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缺乏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维生素D(V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肠钙的吸收利用,对维持各年龄段骨骼健康矿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在儿童导致佝偻病;在成年人会发生软骨病和骨质疏松。此外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还与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使其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造成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阳光照射不足。血中的25(OH)D的水平可以作为了解人体内VD状况的指标,多数学者认为25(OH)D的水平低于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非常高,推测全球可能有10亿人口患有维生素D缺乏。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膦酸盐治疗时每日补充800~1200 IU维生素D是否可以获得理想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根据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分为800 IU组和1200 IU组,在双膦酸盐治疗前和16周时检测血清25OHD,比较治疗前后25OHD的变化和获得理想25OHD水平的患者例数。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前25OHD 24.26±7.98 ng/ml,治疗16周时25OHD 32.04±8.12 ng/ml。补充维生素D 800 IU组治疗后25OHD提高5.08±8.35 ng/ml,25OHD≥30 ng/ml患者为55.56%,25OHD≥33 ng/ml为38.89%;补充维生素D 1200 IU组治疗后25OHD提高10.29±8.20 ng/ml,25OHD≥30 ng/ml患者为60.34%,25OHD≥33 ng/ml为46.55%。结论双膦酸盐治疗时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200 IU可以显著提高25OHD水平,但仍然约有50%的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血清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ystolic to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S/D)对重度子痫前期(PE)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PE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PE组),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75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20~28周测量双侧子宫动脉S/D,24~28周测母亲血浆维生素D,比较两组孕妇子宫动脉S/D、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与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动脉S/D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子宫动脉S/D对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S/D平均水平、[(4.12±0.34)vs.(2.83±0.43)]、子宫动脉搏动指数[(1.44±0.62)vs.(0.96±0.49)]显著上升(P0.05),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33.46±12.13)μg/L vs.(42.14±10.52)μg/L]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组双侧子宫动脉S/D值平均值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0.79,P0.001)。子宫动脉S/D值曲线下面积0.831,最佳截断值3.75,诊断灵敏度为81.33%,特异度为86.67%。结论子宫动脉S/D值对重度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预测及诊断价值,可联合维生素D作为孕中期子痫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查福建畲族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骨密度,分析福建畲族地区在冬季维生素D的状态并评价其与骨密度关系.方法 于2010年10月至12月,调查634例畲族人群,其中男301例,女333例,年龄9-96岁,平均年龄50.14±16.07.应用罗氏公司的器械和试剂,抽血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PTH.同时应用美国Osd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 —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BMD.根据血清25 OHD水平分为< 12ng/ml为严重缺乏,≥12ng/ml且<20ng/ml为缺乏,≥20ng/ml且<30ng/ml为相对不足,≥30ng/ml为充足,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4例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测定值15.76±8.88ng/ml,血清25OHD与性别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PTH无相关.维生素D严重缺乏231人占36.4%,缺乏的483人,占74.4%,相对不足的112人,占17.7%,充足的50人,占7.9%,总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占92.1%.结论 福建畲族健康人群在冬季的维生素D普遍不足,维生素D不足者骨密度较低,有统计学意义,与PTH没有相关.因此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通过维生素D受体发挥其主要作用。近10年人们对于维生素D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全球近10亿人处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状态,我国人群维生素D不足现象也较为普遍。由于1,25-羟维生素D半衰期非常短,最近维生素D水平已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来描述。多种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不仅造成骨骼疾病(包括营养性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还与多种骨骼外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代谢综合征(肥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恶性肿瘤、感染、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精神及神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等。虽然使用维生素D治疗骨骼疾病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治疗骨骼外疾病的疗效及远期效果还不明确。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婴幼儿及儿童缺乏VD会导致佝偻病,成人及老人缺乏VD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近期研究表明,VD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及哮喘、免疫调节和抗炎、抗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慢性肾脏病、各种癌症、感染、甚至死亡等方面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VD的缺乏越来越重视,因此VD缺乏的患者越来越少。相反,因过量服用VD后中毒的病例却时有发生。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中毒剂量范围内补充人体需要的VD,应做好VD摄入水平及VD中毒的健康宣教。外源性途径摄入VD的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进行日光照射产生内源性维生素。在VD缺乏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掌握VD摄入量和用药周期,密切观察,定期随访,避免VD中毒事件的发生,以期达到降低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为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4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将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密度正常组,对比各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及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并将骨密度与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骨密度均与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174和0.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中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中25OHD的含量可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孕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288名不孕女性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结果不孕女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30nmol/L]比例为27.4%,缺乏[25(OH)D30~49.9nmol/L]比例为52.5%;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女性之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7),超重女性维生素D充足[25(OH)D≥50nmol/L]比例仅为2.4%,明显低于正常女性(23.2%);不同季节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和冬季是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高发季节;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50nmol/L的女性获得IUI临床妊娠的几率显著低于血清25(OH)D水平≥50nmol/L的女性(aOR=0.427,P=0.032)。结论不孕女性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尤其是春季和冬季易发生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对IUI临床妊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孕女性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于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29例T2DM患者,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124)、骨量减少组(B组,n=159)、骨质疏松症组(C组,n=46),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骨密度组及不同季节就诊患者间PTH、25OHD水平的差异;探讨PTH、25OHD之间及与骨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间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T2DM并发OP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于OP的筛查价值。结果 1.三组之间PTH水平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A组;25OHD水平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B组明显低于A组。2.秋季就诊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偏相关分析表明:PTH与PⅠNP、β-CTX呈明显正相关;25OHD与PTH、PⅠNP、β-CTX呈明显负相关。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于T2DM并发OP的影响显示:PTH:OR=6.265;25OHD:OR=0.36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TH、25OHD对于OP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46.58 pg/ml、≤14.70 ng/ml。结论 PTH水平增高患者更易患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增高是发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季节25OHD水平不同,应特别注意冬春季节25OHD的补充。PTH、25OHD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识别T2DM并发OP的发病风险,还是疾病快速、无创、敏感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研究的新趋势——维生素D免疫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概述了维生素D免疫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发现免疫细胞存在维生素D受体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将25(OH)D,羟化为1,25(OH)2D3;在整体动物身上证明维生素D缺乏和药理剂量的维生素D激素抑制T细胞调节免疫;用维生素D激素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本文作者特别介绍了维生素D激素及其类似物在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方面的进展,以及1,25(OH)2D3对细胞因子生成的调控。最后简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光免疫流行病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