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尚修万  汉利  尹戈  王金国 《山东医药》2008,48(30):67-68
采用腹腔镜行囊肿切开或切除后引流治疗肝囊肿78例、脾囊肿11例、胰腺囊肿4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90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手术时间40~280 min,平均78.5 min;出血5~30ml,平均15 ml;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2 d。无腹腔感染、胆漏、胰漏和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13个月,无复发。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脾囊肿和胰腺囊肿效果满意、创伤小、瘢痕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治疗肝、脾、胰腺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4 2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 2 6例 )。出血部位在基底节 2 8例 ,脑叶 5例 ,丘脑 7例 ,血肿破入脑室 1 8例 ,单纯脑室出血 2例。出血量 2 0~ 1 2 0 ml,平均 5 2 .1± 3 5 .6ml。术前 GCS3~ 5分 1 8例 ,6~ 8分 8例 ,>8分 1 6例。手术时机为发病 7h以内 1 2例 ,7~ 72 h2 7例 ,超过 72 h3例。结果 根据 ADL评分标准 ,本组 级 5例 , 级 8例 , 级 1 0例 , 级 6例 , 级 4例 ,死亡 9例。除术中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各 1例外 ,未发生其它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比较彻底、并能确切止血的优点 ,扩大了手术指征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新 《山东医药》2006,46(27):81-82
1995-2005年,我们收治外伤性脾破裂4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4例.女6例;年龄4~53岁,平均28岁。早期脾破裂34例,迟发性脾破裂6例。脾损伤分级:1级15例,2级13例,3级8例,4级2例。砸伤38例,刀刺伤2例。入院时间:伤后1h~5d。失血量200~2000ml。合并肾挫伤3例,血气胸2例,肋骨骨折2例,胰尾损伤3例。行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38例,其中行全脾切除术30例,脾修补术8例。  相似文献   

4.
1972年~1997年,我院共收治门脉高压症所致的各类巨脾手术1368例。发生术后腹腔内大出血11例,占切脾总数的0.8%。此类手术后第一关是警惕术后腹腔大出血,一旦发生,如果观察不仔细、抢救不及时,很短时间内会危及患者生命,即使不造成死亡,也影响术后恢复,同时增加了术后医护工作量和医疗费用。11例病人中,由于发现及时、处理果断,未发生一例死亡和术后并发症。 11例病例中,发生在术后2小时以内出血1例;发生在一周后174小时1例;其余9例均在3~24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为155~182 min,平均为170 min;手术中出血量为85~100 ml,平均为94 ml;术后禁食时间为24~48 h,平均为40 h;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评分得分为2~4分,平均为3.1分;术后第3天切口疼痛评分为1~2分,平均为1.2分;术后住院时间为6~8 d,平均为7.3 d。结论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切口疼痛小,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等优点,是行脾切除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腹腔外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例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患者,采用了保留脾脏的方法 进行腹腔外胰体尾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该手术.手术时间130~23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20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1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24个月不等,结果 良好.结论保留脾脏的腹腔外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不必要的脾切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采用后侧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7 h,术中出血量为1 300~4 000 ml,术中输血量为1 600~5 000 ml。术后随访4~99个月。疼痛16例、大小便困难10例及有神经根症状9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出现大小便困难2例、神经根症状2例、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3例,除1例大小便困难者外,余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2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复发,行病灶清除术。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 a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案制订应兼顾彻底切除肿瘤和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及下肢功能,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确定肿瘤切除方式,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0-01~2013-12以来手术切除的50例DukesB~C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温热灌注化疗组及常温灌注化疗组。温热灌注化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 g/L、丝裂霉素(MMC)8 mg/L、奥沙利铂25 mg/L温热蒸馏水4 000 ml,温度控制在43~45 ℃,在腹腔灌洗1 h。常温灌注化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5-FU 0.5 g/L、丝裂霉素(MMC)8 mg/L、奥沙利铂25 mg/L常温蒸馏水4 000 ml,温度控制在25~30 ℃,在腹腔灌洗1 h。然后两组分别于术后1月、术后2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月、术后2月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水平。结果 与常温灌注化疗组相比,温热灌注化疗组的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可促进Thl型免疫漂移,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腹腔内复发与肝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8例漏胆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我院1991-09/2000-10共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00例,发生漏胆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65)岁。胆囊结石27例。胆囊息肉1例。肝外胆管损伤9例;发生率是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0.12%,较国内外文献报告均低。胆瘘19例,其中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瘘4例,迷走胆管瘘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12例,24例术中放置引流管,9例24h引出胆汁性液体>500mL,经3d~8d引流观察无减少,再次手术;15例24h引出胆汁性液体<300mL,经7d~36d引流胆汁逐渐减少至消失拔管;2例未置腹腔引流管,分别于术后d3~d9出现腹胀、腹痛、发热,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剖腹手术;2例虽置有腹腔引流管,但术后5h~6h脱落,5d后证实腹腔内大量积液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腋下小切口治疗肺癌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山东医药》2008,48(12):84-85
