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珠单抗, 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 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 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 痰中带血丝, 伴气促, 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 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 重启化疗, 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 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 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 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 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 氧合指数改善, 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71 岁,因确诊肺癌6 个月余、咯血1 d, 于2020年8月27日入院。患者6 个月余前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外院查胸部CT示右肺占位性病变,于2020年1月28日来我院住院,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示:(肺)腺癌,完善肿瘤全身评估及基因检测后,诊断右肺恶性肿瘤Ⅳ期(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于2020年2月25号口服厄洛替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H0105,规格:150 mg)150 mg,  相似文献   

3.
异烟肼致药物性狼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于2004年7月28日因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2周入我院治疗.检查: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测定均阴性,痰找抗酸杆菌可疑阳性,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肺纤维化,右下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两上肺结核继发支气管扩张,给予抗感染、抗痨等对症治疗好转,出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继发性肺结核,门诊长期三联抗痨(异烟肼0.3g口服,1次/d、利福平0.45g口服,1次/d、乙胺丁醇0.75g口服,1次/d)治疗5月余后,于2005年1月14日因全身皮疹瘙痒2个月、气促、发热3d再次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4℃,呼吸23次/min,血压135/90mmHg,全身皮肤可见红斑、红疹、结痂、抓痕,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干性罗音,关节无红肿.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患者,女,7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伴胸闷症状10月余”于2008年11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右肺下叶肿物。抗炎治疗半个月,复查胸部CT无明显变化,于2008年12月1日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82岁,于2019年10月出现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伴活动后胸闷,轻微胸痛,休息后可好转,自行服用止咳药物后无好转。2020年4月1日胸部CT示:右肺门软组织影(3.0 cm×3.5 cm),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两下肺轻度支气管扩张,主动脉、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钙化。于2020年4月13日行全身PET/CT示:(1)右肺上叶尖段肺门旁软组织团块影(4.1 cm×3.1 cm),部分跨斜裂生长,其内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6.
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脑转移接受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用药2周、停用1周)+替莫唑胺150 mg口服、1次/d(用药3周、停用1周)联合抗肿瘤治疗。治疗5个月后, 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检查示两肺出现间质性肺水肿, 考虑与安罗替尼有关。停用安罗替尼与替莫唑胺, 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5 d后, 患者胸闷、咳嗽等症状缓解, 换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抗肿瘤治疗, 未出现不适。1个月后复查胸部CT, 两肺间质性水肿较前吸收。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男,58岁,住院号:326559,既往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2010-12-25因"咳嗽、咳痰"于本院门诊查胸部CT示:左上肺结节影,诊断为"肺部阴影待查",给予口服莫西沙星(拜复乐,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批号:119659)0.4 g每日1次,首剂服用后出现胸闷,伴畏冷、发热、全身肌肉酸痛,2 d后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停用莫西沙星后上述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8.
徐艳艳 《中南药学》2012,10(7):555-556
1病例摘要 患者,女,5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20d"于2011年5月19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多在下午、晚上发热,最高体温达38.9℃,无咳嗽咳痰.至当地诊所予"退烧针"(具体不详)肌内注射后体温短暂降至正常.5d后逐渐出现咳嗽咳痰,咳出黄脓痰,5月2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考虑肺炎,予抗感染治疗12d(具体不详),效果不佳.患者遂至当地中医院,复查胸片示病灶有所进展;血常规显示WBC10.6×109·L-1,N81%偏高,诊断考虑:肺炎.予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加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后改为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及阿莫两林抗感染治疗,患者仍发热不退,体温多在38.0~39.0℃,仍有咳嗽咳痰,咳黄脓痰,气喘、周身乏力,夜间睡眠不安,CT提示两肺病灶示:左肺及右下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伴空洞形成.考虑患者为两肺炎症收住人院.既往无传染病病史,无食物过敏史,近期无与稻草、家禽、牲畜接触史.  相似文献   

9.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来氟米特(LEF)20mg,每天1次,甲氨蝶呤(MTX)12.5mg,每周1次。5个月后出现发热、喘憋、咳嗽、咳痰等症状,发热后第5天停用LEF和MTX。胸部CT:双肺野弥漫性磨玻璃阴影。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0.49×106mL-1,巨噬细胞58.50%,淋巴细胞41.50%,中性粒细胞0.00%,嗜酸性粒细胞0.00%,肺孢子菌肺炎阴性。诊断: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药源性)。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抗炎、利尿、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糖皮质激素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0d后复查胸片和胸部CT提示肺间质病变有好转,胸部超声提示胸水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厄洛替尼引起急性间质性肺病死亡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例男性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发生间质性肺病死亡。病例1,1名84岁男性肺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因骨痛给予厄洛替尼150mg,1次/d口服。用药当晚患者开始发热,T38.3℃,伴咳嗽、咳痰,但骨痛有所减轻。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病情逐渐恶化。服药11d后出现呼吸困难,在吸氧5L/min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67.5mmHg,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停用厄洛替尼。次日死于呼吸衰竭。病例2,1名69岁男性,因右肺鳞癌经化疗、放疗和对症治疗后,CT显示病灶稍有缩小,病情稳定。服用厄洛替尼150mg,1次/d。2d后,出现面部及躯干部皮疹,局部对症治疗后好转。服药29d后出现发热,咳嗽、气短加重,血常规:WBC10.2×109/L,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服药35d复查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停厄洛替尼。次日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64岁, 诊断为肺脓肿, 2021年7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入院时咳大量黄色浓痰, 夜间气短、喘息, 无发热。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大片变实, 局部液化坏死, 双肺下叶基底段小片状实变;血白细胞20.09×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75.8%, 降钙素原正常,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敏感型);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染色阴性。入院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 g静脉滴注, 1次/12 h(13 d)+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 1次/d(8 d);头孢他啶2 g静脉滴注, 1次/12 h(8 d)+左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 1次/d(8 d)+多西环素0.2 g静脉滴注, 1次/d(4 d), 以及氨溴索化痰、多索茶碱扩张气道等对症治疗。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减轻, 无发热, 痰培养转阴, 复查肺部CT右肺中叶大片实变, 局部液化坏死, 范围较前缩小, 双肺下叶基底段小片状实变。血常规白细胞11.58×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68.1%, 降钙素原正常,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 患者于2021年7月3...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61岁。因咳嗽、咳痰伴左侧胸痛10+d入院。缘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少量白色黏痰,不易咳出,胸痛,为持续性钝痛,当地卫生室抗感染、祛痰、对症治疗效果差(具体不详)。查体:左肺呼吸音略低,右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胸部CT示左肺舌叶占位(图1)。入院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及肺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行支气管镜检查左舌叶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结合胸  相似文献   

