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仲景医著中运用"急"字处颇多,如"急与之"、"急下之"、"急当救表"、"急当救里",是指急不可缓;"脉紧急",是形容脉之至数和形状;"四肢拘急不解"、"脚挛急"、"项强急"等,是描述病人的自觉症状.历代注家,对此急字的解释,有的似是而非,有的视为无足轻重.其实这一急字,关系  相似文献   

2.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出自《黄帝內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虽寥寥数字,却寓有深意。兹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不当之处恳请指正。“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历代许多《內经》注家都曾有过解释,但说法不一,大致有下列几种看法。 1.认为是肝志急,如吴昆云:“肝为将军之官,志怒而急.急则自伤而苦之矣。宜食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也” (《吴注黄帝內经素问》)。 2.认为是肝脉弦急,如马莳云:“然肝脉主弦,最苦在急,急则肝病也。惟甘性缓,急食甘以缓之”(《黄帝內经素问注证发微》)。  相似文献   

3.
“少阴三急下证”为后世对《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第320条、321条、322条论少阴痛三种当急下之证的简称.对“少阴病三急下证”的病因病机历来存在认识分岐,仁智互见.试从伤寒病程的角度对“少阴三急下证”进行诠释,以期更加深刻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少阴三急下证”.  相似文献   

4.
急下存阴法源自《伤寒论》,其以“急下”肠中邪热内结,从而“存阴”救护机体垂绝真阴,用于内毒素血症等热盛伤阴重证疗效显著.凡病机为内热炽盛伤阴重证,无论是否有里实均应尽早应用急下存阴法,截断扭转病情的发展.目前对急下存阴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下”功效上,对其“存阴”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蒂达胶囊联合凯西莱治疗急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蒂达胶囊联合凯西莱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蒂达胶囊联合凯西莱治疗急性肝炎 50例,并与单用凯西莱治疗 25例随机对照观察,两组同时加入维生素 C静滴.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 ALT、 SB优于对照组.结论蒂达胶囊联合凯西莱能改善急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少阴三急下证,历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少阴三急下的成因、病机、虚实多寡,特别是少阴三急下和阳明三急下的关系,鲜有明确的论述。笔者就此浅探如下。综合历代医家对少阴三急下的成因、病机、所及脏腑与阳明三急下的关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认为少阴三急下为阳明应下失下,伤及少阴阴津而成如《伤寒论译释》。2.认为少阴邪从热化,劫伤津液,复传阳明。如钱来天、柯韵伯等。3.认为少阴三急下分别为传经邪热亢盛,热邪传入胃腑,温邪发于少阴。如张路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中药治疗急、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清热养阴中药,对照组予一般常规处理.结果 治疗组急、慢性咽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养阴中药对急、慢性咽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一、千古疑团一部伤寒论称急下者共有六条,三条在阳明篇,三条在少阴篇。1.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症,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阴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4.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相似文献   

9.
鼻炎康液的制备及内服外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永林 《光明中医》2009,24(10):1897-1897
目的:制备鼻炎康液,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方法:建立鼻炎康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并对临床观察进行观察.结果: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6%.结论: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急重症验案     
辨证论治方法针对多种急重症,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往往取效卓著.现将几则急重症验案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缓泻急"针刺法治疗中风性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缓泻急”针刺法,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程度评级法,Brunnstrom分期法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缓泻急”针刺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付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7-127
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时曰:“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言“拟防世急”者,以揭《伤寒论》是书不仅论一般疾病的辨证论治.更论急症之救急方法.因急症不同于一般疾病,其治稍有迨慢或失时,即有可能招致垂亡于顷刻.故势当急治.今遵《伤寒论》所述,试从补虚泻实两面浅析之,以抛砖引玉.1 泻实审察病情,笃急危重,有夺正危及性命之势,但病变的主要矛盾在邪实,故其治当急夺其实以存正.  相似文献   

13.
湿热病邪与新月体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疾病与湿热的关系已引起中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湿热是导致肾病迁延难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病机.多种肾脏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均可出现湿热证候,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以使病情复杂多变,病程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APACHEⅡ评分预测急重症脑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73例急重症脑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分析.结果:73例急重症脑疾病PACHEⅡ评分为15.71依10.636分.其中死亡27例,评分为24.96依9.984,存活组46例,评分为10.28依6.5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越0.000).其ROC曲线位于左上角,远离机会线.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评估急重症脑疾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APACHEⅡ评分预测急重症脑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73例急重症脑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分析.结果:73例急重症脑疾病PACHEⅡ评分为15.71依10.636分.其中死亡27例,评分为24.96依9.984,存活组46例,评分为10.28依6.5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越0.000).其ROC曲线位于左上角,远离机会线.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评估急重症脑疾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个月至2岁幼儿急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0例幼儿急疹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幼儿急疹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存在个体差异,并发症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结论:对临床上2岁以下发疹性疾病的患儿及时正确做出诊断是关键,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毒邪学说在救治脑血管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阐述中医文献之毒邪学说在脑血管急重症中的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急重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缓泻急"针刺法,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程度评级法,Brunnstrom分期法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补缓泻急"针刺法对中风性肌痉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毛照海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50-1050,1059
目的观察平肺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平肺汤,对照组予急支糖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肺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周宝宽  周探 《中医药导报》2012,18(5):109-111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为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组方深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