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蒙古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体质量参考值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合理适用的蒙古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参考值。方法对象来自"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校点2000年和2005年的调查数据。2000年获得有效人数5 563人,以年龄别体质量为指标采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划分最优年龄段,结合离差法建立各年龄段体质量的参考值范围;2005年获得有效人数2 990人,用以验证参考值范围正常率。结果城男分为7~8岁、9~11岁、12~13岁、14~15岁、16~18岁等5个最佳年龄段;乡男分为7~9岁、10~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等5个最佳年龄段;城女及乡女划分为7~8岁,9~10岁,11岁,12~13岁,14~15岁,16~18岁等6个最佳年龄段,建立了蒙古族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量参考值标准,共计32个参考值。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针对蒙古族儿童青少年体质量参考值标准,突出了简单实用的特点,同时填补了蒙古族儿童青少年年龄别体质量标准的缺乏,对预防蒙古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重庆地区儿童腰围年龄、性别特征,建立重庆青少年儿童腰围参考标准,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参考标准的建立提供基本数据,并为中心性肥胖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重庆市小学中学5-17岁学生7 326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LMS方法计算腰围百分位数值及描绘百分位曲线.采用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ame,IOTF)儿童专组的标准定义超重及肥胖.结果:在15岁以前,男女孩腰围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5岁后,曲线趋于平坦;在总体趋势上,男孩各年龄段腰围均值及大部分百分位数都大于女孩.重庆地区与新疆及香港腰围第50百分位及第90百分位值比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本研究的数据相似于新疆的数据,高于香港的数据.结论:我们建立了重庆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腰围百分位曲线图,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年吉林省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和分布特点,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吉林省6 505名9~18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测量收集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WGOC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和IOTF标准(欧洲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BMI、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0.07%,肥胖率为6.90%,超重加肥胖率为18.51%;按IOTF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1.74%,肥胖率为4.30%,超重加肥胖率为16.05%。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7~22岁男生超重率为8.20%,肥胖率5.07%;女生超重率4.61%,肥胖率2.6%)比较,吉林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增高。11~14岁是肥胖症的高发阶段,12岁是肥胖症发生最危险年龄。对于同年龄段,男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按WGOC标准,9~18岁男生超重率为11.94%,肥胖率为10.05%;9~18岁女生超重率为8.50%,肥胖率为4.27%。在12岁时男生超重率为19.77%,肥胖率为20.53%;12岁女生超重率为12.84%,肥胖率为10.89%。结论:吉林省青少年肥胖状况呈上升趋势,男生肥胖状况明显重于女生,学校、家长等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沙市3~11岁儿童体质量的分布特征,建立体质量生长百分位曲线,为儿童超重、肥胖和消瘦的预防、治疗及BMI筛查参考值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20所幼儿园及15所小学18214名儿童,测量入选儿童的体质量,并记录性别和年龄,采用LMS方法拟合儿童体质量百分位数.结果 获得了各年龄段的L、M、S 3个参数并计算出了长沙市3~11岁体质量百分位曲数;长沙市男女儿童体质量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年龄段男童体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年龄段女童体质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LMS法拟合的儿童体质量生长曲线、拟合值与实测值误差很小,拟合效果良好;长沙市3~11岁儿童体质量与全国水平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铜陵市区7~13岁儿童体质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铜陵市区内2所小学,普查所有7~13岁小学生共3076名的身高和体重,分析BMI的年龄别分布特点,并与中国学龄儿童BMI超重、肥胖标准进行比较。结果铜陵市区7~13岁儿童中男性BMI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BMI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选取拟合后的BMIP85、P95曲线作为铜陵市区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与全国标准进行比较显示,男童和女童在7~13岁BMI的P85、P95值均低于全国标准。结论铜陵市儿童BMI分布特征与全国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可以使用新建立的BMI标准进行本地区7~13岁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上海市市区两所中学2 064名10 ~ 18岁儿童青少年和肥胖病专科初诊7 ~ 18岁4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身高、血压和腰围.结果 2 064名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7%,其中高血压在正常体重学生中检出率为2.5%,超重学生为7.0%,肥胖学生为12.6%.专科初诊470例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9.4%,其中超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0.9%,肥胖儿童为42.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明显增高.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病体质指数、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上海市市区两所中学2 064名10 ~ 18岁儿童青少年和肥胖病专科初诊7 ~ 18岁4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身高、血压和腰围.结果 2 064名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7%,其中高血压在正常体重学生中检出率为2.5%,超重学生为7.0%,肥胖学生为12.6%.专科初诊470例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9.4%,其中超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0.9%,肥胖儿童为42.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明显增高.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病体质指数、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林小梅  许贤照  李惠萍  杨天煌 《海南医学》2013,24(24):3729-3730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泉州地区2 060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选出超重和肥胖。结果泉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6%和6.7%。