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索海拔在1 885m 的高海拔地区42例经皮肾活检明确诊断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B超引导及X线静脉肾盂造影电视荧屏下定位于肾下极,采用Tru- cut肾活检针穿刺,组织分送光镜(包括特染)、免疫荧光镜及电镜检查,分析病理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复杂,系膜增殖性肾炎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IgA肾病、IgM 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等类型。病理类型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关系密切。结论:对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应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制定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肾动态显像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在判断各类IgA肾病的组织病变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70例经知组织检查证实的IgA肾病患者根据病理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肾功能变化。结果:肾动态显像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实验室检查测得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基本一致;肾功能受损患者的GFR下降早于SCr的升高,GFR是反映肾功能变化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早期现核素20min清除率(C20)的下降则提示较重的病理改变。结论:肾动态显像对判断IgA肾病的组织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同时也是造成局部正常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 如在盆腹腔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常引起放射性肾病。放射性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衰老以及基因层面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 放射性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综述放射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放射性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碘对比剂性肾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近期对碘对比例剂肾病的临床,机制,病理改变与预防方法的研究情况,对比剂性肾病多隐袭,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病理改变却是不可逆的,随对比剂应用剂量的逐渐增加,对比剂性肾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膜性肾病与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的63例小儿病例 ,其中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 48例 ,原发性膜性肾病 15例。分析比较二者临床表现和肾病理特点。结果 小儿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以 10岁以下幼儿多见 ,72 9% ( 3 5 / 48)伴有不同程度血尿 ,16 7% ( 8/ 48)可见血清补体下降 ,肾病理 95 8% ( 4 6/ 48)有系膜细胞增生 ,免疫荧光 41 7% ( 2 0 / 48)呈“满堂亮”表现 ,肾组织表面抗原均阳性 ;而原发性膜性肾病以 10岁以上年长儿多见 ,较少伴有血尿、血清补体下降及系膜细胞增生等 ,免疫荧光无“满堂亮”表现 ,肾组织表面抗原均阴性。结论 小儿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和原发性膜性肾病在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肾病理方面有诸多不同点 ,掌握这些不同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经皮肾活检的临床意义及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在静脉丹盂造影电视荧屏定位下,以Tru-Cut针行肾活检术,标本分送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现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肾活检后明确诊断120例,穿刺成功率97%。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病理娄型主要为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硬化;以肾炎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和IgA肾病;无症状血尿多见于系膜增生和IgA肾病。肾活检的主要并发症为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和镜下血尿。结论 肾活检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但仍需注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青少年患者肾活检病理类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37例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活检的青少年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病占50.13%,最常见的是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病占36.6%,最常见的是狼疮性肾炎。间质小管肾病占4.24%,遗传及先天性疾病占9.02%。本组资料中急性肾功能不全者39例,占11.5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58例,占17.21%。结论青少年肾活检病理类型多样,应及时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拔在1885m的高海拔地区42例经皮肾活检明确诊断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B超引导及X线静脉肾盂造影电视荧屏下定位于肾下极,采用Tru-cut肾活检针穿刺,组织分送光镜,免疫荧光镜及电镜检查,分析病理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肾脏病并行肾活检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老年组膜性肾病及新月体性肾炎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IgA肾病检出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两组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有显著区别;老年组糖尿病肾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性肾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肾脏病病因以原发性肾脏疾病最多见,对病因不明肾病患者,应及早行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7)和尿酸正常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牛津病理(M、S、E、T)分型、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肾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移植肾穿刺标本,用波形蛋白抗原免疫组化试剂盒对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慢性移植肾。肾病和正常肾组织病理标本检测肾小管波形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同时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法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图像分析仪分析波形蛋白和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比较波形蛋白表达与移植肾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无波形蛋白表达。在5例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穿刺病理切片上,。肾小管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2.3%,间质纤维化率为0.5%±0.1%;检测20例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标本,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12.5%,间质纤维化率为6.5%±112%;两者差异显著。肾小管波形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越严重,两者具有相关性(r=0.876)。结论肾小管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慢性移植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功衰竭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对97例血肌酐≥186 μmoL/L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肾活检术,并对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及电镜检查。结果:硬化性肾炎仅占12.3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58.。76%,其中IgA肾病22.68%;弥漫系膜增殖性肾炎17.5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11.34%;继发性肾炎占19.59%,以狼疮性肾炎居首位占9.28%;肾小管问质病变占9.28%。结论:对肾功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有助于了解基础病因及病理类型,从而有利于治疗,延缓肾功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种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与慢性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肾病组(其中17例为IgA肾病患者),54名健康成年作为对照组;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联合灰阶图像定量分析软件与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VTQ),分别测定两组受检者肾实质灰阶值与剪切波(SWV),评估其与慢性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及其与IgA肾病Lee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肾病组患者肾实质的SWV值为(2.83±0.67)m/s,对照组患者肾实质的SWV值为(3.56±0.45)m/s;肾病组患者肾实质的灰阶值为(88.46±17.42)dB,对照组患者肾实质的灰阶值为(64.04±11.00)dB;(2)慢性肾病患者肾实质灰阶值与GFR分期呈正相关性(r=0.72,P<0.05),其SWV值与GFR分期呈负相关性(r=-0.56,P<0.05);IgA肾病患者的肾实质灰阶值与其Lee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5),其SWV值与Lee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 VTQ技术测得的SWV值以及VTI技术结合灰阶图像分析软件所测得的灰阶值均可定量反映慢性肾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和IgA肾病在临床及肾脏病理改变上的异同,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的4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及38例IgA肾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HSPN与IgA肾病临床表现类型分布上相似,两者都以血尿伴蛋白尿居多(42.5%vs55.3%),但HSPN的肾病综合征发生率(25.0%)高于IgA肾病(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高血压发生率(20.0%vs21.1%)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肉眼血尿发生率(26.3%vs5.0%)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26.3%vs7.5%)IgA肾病高于HSPN(P〈0.05)。HSPN肾外症状均有皮肤紫癜,25%有胃肠症状,20%有关节痛,而IgA肾病仅5.3%有腹痛。在肾脏病理改变上,IgA肾病23.7%出现球性硬化,44.7%出现肾小管萎缩,HSPN为5.0%及22.5%,但HSPN有17.5%出现内皮增生,IgA肾病患者则未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月体形成及弥漫性系膜增生等病理表现二者并无明显差别(11vs12,3vs3,P〉0.05)。HSPN患者中20例(50.0%)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含有IgG,而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有IgG沉积者仅为6例(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有极其相似的病理特点,但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免疫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支持它们是两个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15.
