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四肢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36例.均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和MPR重建。结果:36例患者中髋关节骨折6例、骨盆骨折4例、膝关节骨折9例、肘关节骨折2例,肩关节骨折2例,重建图像中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微小骨折,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提高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对120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m,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 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分别对脊柱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尤其是MPR及MIP能很好的显示相应的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螺旋CT的MPR图像显示脊柱损伤情况较轴面更清楚,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SSD图像可准确显示骨表面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表明螺旋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轴位、MPR、MIP及SSD图像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程度,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SSD与MPR重建。结果SSD与MPR重建图像能够立体而直观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关系信息。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对于显示骨盆环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脊柱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骨算法薄层重建,再在工作站上行MPR、VR重建,分析影像资料。结果:45个病例共检出73个椎节骨折,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VR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骨折类型、程度、碎骨片移位及椎管狭窄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全面地对脊柱骨折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来我科行64排螺旋CT胸廓骨折重建6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薄层扫描,并进行VR(容积再现法)、MIP(最大密度投影法)、MPR(多平面重组法)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5例病人中,诊断出16例肋骨骨折、19例腰胸椎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13例胸骨体骨折、12例胸骨柄骨折。结论:行64排螺旋CT能够迅速、准确诊断胸廓骨折。  相似文献   

6.
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本人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薄层螺旋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用容积再现法(VR)重建三维图像,结合横断面二维CT(2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骨折全貌、碎骨块及错位情况,方便了临床医师对病变的立体理解,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Barton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机对腕关节进行薄层扫描,扫描后将所获得的原始轴位图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重点观察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累及范围及骨折线走行等,并根据Barton骨折的发生机制对骨折类型做出判断。结果:125例经CT检查全部诊断为Barton骨折,其中112例为掌侧型Barton骨折、13例为背侧型Barton骨折。Barton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64例,Barton骨折合并桡骨茎突骨折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X线检查漏诊、误诊27例,其中5例因骨折断端移位不明显及投照位不标准而致漏诊,10例背侧型Barton骨折被误诊为Colles骨折,12例掌侧型Barton骨折被误诊为Smith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能清晰、直观地显示Barton骨折情况,有助于Barton骨折的正确诊断,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VR成像(3D)后处理功能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3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后采用MPR和VR后处理并与平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横断位可发现细微骨折,MPR、VR能准确显示骨关节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骨折和脱位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VR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本人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薄层螺旋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MSCT(多层螺旋CT)的MPR/(多平面二维重建)、VR(三维重建)在骨伤科中的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比较6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的X线片、传统CT扫描、MSCT二维重建,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意义及价值。结果:X线片是骨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检商方法,但对于复杂关节内骨折易漏诊,且不易确定骨折类型:传统cT扫描可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但不够直观;MSCT经后处理获得MPR、VR图像显示关节内骨折非常清楚明了,直观效果好,是日前比较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有相当高的诊断晕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HRCT扫描三维重建在不规则骨及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不规则骨及关节损伤部位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MPR、SSD重建图像,并将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复杂解剖部位骨及关节外伤中:鼻眶部63例,肩胛骨4例,腕关节及腕骨6例,脊柱9例,肋骨3例,骨盆3例,髋关节15例,膝关节9例,踝关节及足跗骨4例。结论螺旋HRCT扫描后MPR、SSD图像重建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9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并分析鼻骨多平面重组(MPR)图象、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结果:29例在MPR技术下,均能发现不同程度骨折。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1例,双侧鼻骨骨折8例。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鼻骨骨折,包括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以及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有一个直观印象。三维重建在诊断鼻骨骨折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对临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小于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进行薄层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和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结果MPR对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位薄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的诊断可提供定性、定位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颌面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资料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扫描层厚1mm,方法为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2例颌面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和鼻骨骨折,但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骨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片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EKS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0):1496-149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三维重建(3D)技术在小儿隐性脊柱裂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使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对80例小儿隐性脊柱裂扫描后进行MPR、3D重建观察,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MPR、3D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脊柱裂的裂隙缝位置、范围及程度。结论:螺旋CT的MPR、3D是诊断小儿脊柱裂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的连续观察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中山市西区医院诊治的25例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成像(MPR)、曲面重建(CPR)图像,重建后综合分析CT表现的少见部位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少见部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经手术治疗证明确实为急性阑尾炎,24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见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后的连续观察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结论:在急性阑尾炎少见部位进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通过重建技术,多方位进行分析CT表现,可提高少见部位CT检查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创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X线平片诊断为椎体压缩骨折或轻度楔形变57例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法(VR)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二维CT(2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方便了临床医师对病变的立体理解。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创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扫描,运用三维表面重建处理软件重建三维影像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38例患者颌面部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后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等,诊断关系明确且可以指导临床手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领面部进行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0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3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