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镍的接触过敏为Ⅳ型迟发性过敏反应,尤其妇女易在接触金属的部位如手部发生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了解镍的接触过敏与HLA的相关关系,作者做了以下研究: 方法:作者于1987年11月~1988年11月选择了54名临床诊断为镍过敏的病人,均用27种标准变应原采用Finn Chambers进行斑贴试验,将变应原闭合于病人背部48小时,斑试后48~96小时观察结果。54人均对镍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对其它变应原反应为阴性。54人中,男性4人,女性50人,年龄为14~55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5~1988年期间,对1883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人用ICDRG标准系列进行了斑贴试验。其中103人(5.4%)对木馏油呈阳性反应。作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用煤焦油的衍生物对上述103人进行了斑试,其中77人仅用煤焦油溶液(liquor carbonis detergens,LCD、13人合用LCD和Lianthral、13人仅用Lianthral进行斑试。103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58名镍过敏及839名镍反应阴性的特异性体质的患者进行了异位性皮炎的发生、严重程度及皮损分布的临床评价。病人来自8个皮肤科门诊,观察时间为14年,共分为四组:第一组,246人,因广泛、严重的皮炎曾在医院治疗;第二组,417人,有广泛、中等度的皮炎;第三组,144人,系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病人并伴有轻度皮炎。第四组,190人,无明显皮肤症状的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者。病人的年龄在20~37岁之间。同时选择155名既无特异性皮炎、湿疹又无特异性病  相似文献   

4.
选择有镍皮炎病史和斑贴试验阳性患者十一名,用液态聚氨酯塑料涂在镍制品上作预防接触性变应性镍皮炎实验。材料与方法:选择肯定会引起皮炎的镍制品和镍币,其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聚氨酯,共涂四次。对四名患者同时用未涂膜和已涂膜硬币作斑试。对另外四名有耳环皮炎的患者,嘱其右耳戴涂膜耳环,左耳戴未涂膜耳环,其余患者象日常一样佩带全部涂膜物品。随访五个月。结果:在涂膜完整的情况下,十一名中有八例达到了预防皮炎的目的。其中四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1年到1984年三年间,用2.5%过硫酸铵凡士林对49名理发员及118名非理发员(对照组)进行了斑贴试验,并测定了过硫酸铵在配制6个月内,在水及凡士林中的降解率。结果发现,49名理发员中有12名(24.5%)对过硫酸铵呈阳性反应。12名斑试阳性者均患投入产品湿疹,平均年龄为18岁,几乎都是女性,斑试时,平均工龄为21个月。在对照组的118名非理发员中,仅1人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报道了两个虾加工厂的职业性皮炎的发病情况。作者在调查中安排94名工人填写详细的调查表格及对24名可疑患职业性皮肤病的工人进行的皮肤科检查,发现有9人(<10%)患手部皮肤病,其中仅有1人(<1%)因病调离,有7人诊断为职业性手部皮炎。用10%清洁剂和虾作皮肤试验,5人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2年到1983年间,进行了1016例病人斑贴试验,研究了接触性皮炎的部位与特殊变应原之间的关系。其中,男性274人,女性742人,分布在10~80岁之间的年龄组中。作者采用ICDRG推荐的标准系列,用Finn Chamber进行斑试,贴敷48小时,72小时观察结果。对于可疑反应,要重复进行试验,对金属发生可疑反应的病例,则用1 mM金属盐做皮内试验及用二种浓度的斑试物做皮  相似文献   

8.
187例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医务人员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医务人员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致敏因素。方法 对长沙市部分医院及湖南省部分地区医院患该种皮肤病的工作人员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187例患者对1种或1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共122例,阳性率65.2%,其中湿疹患者斑试阳性55/102(53.9%),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试阳性41/57(71.9%)。结论 湿疹皮炎患病与环境、职业有关,医务人员应加强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防止湿疹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流感疫苗对患肾小球疾病病人的免疫效果及其副作用等问题,作者作了以下研究。对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排泄的作用: 11名肾病综合症病人中,在流感疫苗接种前有4人肌酐清除率正常,肌注双价纯化流感疫苗0.5毫升后仍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原清除率降低的5人,接种后1人有短暂的升高,其余无改变。因此流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敏原。方法采用皮肤斑点试验芯室对140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观察结果。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85.0%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对1~2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各18.6%,对3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占37.1%,≥4种者占10.7%。硫酸镍、尼铂金酯、樟脑、香料混合物和氯化钴,是三明市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致病的重要原因。结论斑贴试验是临床诊断过敏性皮肤病的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段,可为诊治提供依据、防治疾病复发。对试验结果临床意义解释时,需考虑不同地区、季节和个体的差异性,结合病情,排除操作失误等因素后再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11.
320倒手部湿疹采用欧洲标准斑试系列,169例(52.81%)显示对一种或一种以上试剂阳性。女性对镍及钴的反应率高于男性,而男性对黑橡胶(含PPD)及对苯二胺的反应率则高于女性。职业性湿疹组对铬、镍、钴的阳性率高于非职业性湿疹组。对几种金属盐的敏感性在本组病例中显示特殊作用。皮肤斑试系列在探索手部湿疹接触性致敏因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并对13例硫酸镍(5%)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占35.5%),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2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48-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916h-5d时表皮轻度增生,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82年,Quillardet P.等首先报道了一种监测环境中“致遗传毒性物质”的新方法,称SOS显色试验。1985年,作者根据对83种不同化合物的測试结果,认为极大多数Ames试验呈阳性反应的物质,SOS试验也呈阳性反应。同年,Oda Y.等采用TA 1535导入  相似文献   

