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刺补气法促排卵35例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卵障碍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的发病率由此所致的占25%~30%.诱发排卵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措施.我们自1998年开始,运用针刺诱导排卵治疗排卵障碍3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促孕方Ⅱ号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其中无排卵性不孕症约占25%~30%[1]。中医学认为,无排卵性不孕是由"肾-天癸-冲任-胞宫"间协调失约所致,其中肾虚为主要环节。2006年1月-200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精汤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养精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的排卵率为70.0%,妊娠率为53.3%;对照组分别为76.7%和33.3%,排卵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排卵患者中的妊娠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精汤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精益肾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养精益肾汤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疗程为4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的排卵率为80.0%,妊娠率为60.0%;对照组分别为65.4%和30.8%;两组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精益肾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治疗无排卵不孕症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YZ 《中国针灸》2012,32(4):349-350
女性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其中无排卵性不孕占25%~30%[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无排卵不孕症41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2例无排卵不孕症患者均为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科门诊收治病例。所有病人按照门诊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埋线组4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38岁,平均(30.1±2.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4个月,平均(3.42±1.24)年;原  相似文献   

6.
<正>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朱师运用月经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6例不孕患者,其中20-30岁45例,31-40岁21例,平均年龄26岁;病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无排卵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25%~30%。西医治疗无排卵的方法多,疗效快,诱发排卵率达80%左右,但妊娠率约40%,每个诱发排卵周期妊娠率达20%-30%。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45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8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志娟  詹杰  吴媛媛 《中医杂志》2007,48(5):432-433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由于卵巢排卵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孕症在临床较多见,约占不孕患者的28%~30%。患者表现为婚后多年不孕,基础体温双相或单相,B超定期检查见卵泡生成,不见破裂排卵,或者无卵泡生成。我们从2000年5月~2005年5月将335例不孕症患者随  相似文献   

9.
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亦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婚姻、家庭及社会各方面.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1].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二者均与生殖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不孕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不孕症的中医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现就目前有关不孕症排卵障碍的中医机理研究及中医辨证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朱莹杰 《山西中医》2010,26(5):24-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自拟补肾种子汤配合克罗米芬治疗3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观察服药后的妊娠率。结果:妊娠20例(66.7%),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补肾种子汤配合克罗米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排卵障碍是不孕症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占引起女性不孕症病因的25%~30%。枸橼酸氯米芬是治疗排卵障碍的常用西药,可降低雌激素诱导的宫颈黏液质量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导致高排卵率、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笔者采用枸橼酸氯米芬、中药温肾育卵汤、壮医针灸分组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  相似文献   

12.
补肾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卵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疾病,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1].名老中医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辨治不孕症,尤其是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夏老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收治的3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资料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08,30(5):548-550
排卵功能障碍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25%~30%[1].临床表现为慢性无排卵或排卵异常,包括未破裂卵泡黄素化、黄体缺陷与黄体功能不足.属中医学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促排卵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西医多采取口服克罗米酚(CC)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治疗,其促排卵率虽高,但受孕率却很低,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其中无排卵性不孕占25%~30%[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无排卵不孕症41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82例无排卵不孕症患者均为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科门诊收治病例.所有病人按照门诊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埋线组4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38岁,平均(30.1±2.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4个月,平均(3.42±1.24)年;原发不孕症24例,继发不孕症17例.西药组4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39岁,平均(29.6±1.9)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7个月,平均(3.20±1.20)年;原发不孕症27例,继发不孕症14例.  相似文献   

15.
不孕症是指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1年而未受孕者。因卵巢不排卵而造成的不孕症,称为无排卵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是构成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30%。近年来,笔者应用刘云鹏名老中医验方益五合方促排卵方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所致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7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排卵障碍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不育症的25%~30%,因此促排卵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不孕不育症治疗中。三阴交埋线配合坤六方主要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笔者师从导师学习数月余,导师对运用三阴交埋线配合坤六方治疗不孕不育症颇有经验,现总结如下,以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艺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21-32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中医组分肾阳虚肾虚型、肾阴虚型、气血虚弱型和痰湿型辨证治疗,对症下药。结果:中医组排卵率94.4%,受孕率80.9%;对照组排卵率61.6%,受孕率32.3%,两组疗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的成功率,不失为一种治疗不孕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包括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女方引起不孕的原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最为常见。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40%。本人自拟调经种子汤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1],尤以肥胖型排卵障碍为常见,而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常用克罗米芬及促性腺激素等药物,但常常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且易产生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1].在导致女性不孕的所有因素中排卵障碍占20%~40%,其中持续性不排卵者占15%~20%,稀发性不排卵者占8%~10%[2].2006-08~2008-01,笔者运用育嗣灵1号胶囊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