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瓣膜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及脑栓塞高危患者的非瓣膜病性房颤发生脑卒中危险眭大,系统在长期应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为68%,因此早期及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洽疗是降低高危房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淑彩 《河北医药》2013,(18):2822-28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1],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2],Wolf等[3]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住院患
  者房颤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4.8%,80岁以上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达32.9%,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1,4],因此,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规律的抗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抗栓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并且伴随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Wolf等[2]在研究报道中提到,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3%~5%,其中一半是缺血性脑卒中。我国著  相似文献   

4.
刘彤  黄体钢 《天津医药》2006,34(4):285-28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房颤是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房颤相关脑卒中年发生率为4.5%,在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房颤是脑卒中的首要原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且常发生在左心耳。20世纪90年代初的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危险。但是,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早在150年前.Vi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血流异常(血流淤滞)、血液成分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房颤发生时,左房(特别是左心耳处)血流缓慢,淤滞,形成涡流,使血栓易于产生;此外,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凝血及纤溶状态的变化,导致血液高凝:但内皮功能损伤在左房血栓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尚少,笔者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并脑卒中抗凝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纤颤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住院房颤患者312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7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238例,房颤并脑卒中51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16.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均口服抗凝治疗,卒中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5~75mg/d159例,有36例脑卒中,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 82例,有9例脑卒中,口服华法林71例,有6例脑卒中。结论房颤患者的合理抗凝治疗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剂量应在100—300mg/d之间。  相似文献   

6.
《天津医药》2000,28(3):142
非瓣膜病房颤(NVAF)可使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5倍,而80岁以上者约占发生卒中者的25%。此外,NVAF引起严重卒中较其他原因者为多,同时卒中后发生死亡或明显神经障碍者可达71%。NVAF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为动脉性高血压,最近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前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或卒中,或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功能障碍,二尖瓣环钙化,或左房增大。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NVAF病人的死亡和致残,因为未接受治疗者中每年复发各种严重程度的卒中为12%。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Framingham[1]研究表明NVAF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同年龄组无AF病人的5.6~7.1倍。本文探讨了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预防NVAF患者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200例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患者,将其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用华法林口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7.0%,实验组92.0%,组间相比区别显著(P <0.05)。结论华法林应用在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5.6倍[1].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同龄人高5~6倍,≥75岁的房颤患者更是卒中发生的高危人群,80岁以上房颤患者卒中发病率接近10%[1].根据目前房颤各大治疗指南,在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虽然高龄本身就是房颤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但由高龄房颤患者大都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可能有卒中史、服用各种药物,根据HASBLED评分同时也是出血高危患者[2].其次,服用华法林初期需要频繁检测凝血功能给患者带来不便,所以华法林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研究探讨小剂量递增法华法林治疗对高龄房颤患者抗凝作用的效果,研究高龄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宜方法,以期在预防高龄房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同时尽量避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凝血功能检测次数,以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证实卒中危险在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增加 17倍,在非瓣膜病的慢性房颤增加 5倍[1],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占有较大比例。NVAF与卒中危险升高极相关,但 NVAF与无症状性脑梗塞(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关系研究较少。有SCI的病人可能以后发生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大[2]。本研究旨在评价老年人NVAF与窦性心律对照组比较是否SCI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有房颤共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有25.9%;口服过华法林的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的46例(32.2%);住院期间无一例服华法林,有服抗血小板药物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服华法林,服抗血小板药物37例。结论 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林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房颤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房颤的病因也在变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取代心脏瓣膜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因各种不适反复住院,引发心衰、卒中、猝死使房颤患者病死病残率高,远期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房颤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6倍,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窦律患者更是高出17倍。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则致死致残率剧升,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病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 ,此类卒中病情严重 ,预后不良。房颤是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 ,约占缺血性卒中的 2 0 % ,首次卒中后 2周内复发率高达 1 0 %~ 2 0 % ,虽然用肝素治疗被广泛推荐 ,但其效益和危险尚不清楚。肝素治疗急性栓塞性卒中试验 (HAEST)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目的在于检验低分子量肝素 (LMWH)早期治疗房颤病人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是否优于阿司匹林。 45个中心的 449例脑栓塞伴房颤的病人在发病后 30 h以内 ,进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双盲应用达特肝素 (dalteparin)1 0 0 IU·kg-1皮下注射每日 2次…  相似文献   

15.
目前虽然已经知道非风湿性房颤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大多数有房颤的脑卒中病例是由于左房血栓栓塞所引起的,但是,房颤与脑卒中关系的本质尚不完全清楚。 RM Heppel等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观察非风湿性房颤病人(109例)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有左房血栓者19例(18%);其中16例有特发性超声对比。结果:与无血栓者相比,有血栓者的左心耳高峰流速(peak left atrial appendage velocity)降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老年人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脑卒中年风险可达5%~10%。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目前国内老年人群中华法令应用率仍很低,我院近年来应用小剂量华法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00年3月~2004年3月本院急诊科留观及门诊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65岁;②非瓣膜性持续房颤患者;③有一个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史)。排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脑栓塞和5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浆BNP浓度,并与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相对照。结果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组血浆BNP(112.28±43.64),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组(13.57±7.94),与对照组相比2.57±1.54(P<0.01),非瓣膜病心房颤动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脑栓塞者血浆BNP明显升高,提示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F发病率为0.6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推测,我国目前AF患者已达800万,其中65%以上为非瓣膜AF~([1])。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脑卒中致死致残,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6倍~([2])。国外文献报道,非瓣膜病AF引发脑卒中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3])。我国研究者报道,AF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大量文献证实,合理的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4])。  相似文献   

19.
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瓣膜性房颤(NVAF)是发生脑栓塞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现对我院 1994年 1月~2001年 6月间收治的 37例NVAF并发脑栓塞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15例,女 22例,年龄 58~82岁,平均年龄71岁, 35例大于 60岁。病例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纤颤。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主要危害之一是血栓栓塞,脑栓塞是房颤引起的最主要的栓塞事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并发症.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1].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研究发现,未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1%,且半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2].因此,国内外建议与共识[3,4]均高度强调了房颤防栓的重要性,建议除孤立性房颤和有禁忌证外,所有房颤患者应当抗栓治疗.房颤血栓栓塞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提示,华法林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68%[5].目前临床上公认的首选抗栓药物仍是华法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