1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多样性,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肾活检检查,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理多为Ⅳ型,急性肾炎综合征为Ⅱ型,慢性肾炎综合下为Ⅱ型或Ⅳ型。病理Ⅱ型者临床合并皮肤损害较小而血液系损害多。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  相似文献   

16.
王芹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76-227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的总称.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等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为之一.糖尿病引起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较为常见,其病理基础是肾小球硬化症.因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隐匿,病程迁延,早期难以发现,中晚期又很难阻止其病程进展,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移植肾活检在移植肾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肾活检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环孢素肾病、肾小球肾炎等移植肾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慢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肾活检时机.方法 对肾移植受者中出现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超过正常水平、微量白蛋白尿或(和)蛋白尿、肾小球性血尿等临床表现,但根据临床资料并不能确诊病因的44例实施非随机移植肾活检,另对6例受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移植肾活检.对全部肾活检标本依照Banff 97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移植后1年内、移植后2~3年、移植后3年以上分别接受肾活检的受者中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76.5%和88.2%,肾活检发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受者中多数并无明显的慢性排斥临床表现.临床拟诊急性排斥的受者中,少数经移植肾活检排除急性排斥,多数病理检查虽证实为急性排斥,但其中部分受者同时合并慢性排斥、Wd,球肾炎和环孢素肾病;临床拟诊为慢性排斥反应者均由肾活检后病理确诊,但其中少数受者同时存在急性排斥,肾小球肾炎和慢性环孢素肾病病理表现;移植肾损害病因不明的受者移植肾活检结果 分别为急、慢性排斥、肾小球肾炎和慢性环孢素肾病.肾活检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的受者中近半数并无肾小球肾炎临床证据.上述患者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肾移植术后第2、3年是早期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术后第2、3年进行常规移植肾活检.移植肾活检对临床不能明确移植肾疾病诊断的肾移植受者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修正临床诊断.临床上常见移植肾同时存在急、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环孢素肾病,肾小球肾炎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肾脏淋巴瘤     
肾脏是淋巴腺以外淋巴瘤发病最常见部位之一,虽然用CT或超声查出肾有病变者仅占淋巴瘤患者的5%,尸体解剖表明肾受侵者占死于此病者的33—52%。非何杰金淋巴瘤侵及肾脏者比何杰金氏病更常见。在CT广泛用做淋巴瘤病人分期方法前,认为肾侵犯是少见的晚期表现。但用CT与超声做常规检查这些病人后,使较早期肾脏侵犯的检出增多。淋巴瘤侵犯肾脏的方式除实质侵犯外有数种。肾淋巴瘤的其它表现包括由于腹膜后淋巴腺病变引起的肾盂积水,因淋巴腺病变压迫肾血管蒂引起的高血压,尿酸性肾病,高血钙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对肿瘤的免疫学反应包括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与腹膜后纤维化。这里只讨论淋巴瘤侵及肾与肾周围间隙。  相似文献   

19.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多房性囊性肾瘤。分析其B超、IVU、CT、MRI检查所见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合文献复习,对多房性囊性肾瘤作深入讨论。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单发、多房性囊性病灶;囊肿边界清楚,与肾盏不相通,肾脏被挤压变薄,未受累区的肾脏正常;囊内容均匀或不均匀;囊间隔的密度比正常肾实质低,分隔完全且厚薄不一,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正常的肾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结论 CT、MRI最能反映多房性囊性肾瘤的病理基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保肾康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的32例患儿,除予激素治疗外加服保肾康,根据有关指标判断疗效。结果保肾康治疗总有效100%,无1例发生血管内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保肾康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