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牙面的酸蚀是影响正畸粘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酸蚀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酸蚀剂的不同种类、剂型、浓度、酸蚀时间及酸蚀技术对正畸粘接力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氟自酸蚀粘接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9名正畸患者,均分为三组,以自酸蚀粘接系统、牙面酸蚀后涂氟粘接系统和京津釉质粘接系统两两组合分别于患者双侧牙面粘接托槽,随访12个月,记录3种粘接系统的托槽脱落率。结果:3种粘接体系粘接托槽的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酸蚀粘接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粘接系统对托槽的粘接效果与京津釉质粘接剂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丽芬  张霞 《口腔医学研究》2014,(6):548-550,554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剂和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托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名固定正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使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和两步法全酸蚀粘接剂粘接726个托槽,计算12个月内托槽的脱落率,卡方检验比较4种因素(粘接剂、牙弓、牙位和性别)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托槽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上述4种因素对托槽生存率的影响,同时评价牙釉质表面的剩余粘接剂指数。结果:两种粘接剂的托槽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表明粘接剂类型和牙弓位置对托槽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前磨牙托槽的生存率比切牙和尖牙低,女性患者的托槽生存率高于男性;自酸蚀粘接剂的剩余粘接剂指数与全酸蚀粘接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酸蚀粘接剂与两步法全酸蚀粘接剂都具有较高的托槽生存率,均能满足正畸临床粘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酸蚀后粘接与自酸蚀粘接正畸固定矫治器后龋活跃性的变化,了解矫治过程中不同酸蚀粘接法与龋活跃性的关系及其诱龋活跃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0例11~14岁正畸儿童,安装方丝弓固定矫正器,左侧上下牙列采用传统酸蚀粘接法,右侧牙列采用自酸蚀粘接法,通过CAT龋病活跃性检测法比较正畸前及正畸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龋病活跃性度数.结果:矫治前龋活跃性度数与矫治后3个月和6个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矫治后1周和1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粘接法致龋活跃性明显不同,传统法致龋活跃性高于自酸蚀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抗拉粘接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量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的粘接力 ,以探讨正畸临床上粘接托槽于牙面的最佳酸蚀时间。方法 选择 80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 ,根据托槽酸蚀时间 (1 5s和 6 0s)和施力方向 (0°和 4 5°)的不同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颗 ,用MTSNEW81 0 1 0 0KN液压伺服材料实验机测量托槽剪切粘接强度 ,并评价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结果  1 5s酸蚀组托槽剪切粘接强度小于 6 0s酸蚀组 ,1 5s酸蚀组最小托槽剪切粘接强度均值为 5 86 2 5MPa;1 5s酸蚀组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明显少于 6 0s酸蚀组。结论  1 5s酸蚀组剪切粘接强度虽然小于 6 0s酸蚀组 ,但已能满足正畸临床需要 ,且 1 5s较 6 0s酸蚀组牙釉质表面粘接剂残留量少 ,临床去除托槽时操作时间短 ,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条件下,酸蚀时间及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对正畸粘接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筛选色度为A3.5的前磨牙30颗,随机均分为5组,设一对照组,其它4组中前二组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后用Unite~(Tm)粘接剂(3M)粘接托槽,另外三组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后用Transbond XT粘接剂(3M)粘接托槽.恒温水浴48小时后去除托槽及残留粘接剂,紫外线照射72小时,实验前后进行比色.结果 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的色差均大于3.3;除酸蚀15秒光固化粘接刺组外,其它各组与对照组色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对色差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均会影响正畸粘接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的稳定性,使其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改变,其中酸蚀15秒使用光固化粘接剂进行粘接后的牙面颜色改变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7%磷酸酸蚀牙面对牙釉质裂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60个,用钝物打击的方法制造与牙体长轴平行并延伸至颊面中央区域的釉质裂,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以37%磷酸凝胶处理15s、30s、60s。对牙齿横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每组正常釉质区及釉质裂区的酸蚀深度进行测量,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釉质裂区浸蚀深度较正常区域浸蚀深度有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时间,釉质裂区酸蚀深度均高于正常釉质区,酸蚀深度由高到低为:釉质裂区60s酸蚀,釉质裂区30s酸蚀,正常釉质区60s酸蚀,正常釉质区30s酸蚀,釉质裂区15s酸蚀,正常釉质区15s酸蚀。结论:正畸粘接前,应对牙面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釉质裂的牙齿,应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并给予必要的防龋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的牙釉质处理方法重复粘接托槽时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颗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均分为三组:37%磷酸处理多次组(组1)、37%磷酸处理一次组(组2)和自酸蚀粘接剂处理组(组3),每组的托槽重复粘接3次,评价每次粘接后的抗剪切粘接强度和牙面剩余粘接树脂面积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粘接时的抗剪切粘接强度和牙面剩余粘接树脂面积比均相似,但在第三次重复粘接时,组2的抗剪切粘接强度和剩余粘接树脂面积比显著低于组1和组3。同时,组2第三次重复粘接时的粘接强度和剩余粘接树脂面积比明显低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粘接。