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访视护理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复护理已成为日本访视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回顾了日本访视护理的发展历史, 着重介绍了康复专业人员、医生、访视护士在家庭康复访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访视是延续护理的一种方式,在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了日本家庭访视护理的保险制度、机构类型、访视护士准入及教育培训、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并对照目前国内家庭访视护理发展现状,提出尚需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家庭访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期家庭访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120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相同,访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定期家庭访视。研究者分别于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时应用生理状况问卷和康复情况问卷对其进行测评。结果子宫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存在卵巢功能减退和排泄功能紊乱症状。访视组患者术后部分生理状况明显改善,康复时间缩短。结论定期家庭访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加速其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家庭访视护理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王连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张曼玲我们作为黑龙江省护理专业研修生,在日本国山梨县崎市立医院研修一年期间,曾多次随日本医院带教老师参加医院的家庭访视护理和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有幸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各...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方式,为居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术后患者分阶段提供康复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将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家属督导,另一组在家属督导基础上,由研究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相关知识、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后患者掌握术后居家自我护理知识及康复技能,访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经X^2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对居家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提供有计划的护理评估及康复护理,解决了出院后家庭护理支持不足的现象,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总结30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家庭访视。家庭访视由专人负责,重视访视安排和时间控制,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患侧上肢康复指导。通过访视,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知识水平,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肢水肿减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不良情绪亦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电话访视在增进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在护理程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患者在出院后安全度过康复期,解决患者在疾病康复中的疑问,我科2004年11月1日-2005年5月1日对出院患者进行了电话访视。现将访视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齐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46-5646
手术对患者米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影响身体康复。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我院手术室开展了术前访视,经过10a多的访视,笔者深深体会到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萍  何芬琴 《天津护理》2007,15(4):212-212
随着护理领域的不断拓展,服务半径的延伸,开展出院后家庭访视成为对患者实施连续性、全方位服务的有效途径。骨折是一种常见疾病,如功能锻炼不及时或不正确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发生肢体畸形、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1年12月以来,坚持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院ICU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前访视是将医学、心理、社会等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手术期护理的实践过程,是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过去,手术前访视患者一直是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利”工作,和Ku护士关系不大。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深化,给ICU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ICU护士主动走出病房对拟进入ICU监护的择期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前访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ICU整体护理的要求,也是护理理念的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1.
林娟 《妇幼护理》2023,3(16):3787-3789
手术室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手术室中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也极其重要。在患者手术前后配合相应的 护理工作,不仅能促进患者身体更快地康复,也能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让医院在患者心中树立更好的形象。而在对患者 进行手术之前开展术前访视工作也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文就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为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任凤莲  张璠 《全科护理》2008,6(35):3270-327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适应这种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为了更加完善整体护理,增加术前访视成为手术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人康复。我院自2005年开始增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术前访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巡回护士在病人手术前要到病房进行访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ICU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普外科收治并择期手术且术后入住ICU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专职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访视前后焦虑程度、术后两组相关评定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焦虑程度、术后两组相关评定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CU病房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是有效且必要的,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焦虑和紧张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术后康复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妇出院康复及科学育婴的影响,以及拓宽产科市场。方法:将900例出院产妇,按城市及农村分为二组,观察组422例,对照组478例。出院时观察组由产士进行家庭产后访视,对照组则进行电话随访,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饮食知道、恶露观察、新生儿脐部护理、喂奶指导、一般情况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脐部正确护理98%,能正确对待母奶喂养99.5%,能正确护理会阴切口97%,能按时回访100%。结论:加强产后访视有助于产妇产褥期康复及科学育婴,提高产科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访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时进行家访,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出院第3、6个月时患者ADL水平、髋关节功能均与出院第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患者访视满意度达96%。结论:访视护理是解决院外护理支持不足的重要手段,能提高患者ADL,符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急诊手术患者身心的影响。方法:将2007—03/2007—05共240例剖宫产患者和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访视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在麻醉时间、血压、心率、手术满意度等方面,访视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可减轻急诊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应用自制访视路径图在胸外科ICU术前患者访视中的效果。方法对500例胸外科ICU术前患者应用自制访视路径图进行术前访视。结果通过访视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融洽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结论 ICU护士的术前访视,可使患者在术后能更好地适应监护室环境,避免各种意外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家庭访视护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手段,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完成对社区健康人群及居家患者的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护理照顾和康复护理工作,使患者在家里能得到直接护理服务,让护理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领域,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现将家庭访视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效果。方法对愿意接受家庭访视护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第1次家庭访视与术后6个月访视患者肢体功能评定等级优良率,掌握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技能,并发症发生率分别经秩和、字2检验,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时各项指标优于第1次访视时。结论家庭访视能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肢体功能康复良好,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技能掌握率增加,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满足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家庭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对曾收治于本病区的16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按出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只建立医患联系卡,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组为其建立医患联系卡和健康档案。固定访视护士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家庭访视护理。内容涉及专病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两组干预前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GQOLI-74)进行测评。[结果]家庭访视护理后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访视前(P〈0.01),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访视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