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70岁以上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脓毒症休克组,80例脓毒症未休克患者为脓毒症未休克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RDW、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未休克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清RDW、乳酸、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脓毒症未休克组比较,脓毒症休克组RDW、乳酸、CRP、PCT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脓毒症休克死亡组患者RDW、乳酸、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患者RDW、乳酸、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无MODS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RDW与乳酸呈正相关,RDW、乳酸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DW、乳酸、PCT、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血RDW、乳酸水平升高,血RDW、乳酸水平与脓毒症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为脓毒症休克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症感染患者75例,按住院时间分为≤48 h组(19例)和〉48 h组(56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水平、DIC和MODS的发病率对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慢性疾病史、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IC和MODS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 IC和MODS的发病率是影响患者ICU治疗时间长短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65、4.902、1.927、1.098、7.514,P〈0.05或〈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 IC和MODS的发病率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水平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按照转出ICU或出院时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53例)与恶化组(3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清CHE、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Spe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HE、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时,好转组患者MODS评分、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好转组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入院后3、7 d以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均0. 05);恶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均0. 05);入院时、入院后(24 h、3 d、7 d)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恶化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 531,P 0. 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 725,P 0. 05),血清CHE水平与PCT水平呈负相关(r=-0. 564,P 0. 05)。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CHE、PCT、CRP、空腹血糖以及机械通气为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降低、PCT水平明显升高,动态监测血清CHE、PCT水平有助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选2006年10月~2008年5月入住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严重感染患者58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人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评分)、感染部位、血培养结果、动脉血乳酸数值。结果发现,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培养阳性率、动脉血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MODS评分和动脉血乳酸值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认为严重感染患者初始MODS评分和血乳酸值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CT(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后病情预后评价及与APACHE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住的112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34例,重症组45例,休克组33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92例,死亡组20例。根据发生MODS(多器官官能障碍)与否分为非MODS组68例,MODS组44例。分析PCT在各组患者之间指标差异,与APACHEⅡ指标相关性。评价两指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在轻症组、重症组及休克组患者之间比较,PCT指标、APACHEⅡ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轻症组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最低,休克组最高。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其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MODS组与非MODS组患者之间比较,非MODS组患者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较MODS组患者明显低(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CT指标与APACHEⅡ评分指标呈正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比较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各自及联合评价脓毒血症预后效果,在各组中,两者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独各自评价效果。结论:PCT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对于评价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均有效果,两者呈正相关。但PCT指标不能独立评估患者预后,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一APACHEⅡ评分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新华医院老年ICU的患者213例,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和25(OH)D缺乏组组间主要生化指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30 d住院死亡率的差异;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82例(38.50%),维生素D不足90例(42.25%),维生素D充足41例(19.2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APACHEⅡ评分、血浆乳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高(P<0.05),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亦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老年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水平与存活组ICU留住时间呈负相关(r=-0.18,P<0.05)。结论老年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流感染(BSI)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是目前危重症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寻找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合理制定治疗策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BSI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sTREM-1、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肌酐(Scr)、血乳酸(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将BSI患者分为存活组108例、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PACHEⅡ评分。BS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sTREM-1、PCT、hs-CRP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OR=1.164,95%CI(1.068,1.269)〕、PCT〔OR=1.383,95%CI(1.191,1.605)〕水平及APACHEⅡ评分〔OR=1.929,95%CI(1.261,2.952)〕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TREM-1水平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36,0.943)〕,血清PCT水平为0.863〔95%CI(0.796,0.915)〕,APACHEⅡ评分为0.812〔95%CI(0.768,0.873)〕。结论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三者对BSI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175例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70例、严重脓毒症组59例、脓毒症休克组46例,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33例、死亡组42例,比较分析各组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临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PCT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CRP及APACHEⅡ评分两两互呈显著正相关(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APACHEⅡ评分及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CRP曲线下面积为0.817,PCT曲线下面积为0.798,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09,三项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93。结论联合运用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对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病情状况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7例、严重脓毒症组5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8例,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入住ICU 24 h内,不同病情分组患者的血清PCT、WBC、CRP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比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患者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存活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WBC、CRP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均P0.05);PCT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9.84 ng/m L,此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7,灵敏度为89.27%,特异度为86.34%。结论:血清PCT水平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12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34例)、严重脓毒血症组(45例)和脓毒休克组(33例)。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92例)与死亡组(20例)。