结论:自酸蚀粘接系统在重复粘接托槽时的效果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相似,但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时可在第二次粘接时不必酸蚀牙面,在第三次及随后的粘接中则需重新酸蚀牙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含丁香油酚的暂封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incoxide- eugenol ,ZOE)对全酸蚀/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前磨牙;两种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AllBond 2和SingleBond ,两种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ClearfilSEBond和iBond。实验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存储于3 7℃的蒸馏水中,一周后两组分别使用4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用微拉伸法测试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界面。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使用ZOE对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P <0 .0 5 ) ,粘接剂的类型对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影响(P >0 .0 5 ) ,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多重比较提示,AllBond 2和SingleBond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ClearfilSEBond和iBond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多发生在粘接剂内。结论:含丁香油酚的暂封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全酸蚀系统的AllBond 2和SingleBond的粘接强度无影响,对自酸蚀系统的ClearfilSEBond和iBond有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自酸蚀封闭剂加光固化粘接剂在临床粘接正畸托槽的脱落率,探讨自酸蚀封闭剂加光固化粘接剂在临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30名正畸初诊患者的上颌左右侧分别使用实验组: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封闭剂3M)加TransbondXT(光固化粘接剂3M)和对照组:37%磷酸加化学固化型正畸粘接剂(3M)粘接托槽,观察其临床脱落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脱落率高,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 自酸蚀封闭剂与光固化粘接剂配伍粘接托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两种局部用氟方法对托槽粘接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含氟自酸蚀粘接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对托槽粘接剪切强度和托槽脱落后牙面粘接剂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将 3 0个因固定正畸需拔除的健康前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自酸蚀组和酸蚀后用氟组。将粘接完托槽的三组牙齿置于 3 7℃恒温水浴中保持 2 4h ,然后测定托槽的剪切强度及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 :三组托槽剪切强度及粘接剂残留指数有显著性差异 ,但都达到临床需要的最小粘接强度。自酸蚀组剪切强度最高 ,且牙面粘接剂残留量最多。而酸蚀后用氟组的剪切强度最低 ,牙面粘接剂残留量最少。结论 :使用含氟酸蚀粘接系统和牙面酸蚀后涂氟的方法可预防牙釉质表面脱矿和龋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用于托槽粘接的性能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双尖牙,研究在干燥、水湿润及唾液污染情况下,将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应用于粘贴正畸托槽时的剪切强度,以及托槽去除后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结果:将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应用于粘贴正畸托槽,在干燥、水湿润及唾液污染情况下能满足临床所需要的剪切强度.结论:自酸蚀封闭剂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所构成的粘接技术粘接正畸托槽,虽然不如传统的复合树脂粘接强度高,但已能满足临床所需要的剪切强度,尤其对那些隔湿条件差、易受污染的粘接环境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材料、不同酸蚀方法粘接正畸金属托槽后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超微形态。方法选择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B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C组用自酸蚀处理液加压涂抹3 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高倍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3组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形态。结果 A组界面紧密而均匀,粘接剂固化后形成的颗粒较大,颗粒之间间隙明显。B组界面紧密均匀,粘接剂固化后的颗粒较小而均匀,颗粒间结合紧密。C组界面疏松不均匀,树脂突少而细,有时可见较明显的裂隙。结论不同酸蚀、粘接方法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的结合情况不同,磷酸酸蚀组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形成的树脂突较均匀而密合,而自酸蚀组多处存在较大的裂隙,提示酸蚀方法可能是影响微渗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应用不同氟处理方法对托槽抗剪强度影响对比。方法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96颗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酸蚀前加氟组、酸蚀液中加氟组、酸蚀后加氟组,粘接托槽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测定并记录托槽抗剪切强度及黏接剂残留指数计分评估。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四组值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抗剪切强度平均值最大,其次为酸蚀后加氟组。结论三种加氟方法抗剪切强度均高于正畸所需最小的抗剪强度,酸蚀后加氟组效果较好;酸蚀前加氟组和酸蚀后加氟组托槽断裂位置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Er∶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与瓷块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因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坏、无隐裂的前磨牙30颗,分别制备3 mm ×3 mm的牙本质面,随机分为以下3组:Er∶YAG激光组、酸蚀组、酸蚀+Er∶YAG激光组,每组10个样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的表面形态,并检测牙本质与瓷块间的粘接强度.结果 酸蚀+Er∶YAG激光组粘接强度值最高,与酸蚀组和Er∶YAG激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酸蚀组与Er∶YAG激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蚀联合Er∶YAG激光照射能够增强牙本质与瓷块间的粘接强度,是牙体组织粘接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型自酸蚀粘接剂的抗剪切粘接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酸蚀粘接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以来,新的粘接剂不断出现,目的是提高粘接强度和简化临床操作。Transbond^TM Plus是3M公司推出的正畸专用自酸蚀粘接剂,它将酸蚀、引发合二为一,简化了临床操作。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抗剪切强度实验研究来评估其粘接强度,并与国内临床最为常用的京津釉质粘接剂作比较。  相似文献   

17.
