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饶丽娜 《医学信息》2018,(22):110-112
目的 探究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复合式小梁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以及超声乳化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7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抗青光眼组(20例28眼)、超声乳化组(15例25眼)和青白联合手术组(23例23眼)。单纯抗青光眼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青白联合手术组行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超声乳化组及青白联合组视力均有提高[(0.22±0.05)D vs(0.77±0.11)D,(0.23±0.05)D vs (0.55±0.09)D](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眼压水平均有所改善[(49.40±8.25)mmHg vs(16.25±2.34)mmHg,(49.31±8.20)mmHg vs (17.15±2.42)mmHg,(50.51±8.30)mmHg vs (17.25±2.53)mmHg](P<0.05);单纯抗青光眼组前房深度加深幅度较小[(1.65±0.22)mm vs(2.96±0.50)mm](P<0.05),超声乳化组及青白联合组前房深度加深[(1.64±0.20)mm vs(3.68±0.70)mm,(1.66±0.24)mm vs (3.53±0.67)mm](P<0.05)。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青白联合组及单纯抗青光眼组(0 vs 17.39% vs 17.86%)(P<0.05)。结论 临床上需要根据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的房角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96只眼),其中男性28例(38只眼),女性44例(58只眼)。将患者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48只眼),观察组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0例(24只眼),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24例(34只眼),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时间为4~18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比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在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降低幅度分别为(4.10±1.69)k Pa、(2.84±1.00)k 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和房角形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分别为(1.810 4±0.347 0)mm、(2.168 4±0.283 5)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62,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虹膜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炎症、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2%,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眼压控制更具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在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房角形态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控制更具有优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9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8.40 ±9.51)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苏慧 《医学信息》2019,(11):100-10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房角宽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房角宽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相比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房角宽度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水平比治疗前都所有提升,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11.67% vs 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更优越,同时能提升房角宽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于术后1 M复查眼压、视力,并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差值、房角开放距离500差值、小梁睫状体差值以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明显下降,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差值、房角开放距离500差值、小梁睫状体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出现3例(9.38%)并发症,观察组共出现1例(3.13%)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较超声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明显提高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疗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提高中央前房深度差值、房角开放距离500差值、小梁睫状体差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眼压水平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收治的行白内障合并APACG患者117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n=39),分别予以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 m视力、术后3 m、6 m及12 m眼压水平、mGCC厚度变化及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m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比例A组>B组>C组(P<0.05).术后3 m、6 m及12 m三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A组>B组>C组(P<0.05).A组手术前、后mGCC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后6 m、C组术后3 m出现mGCC厚度下降(P<0.05),术后6 m及12 m患者mGCC平均厚度A组>B组>C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APACG眼压水平改善明显、mGCC厚度变化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住本院的闭角型青光眼64例(64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颞侧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相差不大,但是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8者8眼,0.3~0.8者20眼。治疗组的视力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眼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视力与降低眼压,无术中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前房穿刺(Anterior chamber puncture,ACP)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lensimplantation,IOL)联合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 响。 方法 86 例老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3)和干预组(n = 43),并分别进行小梁切除、超声乳 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眼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前房深度、房角 黏连闭合等治疗疗效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黏附率,前 房深度及房角黏连闭合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视力升高(P<0. 05),且眼 压降低(P<0. 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 0. 05),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明显降低 (P<0. 05),前房深度及房角黏连闭合度改善程度均明显提高(P<0. 05),治疗疗效明显提高(P<0. 05)。 结论 老 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使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并促进 患者眼压及视力改善,使患者前房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显著提升,并能对房角黏连闭合进行有效控制,在老年 青光眼治疗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眼前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就诊的伴有白内障APACG的病例共39例(39眼).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Pentacam和AS-OCT测量眼前段参数.结果 术后3个月,APACG患者眼压由术前(33.08±5.21)mm Hg降至(16.36±3.44)mm Hg(1mm Hg=0.133 kPa,t=20.644,P=0.000),中央前房深度由(1.79±0.20)mm增至(3.41±0.38) mm (t=36.191,P=0.000),周边前房深度由(0.82±0.12) mm加深至(1.81 ±0.20) mm (t=40.732,P=0.000),前房容积自(74.10±9.94) mm增加至(149.72± 17.12) mm (t=54.921,P=0.000),下方前房角自(24.03±3.50).加宽至( 43.29±3.92).(t=55.489,P=0.000),鼻侧前房角自(23.02±2.96)°加宽至(42.36±4.61).(t=43.291,P=0.000),上方前房角自(21.62±3.04).加宽至(39.66±3.53).( t=43.511,P=0.000),颞侧前房角自(22.88±2.87).加宽至(41.21±3.81).(t=44.930,P=0.000).瞳孔直径由术前(3.06±1.32)mm缩小至术后的(3.00±1.2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P=0.247).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改善APACG患者眼前段结构的狭窄.Pentacam和AS-OCT可简便快捷和非接触地观察眼前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8眼),将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病例32例(40眼)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房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有2例发生前房渗出,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稍轻;2组患者无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虽然术后前房反应稍重,但用药后很快缓解,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患者10例(10眼),其中7例行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黏固于角巩膜缘切口处;3例行滤过泡修补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直接黏附于渗漏处,未予缝线缝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状况,伤口有无渗漏及炎症情况.结果 术前1眼眼压低于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平均眼压为(11.2±4.1)mm Hg;术后1个月患者眼压均在8mmHg以上,平均眼压(11.6±2.8)mmHg;随访终点平均眼压(11.5±3.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黏合切口后滤过泡均无渗漏,黏合剂在术后7~20d自动脱落,切口完全愈合,滤过泡无瘢痕化,前房未见炎性反应.悬垂滤过泡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2例因滤过泡渗漏前房浅的患者术后前房显著加深.结论 滤过泡部分切除术及滤过泡修补术中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明  郑继伟  马丽平 《医学信息》2018,(6):106-107110
目的 探讨改良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共计83只眼,对患者进行改良型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视力和平均眼压等眼内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眼压(40.02±4.01vs12.31±3.22)mmHg、平均视力(0.11±0.03vs0.67±0.12)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15.67±2.74vs23.47±1.82)分、生理功能(14.74±3.83vs22.82±2.19)分、角色功能(13.67±4.93vs21.83±3.29)分、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15.84±2.92vs21.92±2.87)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型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及视力情况,并且并发症发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勇洁 《医学信息》2007,20(1):36-37
目的评价采用超声乳化灌注抽吸系统治疗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37眼)外伤性前房积血伴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积血Ⅱ级以上)经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超声乳化灌注抽吸系统吸出前房血凝块。术后密切观察前房情况、眼压和视力。结果此种方法清除前房血块比较容易,对虹膜和晶状体均无损伤,术后1周前房完全清亮,角膜透明,均无角膜血染发生。35例眼压恢复正常,2例需要药物辅助控制眼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超声乳化灌注系统治疗前房积血,应掌握手术时机,了解机器性能,可使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减少,是处理前房积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小梁切除术后的房角改变。方法:PACG患者30人(30只眼),行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使用UBM观察房角形态并测量。结果:术前2只眼存在睫状体脱离。ACD、AOD500,TIA、TCPD、ID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UBM有利于发现青光眼手术前后的睫状体脱离。小梁切除术对PACG的房角结构无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