根据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否分为非MODS组(68例)和MODS组(44例)。分析PCT水平在各组患者之间差异及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在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及脓毒休克组患者之间比较,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差异显著(P 0. 01),其中脓毒血症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最低,脓毒休克组最高。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 0. 01)。非MODS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MODS组(P 0. 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 735,P 0. 01)。绘制ROC曲线比较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各自及联合评价脓毒血症预后效果,在各组中,两者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独各自评价效果。结论: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可用于评价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且联合评价效果优于单一APACHEⅡ评分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其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86例,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7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变化,并记录入院时APACHEⅡ、SOFA评分情况。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及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死亡组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死亡组第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1、3天(P0.05)。存活组第7天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第1、3天(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CRP、乳酸及SOFA评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PCT_(d3)、CRP_(d3)及乳酸_(d3)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最佳截值分别为9.83μg/L、86.42 mg/L和3.72 mmol/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81.7%和85.3%,77.5%和79.8%,86.3%和76.2%。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PCT_(d3)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较好(r=0.703,P0.001;r=0.802,P0.001)。结论血清PCT、CRP及乳酸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第3天血清PCT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2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9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ICU 24h内的基本情况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7例、严重脓毒症组5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8例,分别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气管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并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入住ICU 24h内,脓毒症患者的PCT、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在不同病情分组患者间的水平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 24h内,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与患者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ICU期间,存活脓毒症患者的PCT、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的正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 PCT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9.84ng/ml,此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7,灵敏度为89.27%,特异度为86.34%。结论 PCT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碱缺失、降钙素原三种生物标记物与肺炎伴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98例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入ICU时、6 h、24 h三种生物标记物浓度,同时入ICU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根据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各时间点三种生物标记物进行比较;分析三种生物标记物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6 h乳酸清除率≥10%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6 h乳酸清除率10%组低(P0.05);存活组血乳酸、降钙素原比死亡组明显低(P0.01),存活组碱缺失比死亡组高(P0.05);血乳酸、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P0.05),碱缺失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三种生物标记物可作为评价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可靠指标,血乳酸和降钙素原越高,碱缺失越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血清PCT、CRP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2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5.6%。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8.84±8.03)分vs(21.82±7.10)分]。两组在入组第1、3天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T和CRP水平在第5天及观察终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各组内PCT和CRP与观察第1天相比,存活组随观察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者血清中PCT、CRP呈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指标的高低对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6 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33例)和死亡组(23例),高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9.8±15.0)%vs(9.7±8.6)%,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1.5%vs44.0%,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并发重症肺炎,分为预后不良组23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对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构成比及呼吸频率、FeNO、LDH、TNF-α、CRP、APACHEⅡ评分、PCT比较(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肺叶、休克的构成比及WBC、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1.46 ng/m,11.92分,灵敏度分别为82.61%和86.96%,特异度分别为68.89%和71.1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和0.801,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78%和0.941。 结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80例老年SP患者,根据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各项实验室指标最差值计算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同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对应时间血乳酸清除率。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S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以入院后28d预后为研究终点,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4例。死亡组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呈线性相关(r=0.55,P0.05),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患者入ICU 24h、72h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95);入ICU 1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为0.93、0.92、0.90、0.95)。结论密切监测入ICU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老年SP患者预后有较强的可靠性,两者联合可作为评估S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5例)与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6、12、24 h的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CHEⅡ)评分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明显升高(均P 0. 05);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依次降低,死亡组患者依次升高,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63、0. 895、0. 701、0. 627,均P 0. 05); SOFA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依次为0. 547、0. 753、0. 916、0. 708,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 163,95%CI:1. 271~3. 697)、SOFA评分(OR=1. 594,95%CI:1. 035~2. 268)、PCT (OR=2. 429,95%CI:1. 764~3. 271)、CRP(OR=1. 568,95%CI:1. 023~2. 734)、c Tn I (OR=1. 871,95%CI:1. 315~3. 498)、NTpro BNP(OR=1. 435,95%CI:0. 932~1. 942)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情况较差。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分布及生化指标情况,探讨影响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013例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感染部位及致病菌、生化指标等,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62例和死亡组4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相比,年龄(59.62±11.21 vs. 46.32±9.46)岁、APACHE Ⅱ评分(25.26±8.75 vs. 13.67±6.57)、脓毒症休克所占比率(54.99% vs. 27.22%)均明显增加(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比例(35.05% vs. 36.59%)与G-菌感染比例(46.44% vs. 63.64%)最高,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359、-0.876、-0.582、-0.821,P<0.05),血清白蛋白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关系(r=0.637,P<0.05)。年龄+APACHEⅡ+血乳酸+血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81)。 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预测和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具有重要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