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地点:泰国南部省份的7家公立医院;目的:评估结核病诊断延误,确定和延误有关的因素,特别关注药店使用和健康保险的覆盖在病人延误中的作用;设计:使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总共202名新诊断的涂阳和涂阴肺结核病人进行访视调查。结果:病人延误、卫生机构延误及总延误的中位数分别为4.4、2.8和9.4周。病人延误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31-60岁之间、病情较轻、以前有过相似症状及首次接诊不合格等。短时病人延误与健康保险无关。病人有健康保险及第一次在低级别公共卫生机构就诊(如社区医院、健康中心、初级卫生保健点或私人诊所/医院)时,卫生机构延误较长。结论:应当告知公众如何识别结核病症状以缩短病人延误。泰国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应该对私人医疗机构包括药店进行督察,以便更好地控制结核病。应当对药店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可疑结核病人的识别和转诊知识培训。需要提高低级别公共卫生机构和私人医生的结核病诊断能力。应当建立一个合理的转诊系统。  相似文献   

2.
背景1994年4月纽约市所有结核菌培养阳性但未经治疗的结核病病人(n=184)。目的检验与病人就诊延误(病人延误)和开始抗结核治疗延误(卫生保健系统延误)相关的因素。设计医疗记录的回顾性调查及对病人的访视。结果总延误天数的中位数是57天(4~764天),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病人35名,涂片阴性病人79名(P<0.001)。病人延误天数的中位数是25天(0~73天)。卫生保健系统延误天数的中位数是15天,涂阳病人6例,涂阴病人31例(P<O.001)。使用logistic回归,年龄在55~64岁之间(经校正的让步比[ORadj]为10.6,95%的可信区间[CI]为1.3—86.9)、母语不是英语的病人(ORadj2.5,95%CI1.0--5.8)与病人延误天数较长相关。无家可归(ORadj7.1,95%CI1.05—33.5)、首次就诊未拍摄胸部X线片(ORadj2.4,95%CI1.0--5.4)、涂片阴性(ORadj10.2,95%CI4.4—23.3)、以及无咳嗽症状的病人(ORadj2.9,95%C1.2—6.8)与卫生保健系统延误天数较长相关。结论为了减少延误时间,应教育病人尽早就诊,并提供与病人文化背景相适宜的卫生保健和语言服务。内科医生对结核病应保持高的警惕性,并进行相应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效的结核病(TB)控制需要对传染性结核病例进行及早诊断,这需要对所有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的肺结核排查。目的:验证我们的假设:在结核病低发病率的欧洲国家,由于对细菌感染的患者优先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结核病诊断延迟。设计:在一个独立的城市中心医院,对通过培养确诊的成年肺结核患者进行评价,研究抗生素治疗对症状改善和抗结核治疗起始时间的影响。结果:83例患者中,42例(51%)在诊断结核病之前使用了抗生素,其中20例(48%)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这与药物类别无关。虽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诊断周期的中位数延长(P=0.001),但对治疗结果并没有预测性提示。在94%的患者中,最初胸部X线提示有结核感染。结论:结核病诊断前的抗生素治疗,使患者遭受与诊断过程有关的治疗延误。为最大程度降低结核病传播,我们建议临床医生应将结核病包括在最初的鉴别诊断中,在诊断过程初期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简单的结核病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
背景:越南胡志明市。目的:描述诊断延误;比较私人和公共卫生保健提供者所采用的诊断程序和转诊常规;检查接触各种不同类型行医者与结核病诊断延误危险性之间的联系。设计:在国家结核病规程中新病人的横断面调查。对以前接触过的卫生保健人员所采用的寻医和诊断程序的回顾性评价。结果:首次症状出现后4周,81%的病人出门看病。首次接触卫生保健机构后4周,有47%诊断为结核病。私人医生比公共卫生保健人员使用X线检查,痰涂片和转诊明显少。首次就到私人药房、私人医生或公立医院就诊的病人比首次就去国家结核病规程部门就诊的病人更有可能发生提供者长时间延误。结论:胡志明市结核病诊断延误更多地是由于卫生保健人员没有能力检出结核病,而不是卫生保健服务未得到充分利用。诊断程序需要完善,转诊工作需要加强,尤其在私人提供者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46例儿童结核病延误诊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延误诊断与首诊医师及就诊单位直接有关。延误天数15至296天,平均41.8天。医生延误129例(88.36%),患者延误17例(11.64%)。首诊于诊所及综合医院125例(85.62%),误诊病种达14种,包括肺炎75例(51.37%)、感冒28例(19.18%),化脓性脑膜炎10例(6.85%),病毒性脑膜炎7例(4.79%)等。未行X线检查者94例(64.38%),咳痰而未行结核菌检查者43例(68.25%,43/63),未行结素试验或结果不明者74例(50.68%),因此,加强首诊医师负责制,提高综合医院医师对儿童结核病的认识,完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缩短延误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6.