14.
镍(Ni)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职业性接触镍所引起的危害包括:(1)吸入羰基镍所致化学性肺炎;(2)慢性吸入镍气溶胶所致鼻炎及鼻窦炎;(3)镍作业工人的鼻腔癌及肺癌;(4)经皮肤及非胃肠道途径接触镍合金所致皮炎及其他过敏性反应。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镍代谢及毒理学研究的进展,并讨论镍的致癌性,胚胎毒性及镍中毒的络合剂解毒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由进口平缝机组装件橡胶罩所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99例缝纫工中104例(52.3%)发病。潜伏期1~3周。皮损多限于右膝外侧直接接触橡胶处,甚至波及同侧大小腿或呈对称分布。临床表现与非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相似,伴剧痒。临床调查与斑试结果表明橡胶罩及防老剂IPPD为主要变应原。部分未患皮炎的接触者也对上物呈阳性反应,提示已发生潜在过敏现象。结合接触组发病率高、潜伏期短,不能完全除排致病物本身刺激作用在发病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6岁,朝鲜族。自1987年4月起,颜面反复出现红斑及瘙痒性丘疹,经各种治疗,皮损仍复发。患病部位活检可见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伴少许嗜伊红细胞,表皮无明显改变。用欧洲标准斑试系列进行斑贴试验,于斑试后48及96小时观察结果,发现对新霉素呈弱阳性反应(+);镍呈强阳性反应(++)。患者3年前搬到现在的住处后,每日用地下水洗脸3次,每次用水2~3升,时间长短不一,自从用自来水代替地下水后,脸上很少出现皮疹,故作者一周内收集了7次患者使用的地下水,同时收集别处地下  相似文献   

17.
Rudell等人报告胃癌病人的胃液亚硝酸盐浓度增高,平均为38.8μM/l,且与胃液氢离子浓度呈负相关。考虑到在因良性溃疡病部份胃切除的病人中,胃残端易发生癌变。本文作者对63名因良性溃疡病部份胃切除后15~27年的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取其空腹胃液检查亚硝酸盐含量,发现29例有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3例有显著的非典型性增生。在27例因十二指肠溃疡曾作胃切除15年以上的病人中曾作胃液分析,发现有组织学改变的半数病人中,胃液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无组织学改变者,无一人有胃液亚硝酸盐升高。  相似文献   

18.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由于其病程迁延 ,容易复发 ,难于治愈 ,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伤害。因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生与接触外源性致敏原有关 ,所以本文对 5年间我院 60 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将不同时期斑贴试验的抗原阳性率进行比较 ,以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与外源性致敏原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 60 5例均来自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患者。其中男2 0 0名 ,女 40 5名 ,男女比例为 1∶2 0 3 ,年龄 …  相似文献   

19.
缫丝是生产丝的一个重要工种。为了解缫丝工职业性手部皮炎发病状况,为提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安居丝厂前缫作业工261人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1.劳动卫生学调查。2.职业性手部皮炎发病情况调查,按所设计的专题调查表,逐人询问,详细检查,做好记录。3.手部皮炎的诊断统计:按照国标 GB7806—87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中风,学名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过小中风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比未患小中风者高16倍;我国每百名中风病人,25人曾患过小中风。最新研究成果还发现,小中风不仅是中风的先兆,而且与心肌梗死、糖尿病关系密切。据美国资料报道,1982年小中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者是一般人的13倍。有人曾对225例小中风病人随访6年,结果23%的小中风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小中风患者竟有19.3%并发了糖尿病,是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