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陈新华 《医学信息》2019,(18):151-15215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量患者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的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评估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的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分别为60.00%和98.67%,均高于对照组的45.33%和8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 vs 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LT、AST及TBIL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4.00% vs 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长期疗效更佳,改善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V-DNA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更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适用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向荣 《医学信息》2018,(22):147-149
目的 观察与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选择阿德福韦脂片治疗,研究组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ALT、HBV-DNA水平及HBeAg转阴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泻、恶心及头晕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HBV-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BeAg效价水平为(2.78±0.56)S/CO,低于对照组的(4.23±1.21)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升ALT、HBV-DNA水平,降低HBeAg效价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唐平阳 《医学信息》2018,(10):129-13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5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hild-Pugh积分、血清病毒学HBV-DNA和PTA的数据。结果 治疗50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均有所好转,观察组Child-Pugh 积分、HBV-DNA、PTA分别为(9.48±1.87)分、(2.87±0.12)log copies/ml、(0.79±0.11)%,优于对照组的(5.76±1.09)分、(4.58±0.46)log copies/ml、(0.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方法 138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9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HC-DR、CDla、CD83、CD86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15.6 ± 3.3) umol/l、AST(18.3 ±4.4)U/l、ALT(20.5 ±4.0)U/l都低于对照组患者TBIL(30.8 ±6.8)umol/l、AST(33.6±6.6)U/l、ALT(35.5 ±6.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HC-DR、CDla、CD83、CD86水平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 +/CD8+水平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通过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苦参素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HBV-DNA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B、AST、ALT、TBIL及HBV-DNA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值得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47%,对照组者总有效率为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TBIL(184.25±72.49)μmol/L、ALT(53.45±38.79) U/L、AST(45.69±34.14) U/L、Glo (20.51±3.96) g/L、PTA(21.34±4.70)%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TBIL(268.41±87.62)μmol/L、ALT(136.28 ±52.86) U/L、AST(71.25±60.73) U/L、Glo(27.37±4.65) g/L、PTA(28.5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时,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治疗组33例,给予恩替卡韦1.0 mg/d;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肝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酐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均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但直到48周时两组之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12周时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恩替卡韦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活动性乙肝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2年间就诊的68例乙肝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28),给予对照组基本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为48w。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HBv—DNA拷贝数,Child—Plugh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有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血清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ho)、Child-Pugh等指标用药组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无显著改善;治疗组中HBV-DNA拷贝数小于1000·ml-1的例数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中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治疗活动性乙肝失代偿期有突出的退黄降酶、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纳入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未接受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两组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频率变化.结果 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CD4 T细胞、CD4/CD8逐渐增高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其调节性T细胞的下降幅度与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恩替卡韦在有效抗病毒治疗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肝硬化细菌致肺部感染组(观察组)42例与肝硬化非细菌致感染组(对照组)41例,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记录各组PCT、CRP,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91,P <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8,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5,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032,P<0.05);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3,P>0.05).观察组患者PCT、CRP单独检测以及PCT、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8.517、14.624、5.433,均P<0.05).PCT、CR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CT、CR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肺部感染风险,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CT与CRP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洁 《医学信息》2018,(4):150-151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PT与血小板,对比两组血小板指标、PT,观察疾病组出血现象和无出血现象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和PT。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出血患者PCT、PLT明显低于出血患者,MPV、PDW、PT明显高于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与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临床诊断肝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辛敏平 《医学信息》2018,(12):163-165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后β2-MG、Cer、Urea、KT/V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各项指标变化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Cer、Urea等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Cer、Urea和KT/V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高通量透析用于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医学信息》2019,(21):149-150153
目的 观察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疼痛、肿胀、僵硬)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总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sne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钰书 《医学信息》2018,(14):156-158
目的 研究茵陈蒿汤辅助治疗热重于湿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热重于湿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茵陈蒿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肝功能指标(PT、ALT、TBIL、AST)、并发症、病死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蒿汤治疗热重于湿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突出,患者肝功能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范银燕 《医学信息》2018,(12):134-135,138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年2017年12月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接诊的70例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精神障碍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7.
马琳  田瑞民 《医学信息》2019,(7):120-122
目的 分析抗病毒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9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肝硬化患者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重型肝炎患者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抗病毒治疗疗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