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存在反复用药、迁延难愈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特点,文章总结了洪霞名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证经验,洪霞教授认为本病虚实夹杂,病多反复,必须注意认真辨证,方能万举万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洪霞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运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腹泻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洪霞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洪霞教授婴儿健脾化痰方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肺炎喘嗽的治疗效果,归纳从脾论治肺炎喘嗽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20例6个月以下肺炎喘嗽脾虚痰浊蕴肺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西医治疗常规抗感染、雾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婴儿健脾化痰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症及胸片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洪霞教授婴儿健脾化痰方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肺炎喘嗽的治疗效果满意,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惊厥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变化迅速,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特点,文章总结了洪霞教授治疗惊厥的临证经验。洪霞教授认为本病以感受风邪,邪郁肌表,化热化火,热极生风所致,必须注意认真辨证,重视预防,方可万全。  相似文献   

5.
刘晓霓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27-133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药;解表药和消食药为常用药;单味药用药频率第1位的是白术、茯苓、党参,单味药总体用药剂量偏大;常用经典方有四君子汤、小柴胡汤、一贯煎、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膈下遂淤汤、六味地黄汤、茵陈蒿汤等。鸡内金、麦芽为治疗纳呆食少的最常用药;黄芪为治疗神疲乏力的最常用药;元胡、川楝子为治疗肝区疼痛的最常用药;大腹皮、猪苓、茯苓为治疗腹水的最常用药;茵陈蒿为治疗黄疸的最常用药。结论: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解毒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原则。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治疗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师与临床用药的关联性,力求达到最佳、最快的疗效。方法:药师坚持与临床医师共同查房,制定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方法与剂量等。结果:临床达到了最佳配伍和剂量治疗效果好。结论:药师参入临床用药非常有必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强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管理对临床用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三级医师查房制;观察组采取心力衰竭用药管理小组方案,即成立科主任任组长,心内科专业医师、临床药师、护士长等组成的心力衰竭用药管理小组,每周三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会诊,讨论制定心力衰竭药物的治疗方案。结果:在合理性用药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疗效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加强抗心力衰竭药物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管理,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医生避免治疗用药错误的规范化管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400例妇产科患者临床资料,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妇产科用药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的两个时间段用药错误情况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规范性管理方案实施后妇产科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产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制定相应方案进行规范性管理可明显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周杰 《中医药导报》2004,10(9):11-12
目的 :观察采用疏肝理气法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脘症状和肝郁气滞一般表现 4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2 5例采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15例口服胃仙U、吗叮啉等治疗。用药 7天后 ,观察胃痛完全缓解的情况 ;用药 15天后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 84 % ;对照组临床临床显效率 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组胃痛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疏肝理气疗法对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采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分析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黄元御撰《四圣心源》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内科疾病中药内服方130首,涉及中药87味,总用药次数为831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疾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甘草、茯苓、桂枝、白芍药、牡丹皮、干姜、半夏、生姜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  相似文献   

12.
白春艳  王建 《陕西中医》2012,33(11):1450-1450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利湿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单纯运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44例联合应用活血补气祛湿汤(当归、黄芩、川芎、车前子、莪术、三棱、香附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靠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因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798张纳入研究标准的,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关联规则法、复杂熵聚类法等,探讨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50以上的有黄芪、葛根、川芎等36味中药,其中活血药、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药;同时得到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则、药味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平乐正骨"扶正祛邪"的整体辨证观,以及"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元代名医朱丹溪治疗内科杂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丹溪心法》治疗各科病证所记载的方药(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绝大多数方药内服,极少量方药外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各科杂病方药共615首,涉及中药289味,总用药次数为4277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杂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生姜、炙甘草、甘草、茯苓、陈皮、人参、当归、白术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结果:阿维A和复方青黛丸分别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阿维A和银屑灵是中西药联用治疗银屑病的最常用组合。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226首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玉睿 《陕西中医》2007,28(6):687-68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26首,建立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用的189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凉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提示: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治则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凉血药为主,随病情需要可配以安神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名中医洪霞治疗小儿癫痫、不寐的经验进行分析,并附案例以资证明。  相似文献   

18.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方案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靖  李霖  谢雁鸣  申浩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99-3103
目的: 了解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规范用药方案和最佳用药组合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过参附注射液的冠心病患者信息,运用基本统计方法对参附注射液的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进行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对合并用药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常用组合与其他组合进行对比。 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为静脉给药,单次给药剂量多为60 mL;疗程一般3~7 d;最常用组合为参附注射液+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 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绝大多数符合药品说明书,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案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关系。方法:采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结果:丹参、黄芪、柴胡、虎杖、甘草、苦参、天冬、茵陈、栀子是中医复方配伍治疗乙肝的核心药物;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分别是治疗乙肝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干扰素、拉米夫定、胸腺肽、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常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益肝灵、护肝片、肝苏颗粒等常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析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特征,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数据大型集成数据仓库,提取全国范围内22家大型三甲医院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的11,203例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特征信息进行基于频数与率的描述性分析。结果: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集中在45~65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肿瘤科、心血管科入院;总有效率58.80%;单次用药剂量以10~20 m L居多;疗程以4~7 d、8~14 d为主;临床常见联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甲氧氯普胺片、参芪扶正注射液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人群特征明确,符合肺恶性肿瘤疾病的一般规律;其临床用药剂量、疗程范围基本符合品种说明书相关界定,联合用药类型广泛且符合相关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