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方法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男女生在焦虑、放松、羞愧、气愤和兴趣5种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男生比女生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绪和较少的负性情绪;不同的年级在气愤(F(2,320)=3.40,P〈0.05)和兴趣(F(2,320)=3.63,P〈0.05)2种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二年级比一、三年级体验到较多的负性情绪和较少的正性情绪;不同生源学生的自豪(F(2,320)=5.38,P〈0.01)有极显著的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绪;大学生适应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性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以正性情绪体验为主;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与大学适应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一般特点.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负性情绪问卷》,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就业和前途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家庭问题、对学校的满意度、朋友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自身问题、任务管理压力.就业和前途问题、经济问题和恋爱问题因素上性别差异显著(F=8.411,P<0.01;F=6.424,P<0.05;F=11.420,P<0.01).家庭问题、对学校的满意度、朋友问题、恋爱问题和自身问题上年级差异显著(F=9.958,P<0.01;F=2.785,P<0.05;F=8.353,8.977,3.924,P均<0.01).经济问题、恋爱问题上城乡差异显著(F=4.856,P<0.05;F=7.755,P<0.01).结论 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因素主要有9个方面.性别上,女生因为就业而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高于男生,而经济问题和恋爱问题上,男生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女生.不同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具有特异性.城乡上,农村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而因为恋爱问题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显著低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Taksic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亚健康量表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300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t=3.19,P0.01);心理亚健康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差异显著(t=2.18,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表现差异显著(F=4.19,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F=4.19,P0.01)。结论情绪智力影响心理亚健康,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1600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1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总分为(119.55±21.70);2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与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7,-0.329;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正性情绪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在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4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水平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总解释率为43.8%。结论: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心理弹性训练,有望降低新训时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一般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负性情绪问卷》,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就业和前途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家庭问题、对学校的满意度、朋友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自身问题、任务管理压力。就业和前途问题、经济问题和恋爱问题因素上性别差异显著(F=8.411,P<0.01;F=6.424,P<0.05;F=11.420,P<0.01)。家庭问题、对学校的满意度、朋友问题、恋爱问题和自身问题上年级差异显著(F=9.958,P<0.01;F=2.785,P<0.05;F=8.353,8.977,3.924,P均<0.01)。经济问题、恋爱问题上城乡差异显著(F=4.856,P<0.05;F=7.755,P<0.01)。结论影响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因素主要有9个方面。性别上,女生因为就业而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高于男生,而经济问题和恋爱问题上,男生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女生。不同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具有特异性。城乡上,农村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而因为恋爱问题产生的负性情绪程度显著低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情绪体验、应激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三者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激后成长量表(PTGI)、特质焦虑量表(SAP)对某医院就诊196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657~0.705,P0.01),与特质焦虑、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0.499~-0.439,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负相关(r=-0.575~-0.506,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1),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后成长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2负性情绪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激后成长水平显著低于正性情绪组而特质焦虑则显著高于正性情绪组(t=-2.747~3.218,P0.05);3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特质焦虑具有预测应激后成长的可能,解释率为58.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正性情绪体验越多,其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水平越高,焦虑及负性情绪体验越少,更有助于患者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负性情绪调节预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安徽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473,P<0.05),在辅导员管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3.932,P<0.05);2负性情绪调节预期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8,P<0.01),且负性情绪调节预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8,P<0.01),且负性生活事件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水平越低,承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状态焦虑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情绪智力的状况及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上海市某区249名幼儿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明显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幼儿教师分别为21.3%、4.4%和1.2%,有严重情感枯竭、去个性化的幼儿教师分别为3.6%、1.6%;2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呈显著性差异,其中31~40岁的幼儿教师在情感枯竭和去个性化方面显著高于20~30岁和40岁以上的幼儿教师(F=5.761,5.022;P0.01);3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以上幼儿教师的情绪枯竭显著高于大专文化的幼儿教师(F=3.178,P0.05);4不同工作年限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情感枯竭和个性化上,4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在情感枯竭上显著高于工作1~3年的幼儿教师(F=8.163,P0.001;F=2.963,P0.01);5在情绪智力方面,受教育程度显示有显著差异(F=4.081,P0.05;F=4.986,P0.01);6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和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其原因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及情绪智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英语成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对358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各分量表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自省、一般情绪;2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情绪智力具有显著差异(F=6.298,P0.01);3英语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的情绪智力分数差异显著(t=2.509,P0.05);4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英语成绩均两两显著相关(r=-0.380~0.227,P0.01或P0.05)。