越性。家庭临终关怀护理可实现患者真正意义上的有尊严的死亡 ,体现了生命价值与质量 ,是实现临终关怀护理内容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服务重点,指出疼痛控制和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是目前临终关怀的重点内容。建议根据中国国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首先,要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其次,加强对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自身的死亡教育;第三,对护士进行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第四,培养护士的高尚道德情操,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开展心理学教育,掌握心理学的护理技能,做好临终关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谈学灵  刘素珍 《现代护理》2007,13(5):1229-123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张美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80-2181
临终关怀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结合实践,同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临终关怀的历史、概念、理念、服务机构、服务重点及死亡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0518 8 8 临终护理的进展 (综述 ) /陈长金 //医学文选.- 2 0 0 4 ,2 3( 5) .- 6 84~ 6 86文内报告了临终护理在各国开展起始时间及临终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重点报告了我国开展临终护理的现状。 1.临终关怀模式 :我国临终关怀有三种模式 ,即家庭临终关怀、独立的临终关怀单位及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部门。 2 .临终护理的教育与研究 :临终关怀在我国护理学科中属新开拓领域 ,尚未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 ,中专护理教材中无临终护理内容。 3.临终护理的困扰 :在我国 ,受传统的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 ,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态度 ;不少人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护理专业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及专科护生519名,采用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和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5个主题,共13个条目。结果所调查护生总体具有较积极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但在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能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学习过临终关怀课程及参加临床护理实习对护生了解临终关怀学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目前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护生心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根据护生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实施不同的死亡与临床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护理专业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及专科护生519名,采用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和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5个主题,共13个条目。结果所调查护生总体具有较积极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但在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尚不能满足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学习过临终关怀课程及参加临床护理实习对护生了解临终关怀学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护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目前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教育有待改进,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护生心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根据护生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背景实施不同的死亡与临床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晓莉 《护理研究》2012,26(14):1281-1282
[目的]了解即将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为学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即将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关于死亡及临终关怀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84.6%学生对临终关怀的概念了解一些,另外12.8%学生不了解,还有2.6%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临终关怀。[结论]学校应加强临终关怀的系统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变观念,适应临终关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临终关怀专业护理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模式.方法 对临终关怀病房护理人员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文化建设、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分层次培训、专科人才培养、护理人员自我照顾等,使用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了解护理人员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及对待死亡的态度.结果 通过一系列培训及改进措施,护理人员对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变得积极(P<0.001),对待死亡的态度呈现正向变化的趋势.结论 通过临终关怀文化建设以及专业培训等措施,可以提高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积极地对待和处理死亡,促进临终关怀护理专业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学     
053016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杨晶…//护理学杂志.-2004,19(9).-14~16以老年病房临床护士为对象,进行关于对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有较正确的认识(得分为3.79±0.59),而对目前临终关怀现状认识不足(得分为2.96±0.65);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年及护理临终病人≥10例者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相对较好。提示:护士尚需进一步改善观念,适应临终关怀的需要。表3参6(原文摘要)053017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林慧莲…//现代护理.-2004,10(8).-716~717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