其中男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272和9.785,均P〈0.01)。结论泉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日益增多,对儿童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贵阳市12~18岁中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已有体质指数(BMI)标准值的适用性及建立新标准的必要性。方法:以贵阳市1 917例12~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0名,女性987名;现场测量样本身高、体重,以WGOC和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标准为参比标准,比较肥胖、超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参比WGOC标准,本次男、女性中学生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15%和8.21%,肥胖检出率为8.17%和3.65%;参比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标准,本次男、女性中学生的超重检出率为9.46%和11.44%,肥胖检出率为17.52%和10.44%,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8.92%和17.12%,与WGOC标准所得结果不一致。结论:参比两种标准,贵阳市中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虽然不高,但由于所得结果不一致,营养不良情况在WGOC标准中不能判定出,因而无法准确判断贵阳市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所以有必要建立适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BMI标准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贵阳市12 ~18岁中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已有体质指数(BMI)标准值的适用性及建立新标准的必要性.方法:以贵阳市1 917例12~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0名,女性987名;现场测量样本身高、体重,以WGOC和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标准为参比标准,比较肥胖、超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参比WGOC标准,本次男、女性中学生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15%和8.21%,肥胖检出率为8.17%和3.65%;参比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标准,本次男、女性中学生的超重检出率为9.46%和11.44%,肥胖检出率为17.52%和10.44%,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8.92%和17.12%,与WGOC标准所得结果不一致.结论:参比两种标准,贵阳市中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虽然不高,但由于所得结果不一致,营养不良情况在WG OC标准中不能判定出,因而无法准确判断贵阳市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所以有必要建立适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BMI标准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如皋市三所中小学生3000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三组ALT的水平,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超重率为21.1%,肥胖率为8.2%.超重组和肥胖组BMI、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BMI、ALT水平也显著高于超重组,三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7.62,4124.57,P<0.01).BMI和ALT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臀围和BMI是ALT是否升高的主要因素(P=0.000),BMI与ALT的偏回归系数为4.235.结论 儿童BMI与血清ALT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清ALT可以作为儿童体质量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严峻的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因此,了解上海市学生体质指数(BMI)分布情况及肥胖流行现状,对我国进行儿童肥胖标准的修订和精准干预十分重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学生BMI分布特征和肥胖流行现状,为我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从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度学生健康体格检查(以下简称体检)资料中,选取基本人口学信息、身高和体质量资料完整,月龄≥84个月(7岁)且<216个月(18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95 360名(其中男生49 926名、女生45 434名)。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并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7~18岁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及计算出的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与“2005年九城数据”BMI百分位数曲线(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来自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2014年中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7~18岁汉族城市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比女生曲线BMI高,且男女生之间没有交叉。与“2005年九城数据”拟合的BMI百分位数曲线相比,不同性别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随年龄上升趋势相同,但在相同年龄时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BMI均高于“2005年九城数据”。上海市闵行区男生标准化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合计率分别为15.9%、20.6%、36.5%,女生为7.8%、12.8%、20.6%,均高于2014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数据标准化水平。小学阶段(7~11岁):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4.36、39.88,P值均<0.001),公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Ⅰ类、Ⅱ类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12.87、43.78,P值均<0.05)。中学阶段(12~18岁):Ⅰ类民办学校男生标准化超重肥胖合计率高于公办学校(χ2=15.08,P<0.05),公办学校和Ⅰ类民办学校女生超重肥胖合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7)。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群体中,男、女生BMI百分位数曲线均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同百分位数男生曲线BMI均较女生曲线BMI高;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较明显,建议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采取社区-学校-家庭联动干预措施,为降低成年期慢性病患病率打好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超重和肥胖对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0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体质指数(BMI,kg/m^2)分为四组,分别比较低体重(BMI<18.5,n-32)、正常体重(BMI18.5~23.9,n-259)、超重(BMI24-27.9,n-252)和肥胖(BMI≥28,n-147)四组间的临床和病理指标,并按年龄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超重和肥胖IgA肾病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超重和肥胖组年龄、平均动脉压、甘油三酯、血尿酸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超重和肥胖组肾脏病理总积分显著增加,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肾内血管积分显著高于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和肥胖对IgA肾病临床和病理指标的不利影响,以20-40岁年龄段最为明显。