地理距离对中国一个山区省结核病人延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中国一个山区省一云南的129个县。目的:说明病人延误与病人到当地县级结核病(TB)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设计:对2005年登记的10356例新涂阳结核病人的电子病历进行研究。结果:总延误的中位数是71d(四分位数间距(IQR)为38~128),病人延误中位数为60d(IQR为28~111),相对较短的医疗系统延误中位数为4d(IQR为2~138)。农民和经济状况差的年长者(〉40岁)与时间较长的病人延误明显相关。延误的风险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较短的病人延误的影响更强。以距离的第一四分位数为对照组,短期病人延误(≤60d)后续的四分位数的风险比分别为0.61(0.57~0.65),0.30(0.28~0.33)和0.15(0.14~0.17),长期病人延误(〉60d)后续的四分位数的风险比分别为1.04(0.94~1.17),0.69(0.63~0.77)和0.43(0.39~0.47)。结论:居住在边远地区的病人需要支持以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困难,这个困难对疾病早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张侠  陈莉  张振举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49-1450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2003—2007年60岁以上收治误诊的102例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延误诊断患者79例(77.52%);延误诊断的中位数是73.3天。医生延误的主要原因是误诊,病人延误的主要原因是未重视、误以为感冒不需看医生占68%。有56.9%的患者有合并症。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不典型,合并症多,就诊和诊断延迟现象较为严重。应切实加强老年结核病防治工作,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1—2020年湖南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省登记管理的17 365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病案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诊断结果、诊断单位级别、是否重症、治疗分类、登记时间,以及本次症状出现日期、首诊日期和确诊日期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因素的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影响因素。结果: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确诊和发现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2(3,33)、2(0,18)和27(11,53) d;就诊、确诊和发现延误率分别为45.8%(7955/17 365)、28.6%(4965/17 365)和48.6%(8438/17 365);发现延误率由2011的49.1%(774/1575)下降至2020年的43.6%(1064/2438),呈缓慢下降趋势(χ2=25.203,P=0.000),且存在地区差异[34.4%(3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胜利油田地区结核病人诊治延误的因素。方法采用结构式结核病人调查表对2006年1月—2007年4月就诊于胜利石油管理局结防所的214例结核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病患者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工作家庭所在地、确诊机构。结论减少结核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延误,需要从病人和医疗机构两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及影响诊断延误的社会经济和临床因素。方法采用调查表对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0日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CDC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社会经济、临床特征和就诊经历进行调查。结果首诊延误、病人延误、医生延误和治疗延误分别为18.0、20.0、13.0和0d。收入低、选择非正规医院首诊、在上海居住超过5年或不足1年及无职业是影响结核病人延误的原因,而咯血症状的出现是促使病人及时就医的显著因素。结论为了尽早发现结核病人,减少诊断延误,需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认知,将低收入、无业和刚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作为结核病发现的重点管理人群,加大对这部分人群中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马德里某自治社区(ACT)里的移民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确定与总诊断延误(TDD)、病人延误(PD)以及卫生服务机构延误(HSD)有关的诸因素.研究方法:对2003年ACT内15家医院诊断的结核病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查和病历回顾.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后,进一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在分析中,上述不同诊断延误的第50百分位数(p50)和第75百分位数(p75)作为因变量.结果:研究共纳入296例病人,TDD的平均值为40.5d(四分位间距:16.0-30.0d),PD的平均值为15d(四分位间距:6.5-30.0d),HSD的平均值为5d(四分位间距:0.0-30.0d).TDD-p75的影响因素为在基本卫生保健机构就医(OR=2.87,95%CI:1.47-5.58).PD-p75与确定发热(OR=0.49,95%CI:0.25-0.92)和未确定咳嗽(OR=1.87,95%CI:1.05-3.36)作为就医指征有关.HSD-p75则与在基本卫生保健机构就诊(OR=3.81,95%CI.1.87-7.78),有卫生服务覆盖(OR=15.07,95%CI:1.96-115.68)以及诊断时参考的阴性痰涂片结果(OR=1.98,95%CI:1.01-3.91)有关.结论:HSD需要缩短,特别是缩短在基本卫生保健机构就医时以及发生在阴性痰涂片病人身上的HSD.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经济状况在湖南省随机抽取 4个县为研究现场。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到抽样县结核病防治所诊治、年龄在 15岁及以上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连续患者逐一面谈。