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中医理论出发阐述了脾胃与肝脏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了肝脏功能、特性在脾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论述了从肝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方法及相关的疾病举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艳  弓飞  张坤  王进云 《中国医学工程》2014,(1):F0003-F0003
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往往发现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病损,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及恶性淋巴瘤的生理病理等方面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往往发现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病损,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及恶性淋巴瘤的生理病理等方面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口腔为消化道的开口,亦为食物进入人体被消化的第一步骤。口腔与整个消化道功能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口腔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影响着整个消化道,而消化道其它脏器的生理、病理功能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口腔及牙颌系统。一、与消化道疾病有关的口腔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从心与脾胃在生理上的联系、心系病证与脾胃的病理关系及典型病例等方面阐释了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从阳明经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从阳明经论治喉喑的思路。认为喉喑的发病部位在喉,喉的生理、病理依赖阳明经功能的正常,阳明经功能的正常亦有赖于喉的生理功能正常。喉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与阳明经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治喑取阳明"在临床上主要从阳明热盛证、阳明气虚证及阳明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采用治阳明之法调理脾胃功能对治疗喉喑疾病有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rop lakia,OLK),是口腔黏膜的一种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明显的白斑病变.白斑病的定义近年来屡有修正,如1983年国际专题研讨会认为"白斑是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除烟草外,不伴有任何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因素".而1996年瑞典Uppsala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上研究的最新定义为"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以白色损害为主的疾病,某些病理可转化为癌".  相似文献   

9.
心胃相关是指心与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笔者从心与脾胃位置、经络、五行、气血功能之间的联系探讨心胃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心胃相关在心病及胃病中的指导意义,是心、胃病治疗的另外一条思路,认为治疗上心胃兼顾,在脾胃疾病诊治上除了调理脾胃之外还应重视养心安神,治疗心系疾病时不忘通胃腑而畅心脉以提高疗效。将心病治胃、胃病治心、心胃同治理论运用到临床中去。  相似文献   

10.
脾胃的功能特点可以概括为纳和运、升和降、湿与操,在五脏中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治疗脾胃病时.在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基础上.用药时应该结合脾胃功能特点及与脏腑的关系,选一些助运、理气、化湿、疏肝、宣肺的药物,来促使脾胃功能恢复,使病尽快痊愈。笔者认为在治疗脾胃病时,选药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消食导滞以助运化受纳、腐熟、运化是脾胃主要生理功能,脾胃一旦受损,首知就出现受纳运化障碍,表现为厌食、食欲不振、食后不出症状.故在治疗脾胃疾病时,首先就应助运,常m药物有鸡内金、山植、神曲、谷麦芽、菜循了、地瓜…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常规的治疗有健脾助运、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和胃养阴等,然而临床上由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脾阴虚、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脾虚而胃实之证也非常多见,因此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方法以外,应关注补益脾阴、寒热并用、升降平调、脾胃分治,守常法而不拘泥,灵活而不离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75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多发,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的发生和恶变有密切关系,颊部最常见,部分患者可恶变.结论 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与中老年的生理自身特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变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脾胃功能及其与各脏腑的关系,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疳与积的关系等诸方面并结合的临床经验,阐述“疳皆脾胃病”的论点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运脾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小儿疳证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脾胃病从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脾胃病从肺治的观点试从理论、临床及现代研究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论述了肺与脾胃络脉相连,同气相求,为母子关系的理论,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方面则互相影响;临床验证中阐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对脾胃所起的作用,肺调水道助睥运湿、肺主宣发助脾主升,肺主肃降,助胃降浊及肺络脾胃同气相求四点,古今医案俱有应验;现代研究则从医学实验、药理、组织胚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了此法的可行性,为本观点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社会心理因素对当今疾病谱的影响,对中医学中肝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归纳,并通过验案举隅论证其临床意义,总结从肝胃关系论治脾胃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黏膜在持续的慢性损伤中形成异常修复的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炎性反应、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血管丢失,最终导致口腔黏膜的结构及功能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导火索,提示局部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它们重新组装、重塑,从而抵抗胶原酶降解,而血管的丢失可明显加重纤维化的进展。本文就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因及局部组织免疫环境失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及血管的丢失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进展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舌苔是口腔菌群的主要集散地,舌苔菌群能够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口腔微生态子系统与肠道微生态子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可借助经络循行和消化道实现口-肠联系。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熏蒸谷气上承舌面而成,所以脾胃之气的生、衰、死,均可从舌苔的变化中反映出来。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构成了舌苔形成的基础,也是疾病不同舌象的特征性体现。当脾升胃降失和,口腔环境遭到破坏,邪毒之气可由口腔乘势而下,沿消化道进入食管、胃及肠道,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疾病。因此,通过舌象及证型的梳理,可间接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进而实施干预措施,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则症状缓解,舌苔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史永建  沈丽佳 《医学综述》2008,14(2):183-185
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或条纹,其病理学特征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目前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其发生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和受体作用蛋白参与了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王一敏 《黑龙江医学》2008,32(8):639-640
手术、感染、炎性肠病等多种应激状态或疾病,均可造成肠道黏膜屏障损害,表现为肠道黏膜萎缩、破损、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严重时可致毒素和细菌移位,发生肠源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肠源性感染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观察应用复方大黄片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