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许多影响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关,尤其是青壮年,应重视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长治市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治市30所小学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定,并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和〈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判定和评价.结果 该市小学生身高、体重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符合生长发育规律.小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超重和肥胖率为15.4%和14.8%,男女生超重发生率无差别,但肥胖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0.01).结论 长治市小学生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但存在不同程度营养缺乏和超重、肥胖问题,亟需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阴居民中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阴市3个镇(街道)、6个行政村(居委)537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检。结果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3.00±0.19),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8%和8.4%;城市和农村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3.9%、28.0%和6.0%、9.4%。男性超重比例高于女性,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44.9%),55~岁组肥胖率最高(13.8%);已婚组男子超重与未婚组无明显差异,已婚组男子肥胖率高于未婚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肥胖率差异不明显,文盲组的超重率高于其它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近年来江阴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呈上升趋势,BMI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正常孕妇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初步建立妊娠期G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采用前瞻性研究,以1046名无并发症的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分位数方法初步建立GA医学参考值范围;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刚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结果①正常孕妇1046名,经简单相关性分析得出:在孕12~16、24~28和36~38周GA值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孕产次、新生儿出生体质最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及孕期体质量增长是影响孕期GA的主要因素。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孕妇分为低BMI组、正常BMI组和超重肥胖组,3组在孕12~16、孕24~28和孕36~38周各组间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GA值在各孕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046名正常孕妇,以百分位数法取2.5%~97.5%作为孕期GA正常参考值,其范围为9.20%~14.60%;孕12~16、孕24~28和孕36~38周的GA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0.20%~15.18%、9.70%~13.98%和8.70%~13.20%。不同孕前BMI正常孕妇不同孕期GA值不同。结论随孕期进展GA水平逐渐降低,9.20%~14.60%可初步作为妊娠期G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考虑孕前MBI、孕周和孕期体质量增加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某部干部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3~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部在海军总医院参加体检的1135名老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其体检结果及其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年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糖、肝肾功能相关指标随着BMI升高数值增加,其中,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E)、UA、尿微量白蛋白(U-MA)、腰臀比(WHR)在超重组及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ins、2hPins、ALT、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CRE、UA、U-MA、WHR、hs-CRP在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人群之间高血压病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ALT、HbA_1c U-MA、TG、hs-CRP与BMI存在正相关(8=0.191、0.195、0.100、0.079、0.084、0.065,P〈0.05);年龄与BMI存在负相关(β=-0.149,P〈0.01),有高血压病史者BMI高于没有高血压病史者(β=0.179,P〈0.01)。结论某部干部人群中超重、肥胖发病率高。超重、肥胖对肝肾功能均有影响,与炎症密切相关,与血尿酸、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相关。有高血压病史者BMI高于没有高皿压病史者。该人群中年龄与BM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肥胖对成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1/2012-12月在作者医院收治的150例年龄在40岁以上、患BPH、无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资料。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其分为正常组(18.5~22.9kg/m2)、超重组(23~24.9kg/m2)、肥胖组(≥25kg/m2);按腰围分为正常腰围组(≤90cm)和腹型肥胖组(〉90cm)。比较各分组中前列腺体积和BPH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肥胖显著增加BPH风险。结论BMI及腰围与BPH相关;肥胖是BPH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对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AER)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经AER的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超重/肥胖(BMI百分比≥85%)及非超重/肥胖(BMI百分比<85%)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超重/肥胖对患儿的预后影响。结果:342例患儿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筛选出65例超重/肥胖及65例非超重/肥胖者,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19.483,95%CI:4.527~83.857)、白细胞(OR=1.347,95%CI:1.138~1.594)及血乳酸(OR=6.072,95%CI:2.149~17.151)为患儿AER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超重/肥胖是儿童肠套叠AER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