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空蝶鞍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磁共振作为金标准诊断的20例空蝶鞍综合征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20例,全部为女性,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蝶鞍扩大,鞍内较弥漫脑脊液密度影且与鞍上池相通,垂体变薄,高度≤3mm。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以冠状位及矢状位为佳,尤其是矢状位可明显提高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10-11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30例,Rathke囊肿18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垂体脓肿2例,空炮蝶鞍5例,鞍旁囊性听神经瘤、蝶鞍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RI)扫描。结果:垂体腺瘤以囊实性为主,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液因高蛋白或出血呈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呈单囊,多位于鞍上,无强化,垂体受压变形;空炮蝶鞍垂体呈线样受压改变;囊性颅咽管囊壁伴钙化,囊内信号混杂,垂体受压变形但均可显示;垂体脓肿常累及整个垂体,边界不清,见液平面,呈环状强化;动脉瘤血管检查可见病变与相应动脉相连;囊性听神经瘤位于鞍旁,内耳道扩大。结论:根据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多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空蝶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很低。过去曾用过“鞍内蛛网膜憩室”“鞍内囊肿”鞍隔陷缺”“鞍内池”等名称。实际上,因鞍隔孔扩大或整个鞍隔消失,垂体腺萎缩,鞍内成一空腔,常伴蝶鞍扩大,其腔为脑脊液所填充而言。空蝶鞍分为原发及继发性两型。原发性空蝶鞍系指未曾接受  相似文献   

4.
许思祥  杨珊珊  吴彬彬  叶军 《安徽医药》2016,37(8):1019-1021
目的 分析总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资料。结果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被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充填;垂体高度<2 mm或垂体受压变扁平并紧贴鞍底;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结论 低场MR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点,可以早期、准确、无创发现空泡蝶鞍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泡蝶鞍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空泡蝶鞍的MRI表现。结果部分性空泡蝶鞍,蝶鞍增大8例,垂体柄后移2例;完全性空泡蝶鞍,蝶鞍增大14例,垂体柄后移8例;垂体高度≤3mm。合并微腺瘤1例。结论 MRI检查可多方位扫描,多参数成像,因此,在判断FST形态、大小、垂体压缩程度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进行分析。方法 51例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基本扫描序列为矢状面T1加权像(T1WI)、冠状面T1WI,部分患者加做横断面T1WI、T2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结果 51例患者MRI检查后均确诊为空蝶鞍综合征。结论 MRI诊断空蝶鞍综合征准确率高,临床指导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3例经临床及MRI证实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分别行头颅垂体部MRI多方位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I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均行MRI的T1WI、T2WI、DWI、增强序列扫描。结果鞍区生殖细胞瘤呈较均质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 DWI为高信号,增强呈较均匀强化;鞍区生殖细胞瘤均有垂体柄增粗达15 mm以上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高信号消失;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侵犯范围不同分为3类:垂体柄增粗病灶、V形或Y形病灶、不规则形肿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12(16.7%)、6/12(50.0%)、4/12(33.3%);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沿穹窿播散;12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中枢性尿崩症。结论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形态、信号特点、累及范围及播散灶,再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  相似文献   

9.
黄逢禹  夏雪 《贵州医药》1993,17(1):50-51
空蝶鞍综合征系指蝶鞍内相对空虚,蛛网膜下腔伸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有相似之处,两者易被混淆。我院近期收治3例,其中2例术前就被误诊为垂体腺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黄军祯  冯平勇 《河北医药》2003,25(4):273-274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诊断依据及增强扫描的价值,以提高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率。方法 对3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横、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T2WI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检查,其中20例行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结果 32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全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右侧部25例。MRI平扫TIWI20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1例为等信号,1例为高信号;T2WI19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3例为等信号。增强后立刻扫描2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在延迟25min左右后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 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诊断全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