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予以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鼻窦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远高于对照组(72.73%)(P0.05)。观察组术后鼻窦炎复发1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术后鼻中隔与鼻甲粘连、上颌窦开口狭窄、眶周淤血例数分别为2例、1例、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分别为5例、3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观察组患者术后鼻窦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方法 12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两组各62例,对照组予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予修正性鼻内镜术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嗅觉功能评分、鼻腔气道阻力[(4.52±0.63)分、(1.27±0.12)k Pa/sl]、[(3.50±0.33)分、(2.23±0.33)k Pa/sl]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7%,P<0.05)。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医治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改善鼻窦炎症状,减小鼻腔通气阻力,提高嗅觉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使用不同药物辅助治疗对血清β-防御素(hBD)水平和远期主客观量化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8例,且均实施并鼻内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使用鼻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鼻渊通窍颗粒),两组患者均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后前后血清hBD-2、-3、-4水平,并在治疗前后使用Lund-Kennedy评分及日本TT标准嗅觉测试法评价患者客观疗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估患者主观疗效,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BD-2、hBD-3、hBD-4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und-Kennedy评分、TT标准嗅觉测试法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SNOT-20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使用中药方剂配合鼻用激素能有效改善血清中hBD水平,同时改善患者主观及客观症状,减少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陈猛  赵新军 《山东医药》2003,43(30):32-32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随诊的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 ,并与未行随诊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共 72例鼻息肉患者 ,男 4 6例 ,女 2 9例 ;年龄 33~ 5 6岁。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随诊组 38例 ,行鼻内窥镜术后每天应用 0 .9%生理盐水 2 5 0 m l+庆大霉素 8万 U +地塞米松 5 mg+10 %盐水 5 0 ml混合溶液冲洗鼻腔。出院后每 2周复查 1次 ,半年后每月复查 1次 ,复查时仔细清洁鼻腔内分泌物 ,尤其是中鼻道、鼻道复合体处。对术后以后鼻腔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等处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低复发率的方法。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后,予以中药内服2-3周、中药熏鼻治疗15天、6-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68例,好转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中药治疗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化湿通窍方对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69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及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术后换药后对术腔用化湿通窍方超声雾化,对照组对术腔单纯用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总体疗效及其术后术腔清洁时间、黏膜转归竞争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术腔清洁时间、黏膜转归竞争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化湿通窍方可促进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腔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过多、鼻腔粘连、上颌窦开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70例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以术式差异性分组,35例归入对比组(传统手术)、35例记作研究组(鼻内镜手术),比较血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以及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对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地塞米松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地塞米松与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息肉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鼻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鼻息肉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方式对患有鼻息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该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老年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检测患者嗅觉功能并加以对比分析,将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病变部位、吸烟饮酒史和过敏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老年患者中,术前9例嗅觉功能正常,49例有不同程度嗅觉功能障碍(21例嗅觉功能丧失),术后半年20例嗅觉功能正常,38例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障碍(6例嗅觉功能丧失),嗅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各相关因素中,仅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过敏因素与术后嗅觉功能恢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老年患者鼻内镜下治疗后嗅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嗅觉功能的恢复与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过敏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组织嗜酸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内镜术切除老年鼻息肉患者40例,以手术6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和未完全上皮化的患者分为预后好组22例和预后差组18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两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IFN-α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与组织嗜酸粒细胞与TNF-α的关系。结果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两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主要细胞有固有浸润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体细胞,均定位于细胞质。在预后好组鼻息肉组织中,TNF-α的表达较预后差组弱(P<0.05);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于鼻息肉组织的固有层,其中预后差组的嗜酸粒细胞TNF-α表达的总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与TNF-α是影响老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切除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与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且影响老年鼻息肉鼻内镜切除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7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含量,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组与非嗜酸性组(n=37)。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并评价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疾病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嗜酸性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与非嗜酸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嗜酸性组患者复发率21.62%,在复发的7例嗜酸性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显著高于非嗜酸性组5.4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需要加以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窦炎按照"欧洲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疗意见书"(EPOS 2012)的分类标准[1],根据是否同时伴有鼻息肉分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以往的传统手术方式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复发率较高,且较难完全清除病灶.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其获得的大幅进展,鼻内镜技术在耳鼻喉科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鼻腔黏膜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对术后鼻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115例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取患者鼻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LP表达。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鼻腔黏膜上皮化情况并行Lund-Kennedy法评分评价鼻黏膜修复情况。结果 115例鼻息肉患者鼻黏膜TSLP高表达23例(20%),低表达92例(80%)。术后3个月出现鼻黏膜上皮化或部分上皮化81例(70.34%),其中TSLP高表达4例,TSLP低表达77例;无上皮化迹象34例(29.66%),其中TSLP高表达19例,TSLP低表达15例,P〈0.05。TSLP高表达者Lund-Kennedy评分明显高于TSLP低表达者,P〈0.05。结论鼻腔黏膜TSLP高表达可影响术后鼻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实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n=30)实行鼻内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贾海顺  李忠泽 《山东医药》2008,48(36):97-98
回顾性分析30例筛窦骨瘤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30例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0.5~3 a,均无复发.认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筛窦骨瘤疗效确切,术中注意辨认纸样板、前颅底及其与骨瘤的关系,是彻底切除筛窦骨瘤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志海 《山东医药》2023,(16):93-95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GCTTS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首先给予手术治疗,切除主要病灶后,对周围的残余组织进行液氮冷冻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周患者发生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手足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手足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表现、外观满意度、功能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GCTTS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愈合快、功能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中抽取54例鼻息肉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伴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史超 《山东医药》2009,49(27):66-66
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们对326例鼻息肉患者于鼻内镜下行息肉摘除术,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鼻息肉患者326例,男174例,女152例;平均年龄33.4岁。其中62例为第2次手术。86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于血压、血糖正常者,术前1周予口服激素治疗(成人20mg强的松片晨起顿服,1次/d,少儿酌减),  相似文献   

20.
老年鼻息肉发病率较高 ,占鼻病比例的 2 0 2 % ,手术的耐受性差 ,血管弹性欠佳 ,易发生出血等多种并发症 ,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 ,笔者总结了 1984~ 1998年间 ,我们为 10 7例老年鼻息肉行手术摘除 ,根据其临床资料着重就术中及术后如何保证其安全问题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 ,其中男 6 8例 ,女 39例 ,男女之比 1 8∶1,年龄 6 0~ 6 9岁 78例 ,占 73 % ,70~ 79岁 2 7例 ,占2 5 % ,80岁以上 2例 ,占 2 %。病程 5月~ 18年。主要症状为鼻塞、鼻溢液。初发病者 81例 ,复发病例 2 6例 ,其中曾行鼻息肉手术 1次者 1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