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5%以下。2011年6月我科收治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病情变化复杂,风险大,该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尿急、尿痛伴头痛1年余,  相似文献   

2.
杨勇  徐祗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2):960-960,962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总结15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有10~30%发生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之嗜铬组织中。我科收治腹主动脉旁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膀胱壁嗜铬细胞瘤各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女,60岁,左上腹包块8年,入院前一年来感左上腹发胀,食欲减退,低热,以腹块待查人  相似文献   

4.
腹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腹部嗜铬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79个经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腹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 70例患者中,有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内分泌症状者4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5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单发63例,多发7例,共有79个病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60例,恶性或术后复发10例.79个肿瘤病灶中,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2~15 cm,平均5.8 cm.6个长径≤4 cm的肿瘤病灶在扫描各时相均较均匀,25个肿瘤病灶有明显的血窦形成,48个肿瘤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其中9个可见液-液平面.65个肿瘤为富血供,14个为中等血供.结论 约40%的腹部嗜铬细胞瘤无相关的内分泌症状,但腹部嗜铬细胞瘤多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小的肿瘤较均匀而富血供;较大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约50%的病灶内可见血窦或液-液平面,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嗜铬细胞瘤麻醉处理一例刘爱玲嗜铬细胞瘤为一种罕见病,约90%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以外的隐匿性嗜铬细胞瘤,偶尔在麻醉与手术中发现,文献报道术中死亡率高达43%左右。我们遇到一例腹主动脉与胰头间8cm×10cm×8cm大小嗜铬细胞瘤,术前未确诊,术...  相似文献   

6.
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上比较少见,诊断困难且手术风险大。我们从198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5l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l例(20.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痛,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捡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副神经节肿瘤,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又称为副神经节瘤。其发生部位以大血管旁为主,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等,而发生在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则罕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为多见。该肿瘤目前国内外报道均不多见,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极易误诊。现分析我院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组织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儿茶酚胺物质,引起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增高。嗜铬细胞瘤最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有少数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绝大多数患者可被成功切除肿瘤而治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68例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围手术期监护的方法,以期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2A)的认识水平,探讨MEN2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1988年至2007年收治的10例2A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人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0例均为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8例甲状腺髓样癌发病早于嗜铬细胞瘤,2例患者同时伴发嗜铬细胞瘤.7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头晕,经查体发现3例.10例行B超、CT检查,2例行MRI检查.8例24小时尿VMA(4-羟基-3甲氧扁桃酸)明显高于正常,最高达940μmol/L,5例血降钙素明显增高,最高达3 465μmol/L.其中3例追踪随诊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4例有明显的家族发病特点.10例均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其中7例行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1例行腹腔镜微创术切除肾上腺肿物,7例病人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切除.病理报告肾上腺肿物恶性倾向3例.术后所有病人均进行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此病罕见,ret原癌基因的突变是MEN2A发病基础.血降钙素、24小时尿VMA浓度、B超、CT、MRI是该病诊断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当嗜铬细胞瘤与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时,首先应切除嗜铬细胞瘤.基因诊断逐渐成为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成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的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常表现为以高血压、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同时由于应激反应亢进、CO2气腹、手术操作等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22例,无典型临床表现8例。对两组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94±2.38)cm,变性7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5 HU (35.7~51.5 HU)、95.2 HU(80.5~120.2 HU)和89.0 HU(75.7~103.8 HU)。22例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34±1.35)cm,变性22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0 HU(34.3~52.6 HU)、97.9 HU(78.3~122.8 HU)、90.2 HU(75.5~105.2 HU)。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比较在肿块最大长径、变性比例以及肿瘤强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希佩尔林道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α在散发嗜铬细胞瘤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VHL和HIF-α在40例散发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结果:pVHL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502〉0.05),HIF-1α和HIF-2α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P=0.012〈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铬细胞瘤组织中pVHL与HIF-1α和HIF-2α表达程度均呈负相关。HIF-1α和HIF-2α无明显相关。结论:嗜铬细胞瘤中pVHL与HIF-α存在相关性,这在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希佩尔林道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α在散发嗜铬细胞瘤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VHL和HIF-α在40例散发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结果:pVHL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502>0.05),HIF-1α和HIF-2α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P=0.012<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铬细胞瘤组织中pVHL与HIF-1α和HIF-2α表达程度均旱负相关.HIF-1α和HIF-2α无明显相关.结论:嗜铬细胞瘤中pVHL与HIF-α存在相关性,这在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于肾上腺外,诸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嗜铬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等。偶尔也可以在膀胱、脾、卵巢、睾丸等部位发生。笔者近年来迂见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膀胱壁,1例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随诊疗技术手段的提高,迄今已屡见不鲜,本院收集自1979年~1991年经手术且有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2例,结合临床及文献复习予以讨论。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1:1.4,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41岁,病史1年~2年,发生部位均在肾上腺,右侧者8例,左侧者4例,CT和B超定位诊断提示肾上腺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髂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我院骨科收治的1例27岁女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血儿茶酚胺的测定,骨骼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病理资料,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10年诊断左侧髂骨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性复发。手术切除左侧髂骨转移肿瘤,术后1周血压和血生化检查均恢复正常,术后7年存活。结论恶性嗜铬细胞瘤髂骨转移较为罕见,临床表现隐匿,导致诊断较晚,但积极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9.
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报告方小正恶性嗜铬细胞瘤比较少见,诊断亦比较困难,我们共收治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8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嗜铬细胞瘤中恶性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岁~65岁,...  相似文献   

20.
对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1例腹膜后主动脉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疗效较好,现将其手术期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0~53岁。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7例肾上腺嗜铬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