采用腋下小切口(10~16 cm)手术治疗肺癌53例(中心型13例,周围型40例,病灶直径2.0~6.0 cm).施行肺叶切除39例,全肺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4例,剖胸探查4例.清扫肺门淋巴结316枚,清扫纵隔淋巴结271枚,其中淋巴结转移38枚.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17.4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15 d,平均4.5 d.术后住院9~21 d,平均12.3 d.认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有限条件下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在全麻下应用改良戴氏开口器+低能量电凝模式下切除153例扁桃体的资料及该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153例手术时间8~15 min,术中出血量5~10 rnl,平均7.5 ml。术后1 d观察两侧扁桃体窝伪膜生长良好,24 h内无出血,3例在术后1周因伪膜脱落发生出血,经局部压迫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1~4 d,平均2.5 d。术后观察2周151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1周出现创口感染,给予抗炎及局部雾化吸入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戴氏开口器+低能量电凝模式下扁桃体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985~1993年6月,我们采用创口敞开引流,有计划定期清创术治疗重症胰腺炎42例,疗效显著。本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6~7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12天。均有腹腔脓血性渗液,>1000ml者11例。胰体尾坏死5例,全胰坏死1例,余者为散在分布于胰腺的紫褐色坏死斑块。腹腔内有皂化斑块17例,休克6例,反应性左侧胸腔积液4例,消化道出血2例,低钙血症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1.治疗:施行坏死组织清除术36例,全胰腺切除1例,胰腺次切除5例。死亡5例,治愈37例。术后胰瘘2例,切口疝9例,糖尿病3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腹腔残余感染4例。术后平均清创3次,平均住院时间70天。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23例手术取得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行开放手术。肿瘤最大径2.5~8cm,平均4.2cm;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20~200ml,平均5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10d,平均6.8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血压正常,B超或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腹正中切口行巨大肾肿瘤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25例瘤体直径5~12cm的肾癌患者施行经腹正中切口巨大肾肿瘤根治术。结果25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90—225min,平均195min;术中输血0—600ml,平均400ml;腹胀到肛门排气时间2~4d,平均3d;平均进食时间3d,平均切口拆线时间8.5d。1例瘤体与胰尾浸润粘连行胰尾切除,1例瘤体与脾脏粘连,瘤体切除后因脾脏出血而行脾脏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腹正中切口行巨大肾肿瘤根治术治疗肾癌术野显露满意,易于处理肾蒂及肿瘤与腹腔组织器官的浸润粘连,便于淋巴结清扫,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外翻拖出切除的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操作技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肛外翻拖出切除的NOSES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7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果 本组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单侧侧方淋巴结清扫,43例(64.2%)术中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手术时间为200~590 min,平均为320.1 min;术中出血量为5~300 ml,平均为64.3 ml。无一例发生腹腔污染。术后平均21.9 h(1~88 h)经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尿潴留3例,不全性肠梗阻5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6 d(7~26 d)。术后随访至2022年6月,发现盆腔复发1例,出现远处转移5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肛外翻拖出切除的NOSE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只要术前严格把控适应证,恪守无菌和无瘤原则,掌握关键操作技巧,可以有效地避免腹腔污染,降低肿瘤医源性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前性门脉高压综合征(PPH)诊断、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PPH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间接门静脉造影和/或门静脉系统CT血管成像,全部确诊为PPH。施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31例,脾切除、脾静脉-肾静脉转流术4例,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1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探查术、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未行手术2例,仅给与保肝等内科治疗。结果 39例术后随访3个月~8年,1例未手术患者失访。36例经肠腔、脾肾和门腔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脾亢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断流手术患者,术后8月1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1例死亡。结论间接门静脉系造影或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检查是诊断PPH的标准方法,分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脓胸患者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5.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400~860 ml,平均600 ml。术后出现胸腔渗血1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4月所实施的2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行腹腔镜下Dixon术10例,Miles术8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手术时间为110~255 min(平均180 min),术中平均失血25 ml。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 d。术后至今均获随防,随坊时间为6~24个月。1例术后第8个月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可以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的技术难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480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0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为单纯脾切除。开腹后到断脾胃韧带至脾切除完成平均耗时20min、出血50ml、输血量400m(l125例未输血)。术后并发症为腹腔感染(18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1例)、胰瘘(1例)及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大(最大3.75kg,平均1.6kg)使得脾周间隙狭小,脾蒂宽,脾胃韧带及脾结肠韧带内侧支血管丰富,血管壁薄,术中极易出血。脾切除术前先结扎脾动脉,后分离脾上下极,最后分离结扎脾蒂,是预防脾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性血气胸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发性血气胸临床15例患者,均经胸腔镜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完成,其中14例经胸腔镜手术,1例胸腔镜手术术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128 min,平均57 min,术后24 h平均引流液168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6 d,平均2.9 d,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12 d,平均8.2 d。结论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经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