结论:年级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英语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特点,选取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作为反映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重点考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2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性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尤其体现在外部刺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t=2.64,P0.01),城市学生的紧张感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学生(F=3.69,P0.05),独生家庭的学生在单调性得分上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家庭的(t=2.85,P0.05);②无聊倾向性中外部刺激维度的孤独感、紧张感和约束性这3个因子对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正性预测作用(t=4.89,P0.001;t=3.53,P0.001;t=2.58,P0.05),而内部刺激维度的自控力和创造力因子对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5.07,P0.001;t=-2.89,P0.001);③无聊倾向性中的孤独感、自控力和紧张感则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4.94,P0.001;t=-3.34,P0.01;t=-2.25,P0.05)。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孤独感、紧张感的无聊可能会使人更倾向于使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体验到更低的生活满意度,而自控力低下所导致的高无聊倾向可能会减少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以及降低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吸烟态度和吸烟意愿的关系,从而为纠正其不良吸烟意愿提供一定借鉴的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吸烟态度问卷以及中国青年吸烟问卷调查表中关于吸烟意愿的题目为工具对22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健康适应(F=9.58,P0.01)、人际关系(F=5.06,P0.01)、受惩罚(F=8.77,P0.01)和其他(F=13.648,P0.001)4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学习压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F=7.019,P0.001),大三学生学习压力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2人际关系和其他因子与吸烟态度呈显著相关(P0.05);3吸烟意愿与吸烟态度呈极其显著的相关(P0.001);4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以及其他4个因子与吸烟意愿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吸烟态度对其吸烟意愿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考学生感恩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感恩问卷(GQ-6)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对207名高考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感恩与高考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健康总分的关系。结果:1除自测社会健康外,高考学生的自测生理、心理健康和健康量表总分均低于一般人群;2将高考学生感恩成绩分为高感恩组、中间组和低感恩组,且不同感恩组在自测生理健康(F=5.865,P0.01)、自测心理健康(F=7.105,P0.01)、自测社会健康(F=14.232,P0.01)和健康总分(F=13.027,P0.01)上差异均极其显著;3除在自测生理健康方面中间组与低感恩组无差异外,高感恩组在健康各维度上的得分高,中间组居中,低感恩组得分最低;4高考学生的感恩与自测生理健康(r=0.182,P0.01)、自测心理健康(r=0.270,P0.01)、自测社会健康(r=0.351,P0.01)和健康总分(r=0.333,P0.01)均为极其显著正相关;并且感恩能够显著预测自测生理健康(β=0.188,P0.05)、自测心理健康(β=0.274,P0.01)、自测社会健康(β=0.352,P0.01)和健康总分(β=0.338,P0.01)。结论:高考学生总体的自测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积极关注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感恩是影响高考学生自测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进一步加强高考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体质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某中医药院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684例大学生作为样本,以中医体质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446人(65%)无抑郁,91人(13%)轻度抑郁,137人(20%)中度抑郁,10人(1%)严重抑郁且得分均值大(21.50±2.64);2通过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不同性别(χ~2=12.049,P0.01)、不同专业(χ~2=5.910,P0.05),是否独生子女(χ~2=6.806,P0.01)和不同年级(χ~2=16.305,P0.01)的抑郁情况都有显著性差异;3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阳虚质(21%)、气虚质(17.6%)、气郁质(16%)的人最多;4抑郁情绪与平和质、阳虚质类型呈显著负相关(r=-0.364,-0.173;P0.01);与其余体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5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中医体质为气虚质(OR=1.649,P0.01)、气郁质(OR=1.878,P0.01)时,抑郁情况越严重。结论:体质之间的差异会影响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气虚质、气郁质体质类型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抑郁情绪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认清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内在心理的维度及其内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的个人背景和不同维度间的关系。方法:我们以实证的方式对128名广东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内在心理资本存在7个不同维度,希望和乐观因子分别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F=0.016,P0.01;F=1.894,P0.05);自信因子在是否就读过少数民族院校上具有显著差异(F=0.135,P0.05);负归属和认同因子都在是否就读过少数民族院校和是否居住于少数民族区上分别具有显著差异(F=0.007,1.291,5.331;P0.05;F=0.516,P0.01);婚恋观因子在是否就读过少数民族院校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0.158,P0.05);此外,除希望和韧性因子,其他因子在文化程度和父母情况上均存在复杂的差异性。结论:最终提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完整的内在心理资本图景同时,探讨了学生自我的个人背景和内在心理资本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使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学习满意度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4个年级的2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3.44±0.61),性别(t=-2.770,P0.01)、学科(t=2.770,P0.01)、相对成绩(F=5.997,P0.01)、学习条件(F=11.054,P0.001)等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均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r=0.149,P0.05),与学习满意度也存在显著相关(r=0.671,P0.001),成就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具有正向显著性预测。结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7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2.441~2.965,P0.05;F=2.855,3.577;P0.05);2大学生挫折心理抵抗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负相关显著(P0.05);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挫折复原力、挫折认知水平、信心、意志品质、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F=58.575,P=0.000)。结论:大学生挫折心理抵抗能力对自杀意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学历护生的共情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专用版(JSPE-N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34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及情感关怀维度得分高于专科护生(t=3.117,4.117;P0.01);本科护生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得分显著低于专科护生(t=-5.040,-2.860,-4.027;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共情能力和人格特征两两之间存在相关。结论:本科护生相比专科护生共情能力更高,人格更完善。一般自我效能感、共情能力和人格特征三者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和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湖南省130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女教师的综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4.01,P0.05);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教师(F=12.46,P0.01);在友好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93,P0.01);2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14.49,P0.01);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F=12.93,P0.01),主要体现在领导管理(F=11.14,P0.01)、工资待遇(F=8.44,P0.01)、自我实现(F=8.11,P0.01)、工作本身(F=9.67,P0.01)、学生家长(F=33.37,P0.01)、整体幸福(F=10.29,P0.01)上;在同事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73,P0.01)。结论:1性别和教师类别是影响教师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