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g SQ  Zhang W  Li JX  Lou BD  Li XP  Li W  Huang XH  Liu XP  Yang LB  Shi WY  Cao Y 《中国针灸》2012,32(2):117-122
目的:系统观察三伏、三九不同季节穴位贴敷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伏九组、三伏组和三九组,每组50例,各组用相同成分和剂量的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汁)做成药饼,在肺俞、肾俞、大椎、天突、膻中、中府穴位上分别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组于每夏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三九组于每冬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伏九组于夏季三伏、冬季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6次。从综合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症状评分、活动限制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疾病发作次数及肺功能4个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88.0%(46/50),优于三伏组的76.0%(38/50)、三九组的70.0%(35/50)(P<0.01,P<0.001)。各组治疗后疾病发作次数、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伏九组以上各指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1,P<0.001),除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外,三伏组临床症状积分与肺功能指标亦较三九组改善显著(P<0.05,P<0.001)。结论: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COPD稳定期患者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其疾病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肺功能,但伏九贴敷优于单纯的三伏贴敷和三九贴敷,三伏贴敷又优于三九贴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BODE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FVC、FEV1、FEV1%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ODE指数分别为(3.48±0.67)分和(2.62±0.48)分,实验组治疗前后的BODE指数分别为(3.52±0.62)分和(1.85±0.54)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BODE指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治疗后的BODE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具有温阳益气,补肺益肾,调整经络之功效,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的途径使药物能够更好吸收,从而提高肺功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肺贴不同贴敷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补肺益肾方(人参、黄芪、枸杞子)3袋/次,2次/d;舒肺贴软膏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在夏季三伏天前的第10天,三伏天内的第1,10,20天,三伏天后第10天各贴敷1次.以4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根据舒肺贴不同贴敷时间分为3组:6~8 h组、>8~12 h组、<6h或>12 h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3组在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贴敷时间在8~12 h组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但在减少临床症状总积分方面对比,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肺贴贴敷8~12h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赵铭辉  谯凤英  申昕  傅立新  葛仪芳 《中医杂志》2012,53(19):1661-1663
目的 评价三伏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治疗组于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开始给予穴位中药贴敷,每伏贴1~3次,每次贴敷时间为2~6h;对照组口服辛芩颗粒,每次5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评价三伏贴疗法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年,两组症状及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伏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可靠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三伏穴位贴敷防治不同证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索不同敷贴膏剂型对皮肤反应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肺脾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两个区组,每区组内再随机分为改良剂型组与传统剂型组。以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临床证候评分、肺功能及皮肤反应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种证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临床证候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伏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5.59%,两种证型比较,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疗效肺脾两虚型均优于肺肾两虚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剂型比较,敷贴膏传统剂型组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敷贴膏改良剂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伏穴位贴敷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疗效肺脾两虚型优于肺肾两虚型;敷贴膏改良剂型与传统剂型疗效相当,且减小了对皮肤的刺激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伏三九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每次30 mg,每日3次,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白芥子、麻黄、苦杏仁、洋金花、甘遂、延胡索、细辛研粉,姜汁调糊成形,制成药饼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姜汁加赋形剂调糊成形贴敷治疗;两组均在每年夏季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冬季三九天的初九、二九、三九的第1天在天突、膻中、双侧肺俞各进行贴敷治疗1次,连续治疗3年.两组每年9月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同时随访记录治疗前1年及治疗后每年内COPD急性发作时咳嗽、咯痰、胸闷、气短情况及每年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感冒次数,连续记录3年后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症状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经连续3年贴敷治疗,急性加重期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P<0.01),每年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FEVl%预计值显著升高(P<0.01),IgA、IgG、IgM显著提高(P<0.01),IgE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内比较,随着贴敷治疗时间延长,急性加重期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症状逐年减轻,每年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逐年减少,FEVl%预计值逐年升高,IgA、IgG、IgM逐年提高,IgE逐年下降.治疗组治疗1、2、3年症状疗效分别为56.6%、86.0%、9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13.7%、20.1% (P <0.01),且治疗组疗效逐年提升(P<0.01).两组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三伏三九贴敷对COPD疗效确切,且能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贴组166例和安慰剂组83例。两组于三伏天初、中、末伏的第1天开始治疗,三伏贴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安慰剂组采用非药物成分的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变化,复发情况,并评价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9%,安慰剂组为44.4%,三伏贴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随访半年、1年后三伏贴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90.7%,安慰剂组为4.9%、1.2%,三伏贴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三伏贴组治疗后及两随访期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安慰剂组仅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同时间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伏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贴敷不适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伏贴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46.6%,1年复发率为62.1%;安慰剂为85.2%和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近远期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简版:目的:研究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肺肾两虚证小儿哮喘缓解期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将92例肺肾两虚证小儿哮喘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均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连续3年给予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每年贴敷治疗后评价患者肺功能情况、中医症候积分,记录年发作次数,评价3年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贴组(166例)、安慰剂组(83例)。于三伏天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开始进行穴位贴敷,穴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为主,三伏贴组采用中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穴位贴敷,安慰剂组采用非药物成分的荞麦粉进行贴敷,每次贴敷时间2~6h,每伏的头三天连续贴敷,患者连续贴敷满三伏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三伏贴组对以上评分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均P0.05)。