13.
章袁  张云萍 《江苏医药》2023,(2):214-216
<正>患者,男,7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0余天伴加重、言语不清4 d, 于2021年12月24日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近日咳嗽,咳痰不易咳出,间断发烧,最高体温38℃。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未规律服药。2021年9月11日曾因间断发烧5 d 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胸部CT(9月11日)示右肺下叶炎症和右侧胸腔积液,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否认吸烟史、饮酒史、家族性遗传病史以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4.
肺血管炎1例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68岁,因咳嗽、发热2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我院.门诊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示:两上、下肺斑片、索条状阴影,右侧后胸膜轻度增厚,在我院结核科诊为“肺部感染”、“两肺结核”,先后给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于6月22日复查胸部X线及CT示右上肺及两下肺后、侧胸壁出现多个结节状形如葡萄样阴影(CT值51~54Hu),伴有胸膜肥厚表现,病变呈明显进展,转入呼吸科.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性,61岁,因反复咳嗽,气喘20年余,于2003-11-16入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性囊性改变并模糊影,诊断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既往无癫痫及精神病史。人院后给予抗感染、利尿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缓解。入院第7天,改用培氟沙星粉针剂(0.2g/支,常州金远药业制造有限公司,批号0303122),0.4g/次,加入5%GS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6岁,因"咳嗽、胸闷,伴胸痛3个月余"于2009年5月6日入住我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吸烟指数20支×40年,已戒2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量咳痰,偶有血痰,胸闷气急,胸痛,乏力;胸部CT(图1)示右上肺占位(约5 cm×6 cm×8 cm),纵隔淋巴结肿大;两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右上叶开口处舌样新生物(图2),活检提示为慢性炎症.病程中,患者精神萎,纳差,乏力,体重明显下降.入院体检:T 38℃、HR 72次/分、RR 20次/分、BP 120/75 mm Hg,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唇绀,右上肺呼吸音偏低,右肺闻及散在于罗音,未闻及湿罗音.  相似文献   

17.
两性霉素B脂质体试验剂量致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因潮热、咳嗽、咳痰40d,于2006年5月12日入院。查体: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右肺语颤增强,右下肺少许湿鸣。入院后反复高热,多于夜间出现,最高体温39.5℃,咳嗽,咳白色黏痰;CT示双中上肺慢性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以体检发现右肺阴影20天为主诉入院。入院20天前,本单位体检行胸透检查,发现右肺阴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于当地医院给予静滴洛美沙星注射液100ml,2/d,连用7天后来我院复查胸部CT,见右肺内圆形高密度影。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收入我科。患者病后无发冷、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及气短,无低热、乏力及盗汗,无恶心、呕吐。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30/80mmHg。营养良好,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外院TB-AB阴性。CEA:0.63ng/ml(正常值≤4.3ng/ml)。胸部CT:右肺门部病变,不…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患者,男,28岁,因低热伴咳嗽、咳痰15d,于2010年3月24日到本院就诊.经胸部CT、查痰抗酸杆菌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给予异烟肼0.3 g,每日1次口服,利福平0.45 g,每日1次口服,乙胺丁醇0.75 g,每日1次口服,吡嗪酰胺0.75 g,每日2次口服,肌苷片0.4 g,每日3次口服及对症治疗20余日,咳嗽、咳痰明显缓解,体温趋于正常,但四肢肘膝关节下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瘙痒,无其他不适,故未予治疗,继续服药.后斑丘疹渐增多,融合成片,至7d后,全身均可见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且出现水肿,局部因搔抓而破溃,呼吸急促.故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剥脱性皮炎,考虑为抗结核药过敏所致.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46岁。因发热 3d ,收住我院治疗。体检 :神志清楚 ,体温 39℃ ,呼吸 1 8次·min 1 ,脉搏 88次·min 1 ,血压 1 1 2 .8 67.7mmHg(1mmHg=0 .1 33kPa)。咽部充血明显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31 .8× 1 0 9·L 1 ,中性粒细胞 0 .90 ;胸部X线平片示 :右肺中叶模糊阴影 ,诊断为右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医嘱头孢曲松钠 2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1 0 0mL ,静脉滴注 ,bid,红霉素 50万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 ,静脉滴注 ,qd,连用 5d ,体温降至正常 ,复查胸部X线片 :右肺中叶炎症有好转 ,改用舒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