结果 共 318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 84 6d(中位数 6 5 0d) ;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 5 0 8d(中位数 30 0d)和 33 8d(中位数 2 4 0d) ;分别有 187例(5 8 5 % )和 2 0 0例 (6 2 9% )患者存在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 :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 ;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 :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 ,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 ,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及影响诊断延误的社会经济和临床因素。方法采用调查表对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0日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CDC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社会经济、临床特征和就诊经历进行调查。结果首诊延误、病人延误、医生延误和治疗延误分别为18.0、20.0、13.0和0d。收入低、选择非正规医院首诊、在上海居住超过5年或不足1年及无职业是影响结核病人延误的原因,而咯血症状的出现是促使病人及时就医的显著因素。结论为了尽早发现结核病人,减少诊断延误,需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认知,将低收入、无业和刚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作为结核病发现的重点管理人群,加大对这部分人群中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地区结核病人诊治延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胜利油田地区结核病人诊治延误的因素。方法 采用结构式结核病人调查表对2006年1月—2007年4月就诊于胜利石油管理局结防所的214例结核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结核病患者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工作家庭所在地、确诊机构。结论 减少结核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延误,需要从病人和医疗机构两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上海市五个区、县1983年确诊的237例新发现痰菌阳性肺结核延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传染源的总延误率38.0%,病人本身延误与医源性延误比例基本相同(16.0%及18.6%)。病人本身延误平均93.4天,医务人员延误平均67.6天。总平均延误79天。医源性延误的菌阳病例84%发生在各级综合性医院。指出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必须尽快解决菌阳病例早期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所新登记105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延误原因进行分析,平均延误天数为71.9天。病人延误超过15天为38例,平均延误天数为80.3天,医生延误超过15天,为67例,平均延误天数为80.3天,病人延误的原因,以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为主,占36例,医生延误原因,以误诊为主,占56.7%,其次为不及时转诊,占28.4%。未及时查痰或摄片者,占14.9%。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83年我院112例资料完整的新发现肺结核病人作回顾性延误原因分析。从病人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超过15天为病人延误(简称自误),从病人首次就诊至明确诊断超过15天为医务人员延误(简称医误)。结果表明,总延误率为70.5%(80/112),平均延误96天。其中自误51例(45.5%),延误<1个月者7例;2个月者14例;3个月者8例;4个月者3例;5个月者1例;>6个月者18例,平均延误107天。  相似文献   

18.
38例非典型肺结核延误诊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结核延误诊原因。方法对2000~2005年结核病防治门诊38例误诊疗的非典型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在38例中,误诊为肺炎24例;误诊支气管扩张10例,误诊为支气管炎4例。延误诊断时间最长10年。结论基层临床医师忽视痰检,造成部分肺结核病人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减少直肠、肛门周围结核病(本文主要指直肠、肛门周围脓肿和肛瘘)的延误诊断。方法本文对9例直肠、肛门周围结核病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直肠、肛门周围脓肿和肛瘘病人,常规内科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有结核病的可能,规律全身抗结核治疗及局部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提高医生对结核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海市新登记老年肺结核病人中误诊(过诊)状况及探讨减少误诊的途径。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一1999年新登记老年肺结核病人取消登记原因为误诊的病例,分析被误诊的疾病种类、造成误诊的诊疗单位分布,延误诊断和抗痨治疗时间,误诊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程度。结果老龄组误诊率为6.02%.高龄组为6.6l%。被误诊的疾病种类前三位是肺癌、肺炎及非活动性肺结核。老龄组与高龄组在结核病和误诊疾病诊断特征上差异不大。病人自身延误诊断时间老龄组71.66天。高龄组14.77天;医源性延误老龄组是27.93天,高龄组16.77天;诊断性抗痨时间老龄组73.20天,高龄组66.00天。结论在肺结核防治过程中正确诊断是一个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重要的前提。主要是提高痰检阴性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正确性,菌阴病人的诊断有待开发类似菌阳病人痰检涂片和培养找抗酸杆菌的诊断“金”标准的技术和方法。在目前组织和提高市和区县结核病防治化疗例会制度,各科医生集体对疑难病例的诊断。不失为减少误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