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3):4636-463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qd+酒石酸美托洛尔控释片25 mg,口服,bid+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C、TG、LDL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HDL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2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稀释血液等疗效,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降血脂作用,临床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安全、有效、相互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绞痛发作状况与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间,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TC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TG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T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LDL-C、TC水平,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绞痛、心电图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虽低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医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7.5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虚通瘀颗粒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周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饭前30 min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补虚通瘀颗粒,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93%、8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通瘀颗粒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9.53%、65.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绞痛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及IL-6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及LDL-C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纤溶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首次剂量100 U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再次剂量加倍,输注时间60 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SV)和血小板聚集率(PAR)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纤溶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9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CRP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闫锋  杨军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579-1582
目的探讨心可舒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凤翔县医院收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服药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每周用量、临床症状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均明显下降,而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和头晕目眩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同时评价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81%、88.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7.9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6.79%,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CHO、LDL-C血脂水平、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和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8%、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7%、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VEF、LVEDD、E/A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聚集率(MP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V、HCT、FIB、M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2%、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伊伐布雷定片,1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平板运动试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高收缩压(SBP_(max))和最大心率(HR_(max))均明显升高,而ST/HR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积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尼可地尔片,5 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FB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两组心绞痛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可舒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舒丸,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75.00%,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75%和92.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明显下降(P0.05),而NO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ET-1和NO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心舒片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8650部队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1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频率、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明显降低,而SAQ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S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均明显降低,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片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宁片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凤翔县医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0.5 mg/(kg·min),1 min后以0.05 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治疗中根据心功能情况随时调整给药速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冠心宁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4%、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32.61%、5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MMP-9和BNP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联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s-CRP、MMP-9和BNP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