三伏贴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8.1%(113/166),优于安慰剂组的48.2%(40/83,P0.05);三伏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7/166),安慰剂组为2.4%(2/8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慢型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督灸治疗,共治疗4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督灸治疗COP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徐静萍  徐伟刚 《新中医》2015,47(4):69-71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止咳化痰治疗,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按需使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穴位敷贴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肺肾气虚证积分、肺功能和BODE指数,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OR)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肺肾气虚证积分、SGOR评分和BODE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3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百令胶囊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老年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蔡东林  孙钟和  赵益庆 《陕西中医》2020,(11):1573-157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COP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将其分为肺气虚组(33例)、肺脾气虚组(34例)及肺肾气虚组(33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BODE指数,检测痰液中TNF-α、IL-8水平,比较各组BODE指数、TNF-α、IL-8水平; 比较各组与肺功能分级构成比情况; 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与BODE指数、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的相关性; 采用ROC曲线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联合预测其中医证型病情进展。结果:各组患者BODE指数、TNF-α、IL-8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肺肾气虚组各指标水平较肺气虚组及肺脾气虚组升高(P<0.05); 肺肾气虚组、肺脾气虚组肺功能分级Ⅲ级+Ⅳ级均较肺气虚组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分级与 BODE 指数呈正相关(r=0.589,P=0.041),与TNF-α呈正相关(r=0.500,P=0.020),与IL-8呈正相关(r=0.461,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均相关; ROC曲线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联合预测其中医证型病情进展价值良好。结论: COPD 稳定期BODE指数、IL-8、TNF-α水平与肺肾气虚证密切相关,检测BODE指数、IL-8、TNF-α水平对于评估稳定期 COPD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宁肺合剂联合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COPD患者120例,均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且病情属中重度,即肺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给予宁肺合剂加减联合三伏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肺合剂联合三伏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伏、三九穴位贴敷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反复感冒患者按体质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内再随机分为三伏+三九组及单纯三伏组.两组均穴取大椎、肺俞、天突、膻中、中府、肾俞,三伏+三九组于2010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或第2天及2010年冬季的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或第2天进行穴位贴敷;单纯三伏组仅于2010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或第2天进行穴位贴敷.分别于2010年三九贴敷前及2011年三伏贴敷前随访,以发病次数、发病时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在三伏后半年内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均P<0.01),且均优于痰湿质患者(P<0.01,P<0.05);痰湿质患者仅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2)三伏+三九组三九后半年4种体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而单纯三伏组的发病次数和症状评分均回到治疗前水平.(3)三伏+三九组三九后半年在减少发病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三伏组(均P<0.01).结论:三伏及三九贴敷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三伏贴敷结束半年后继续给予三九贴敷,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夏季初伏、中伏、末伏第1日给予穴位贴敷白芥子泥丸,3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完成后次年4、5月间进行综合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愈显率为77%.且患者VC(%)、FEV1/FVC(%)、MVV(%)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芥子泥丸穴位贴敷治疗COP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使用三伏贴穴位贴敷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13日至8月21日三伏期间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18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普通观察组、贴敷对照组和药物贴敷组,每组60例。普通观察组仅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贴敷对照组患者在普通观察组的基础上于三伏日进行无药物(淀粉)贴敷;药物贴敷组患者在普通观察组基础上于三伏日进行温阳活血药物贴敷。三伏结束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变、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评定、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与普通观察组比较,温阳活血膏三伏贴敷疗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和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同时能有效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结论:三伏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OPD稳定期脾肺气虚证患者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按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0天。检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气短的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统计后可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与对照组患者68.0%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束后,组内比较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组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利用药物渗透作用,将药物通过体表肌肤作用于穴位经络,利用穴位经络功效调节机体功能有效改善肺肾气虚症状,再联合护理干预,可增加治疗效果,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54-159
目的探讨连续3年三伏天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痰s Ig A影响以及寻找最适合穴位贴敷时长时间。方法将16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肺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或Ⅲ级患者随机分为A组(贴敷4 h)、B组(贴敷6 h)、C组(贴敷8 h)、阴性对照D组(无贴敷),每组各40例,治疗组贴敷药物组成、剂量和贴敷穴位一致,对照D组无穴位贴敷。1次/10 d,贴5次/年,连续敷贴3年三伏天,观察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痰液s Ig A含量及皮肤刺激评分。结果 (1)痰液s Ig A含量:治疗1年:治疗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2年、3年:治疗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组间同年比较:1年:各组间无差异。2年、3年:A组与B组比较P 0.05; B组与C组比较P 0.05; A组与C组比较P 0.05。同组治疗后年比较:2年与1年比较P 0.05; 3年与2年比较P 0.05。以上结果显示:痰液s Ig A含量,治疗1年,治疗组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及治疗组组间同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2年、3年:治疗组与同组疗前、与对照组疗后比较,效果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组间同年比较,B组(贴敷6 h)效果最明显。同组疗后年比较:随着服帖的年数增多,痰液s Ig A含量逐年增高,疗效逐年明显。(2)对皮肤刺激:治疗组治疗1年、2年、3年,同年组间皮肤刺激评分比较,A组(贴敷4 h)与B组(贴敷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贴敷4h)与C组(贴敷8 h)比较、B组(贴敷6 h)与C组(贴敷8 h)比较有统计学意(P 0.05)。提示随着贴敷时间的延长,皮肤的刺激受损加重。结论三伏天贴敷,可促进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呼吸道黏膜s Ig A分泌,提高体液免疫效应;三伏天贴敷最佳的贴敷时长为每次6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0例COPD患者进行夏季和冬季中药穴位贴敷,共计贴敷9次,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6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平均住院天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1.67%,控显率为83.33%。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OP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1个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m MRC评分及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