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是现代儿科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静脉注射用具,具有套管柔软、可操作性强和套管在患者静脉留置时间较长且不易造成血管损伤等特点[1]。但是,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应用中常导致诸如皮下血肿、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护理方式往往会造成患儿并发症治疗缓慢、伤口疼痛、舒适度低下等副反应。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康复带来极大福音[2]。因此,为了解护理程序对儿科留置针患  相似文献   

2.
潘莉 《全科护理》2015,(5):427-428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对66例患儿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实施导管维护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分析总结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实施效果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要点。[结果]66例患儿带管时间3d~22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儿童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李玉 《全科护理》2020,18(21):2687-269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需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护能力得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输液、健康教育、操作技能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护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护能力,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贺涟漪  秦月兰  张月娟  李英  汤珂 《全科护理》2016,(21):2201-2202
[目的]介绍临床工作中使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24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给予穿刺前准备、穿刺后固定、输液结束后封管以及各项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持续时间为2d~8d,静脉留置时间为2.6d±1.3d。一次穿针成功人数为96例,成功率为80.00%,患儿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制订一系列操作规范及预防措施,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避免临床多次穿刺及留置时间相对较长且不易被破坏,保护患儿血管,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吉莉  王玲 《天津护理》2019,27(1):100-102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在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至12月门急诊儿童输液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及其家庭15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维护静脉留置针。将2017年1至4月门急诊儿童输液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及其家庭161例为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动护理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儿液体渗漏、针头脱落、导管堵塞、静脉炎等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服务满意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在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应用后,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留置针在操作上容易穿刺,保护患儿血管,可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1]。但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中常见的并发症[2],本研究采取静脉保护护理干预以预防患儿静脉炎的发生,并对静脉炎发生率及患儿舒适情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接治的112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57例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对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80例为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进行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结果检查、处理改进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相关的感染、堵管、外渗、静脉炎、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患儿由于病情危重、肢体循环不良、血管塌陷,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应用刺激性强的血管活性药物、脱水剂、高营养液等极易刺激血管,甚至发生药液外渗致局部皮肤坏死等[1].股静脉置管因其管腔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且周围无重要结构,操作容易,已广泛应用于重危患儿的抢救与静脉输液治疗.现将PICU患儿股静脉留置导管推广、股静脉穿刺的解剖特点、置管方法、存在问题、并发症的预防及与留置导管相关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乐玉珍  李健 《全科护理》2016,(24):2520-2522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4月在儿科门诊应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496例,分为实验组245例和对照组251例,实验组在应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对病人进行延续式护理,对照组沿用原有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器械性压疮发生率、微血栓堵管发生率、留置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器械性压疮发生率、微血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信对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延续式护理可降低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留置针应用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5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PICC置管。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率为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00%;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8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使用PICC置管,同时予以针对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婴幼儿烧伤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大面积烧伤患儿采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注。[结果]经腋静脉留置时间长,有效地解决了大面积烧伤选血管困难及抗休克的难题,56例患儿成功的渡过了休克期、感染期并康复出院。[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术大大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患儿的抢救效率及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及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方法]以符合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并且肌力正常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输液完毕封管后实施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置管护理基础上指导病人练习出爪亮翅式运动。[结果]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同时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出爪亮翅式运动训练可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武利云 《全科护理》2011,(36):3345-334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0岁~3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前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枕静脉)、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做了详细阐述。[结果]220例穿刺成功212例(占96.36%),失败8例(占3.64%)。[结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保护静脉血管、缓解护患关系,安全性、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高举平抬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34例需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高举平抬法"。[结果]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实验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脱管及皮肤压红情况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举平抬法延长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和皮肤压红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病人312例未进行护理干预(未干预组),315例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外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较未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金婷  俞君  吴小花  徐月静   《护理与康复》2018,17(8):92-94
总结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合并严重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创口护理,控制创面的渗液以及感染,加速创面的愈合;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皮肤再损伤;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重视全身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过56d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护理研究》2013,27(16):1575-1577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统一编制的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调查问卷,对陕西地区18所医院的468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静脉输液工具选择:陕西地区医院静脉输液主要途径是外周静脉(96.48%),静脉穿刺工具中头皮钢针占58.36%,外周静脉留置针占38.1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占2.19%,中心静脉导管(CVC)占1.33%。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在输液接头的选择、敷料应用和更换、封管方法、相关的穿刺记录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在穿刺部位的选择方面,存在留置针选择手背静脉占39.10%,CVC首选锁骨下静脉仅占56.20%;PICC、CVC置管成功后拍片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均低于70%,存在安全隐患。科室内使用PICC、CVC和外周留置针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阻塞,反映导管维护存在问题。[结论]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不够合理,护理人员维护知识掌握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1岁~3岁入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患儿输液全过程中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输液采取常规护理,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留置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总结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适当镇痛避免患儿躁动致置管困难,根据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选择腋静脉;穿刺前做好体位摆放,掌握经腋静脉穿刺的技巧,利用导管引导导入鞘入血管的方法;做好导管置入腋动、静脉的判断及处理;做好导管固定及置管后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本组6例新生儿经腋静脉成功置入PICC,其中5例1次穿刺成功,1例2次穿刺成功,进针时无回血,在缓慢退导入鞘时回血,通过调整角度置管成功.置入PICC操作时间15~36 min,留置时间16~56 d,均为治疗结束拔除导管.6例新生儿留置PICC期间均无发生堵管、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贴膜处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外周血管条件差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新生儿28例,对其导管尖端定位与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结论]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新生儿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