酸蚀时间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在几种粘结条件下,不同酸蚀时间后的粘结强度,探求减少釉质脱钙的粘结方法。方法 120颗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双尖牙分成8组,酸蚀30秒或90秒后在几种条件下(干燥/被水或唾液潮湿)粘结脱槽,做冷热循环实验后,测剪切强度。结果 复合树脂酸蚀90秒较酸蚀30秒的粘接强度明显增强;光固化树脂玻璃在几种粘接条件下酸蚀90秒和酸蚀30秒粘接强度无明显区别,水潮湿组粘接强度最高。结论 复合树脂可通过延长酸蚀时间增加粘接强度;光固化树脂玻璃酸蚀30秒足够,延长酸蚀时闻不能增加粘接强度,白白造成釉质丢失。  相似文献   

18.
齐娟  毛靖  李平  谢晖 《口腔正畸学》2005,12(3):109-112
目的测量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下托槽与牙面间剪切粘接强度,以探讨正畸临床上运用自酸蚀偶联剂粘接托槽的最佳作用时间.方法选择48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随机分为四组,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分别为5秒、15秒、30秒和60秒.所有样本均用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半小时后测量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牙釉质界面形态学改变.结果四组托槽与牙面平均剪切粘接强度范围5.1609 Mpa~5.5146 Mpa,组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RI评分表明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为60秒时,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的延长,树脂突的形态更规则,结构更致密.结论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在5~60秒范围内较厂家推荐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不会影响其剪切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种牙齿漂白剂对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0颗人前磨牙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组1)、38%过氧化氢漂白组(组2)、10%过氧化脲漂白组(组3)和20%过氧化脲漂白组(组4),漂白牙齿后即刻使用自酸蚀正畸粘接系统Transbond Plus SEP将托槽粘接在牙面上,测量各组的抗剪切粘接强度,评价其剩余粘接剂指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各漂白组,组2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高于组3和组4,而组4的抗剪切粘接强度最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剩余粘接剂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粘接剂指数最低者为空白对照组,最高者为20%过氧化脲组。结论:在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前应禁止使用过氧化物漂白牙齿,特别是高浓度的过氧化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托槽再粘接过程中酸蚀对再粘接效果的影响,比较传统两步法和自酸蚀一步法对再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40颗由于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运用传统两步法(组1和组2)和自酸蚀一步法(组3和组4)进行首次托槽粘接。然后再去托槽,进行牙面处理,各组分别用相同的粘接剂重新粘接,其中组2和组4粘接前无酸蚀。再粘接后24h,对40颗牙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以及粘接剂剩余指数(ARI)的检测,并在扫描电镜下对牙釉质面进行观察。结果按组1-组4的顺序,其平均SBS值分别为14.18、6.57、11.90和5.91 MPa。其中组1与组2、组3与组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1与组3、组2与组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RI指数在组1与组2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组1与组2的釉质面上有大面积以及较深的沟裂;组3与组4釉质上有相对较浅的小凹。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①再粘接过程中未经酸蚀也可获得临床所需的粘接强度,且牙釉质面比再次酸蚀者破坏范围相对较小;②传统两步法与自酸蚀一步法所获的托槽再粘接强度以及粘接剂剩余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