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良姜与红豆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有多种山姜属Alpinia植物用作高良姜,唐《新修本草》中生岭南、形大者为大高良姜A.galanga,《本草图经》中的儋州高良姜为高良姜A.officinarum,《植物名实图考》所述滇产高良姜为喙花姜Rhynchanthus beesinanus。古人认为红豆蔻即高良姜子,主要为山姜属(Alpinia)植物。《本草纲目》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描述之红豆蔻可能是艳山姜A.zerumbet。  相似文献   

3.
红参品种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参是人参的加工品,属五加科(Araliaccac)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具有大补元气、止渴生津、益智宁神、补脾益肺的功效,是一种较好的滋补药,因此在市场上销量极大。由于生长情况、产地、加工方法及规格不同,其质量、药力、...  相似文献   

4.
张嘉岷  陈耀祖 《中草药》1996,27(A09):48-49
从拟缺刻乌头Aconitum sinonapelloides W.T.Wang根中首次分得6个二萜生物碱,鉴定为crassicaulineA(I)、展花乌头碱(chasmanine,Ⅱ)、foresaconitine(Ⅲ),滇乌碱(yunaconitine,Ⅳ)、沙柯乌头碱(sachaconitine,V)、塔拉替胺(talatisamine,Ⅵ),均属C19类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高良姜的名称、基原、学名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和炮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证。经考证可知,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均以“高良姜”为正名;高良姜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沿用至今,同属植物大高良姜A. galanga因名称和形态相近而经常混用;古代推崇儋州、雷州所产为佳,奉为道地,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其传统性状评价以红棕色、粗壮坚实、皮皱肉凸、味香辣、分枝少者为佳;古时高良姜多于二月、三月采收,现栽培品一般夏末秋初采收,野生品则在五月雨季前采收。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和切制,尚有清炒或同辅料拌炒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高良姜的古代经典名方时,采用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 officinarum的根茎,净切后生品入药或根据处方炮制要求处理后入药。  相似文献   

6.
药用金线莲根状茎组培育苗研究王建勤,林兰英,陈钢金线莲[Anoectochilugroxburghit(Wall.)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花叶开唇兰,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祛风祛湿,凉血平肝,固肾的功效,是福建省和台湾等地极其珍稀名贵的中药材。金线...  相似文献   

7.
HPCL法测定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高良姜中的专属性成分高良姜素为标准品 ,用HPLC法测定高良姜素的含量,制定高良姜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10个不同 地区的高良姜样品中高良姜素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OSD;检测波长:267nm;柱温:40℃;流动相:甲醇-0.5%磷酸(58:42);流速:1mL/min。结果与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高良姜质量控制的方法。据高良姜素含量的离散程度,提出了高良姜素的限量标准为不少于6.0mg/g,提高了高良姜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高良姜、红豆蔻、大高良姜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微生态-调节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阳性组,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大鼠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于Hiseq2500 PE250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 (1)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的菌群结构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其中红豆蔻组与大高良姜组菌群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性。(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可改善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降低埃希氏-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提高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3)起到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指示物种可能是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分段丝状菌属。结论 (1)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亲缘关系相关,红豆蔻与大高良姜的亲缘关系相关性更密切。(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发挥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与调控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薤白基原与性效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天然药物薤白的确切基原与性效。方法:通过本草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查 中知临床用药情况分析。结果:薤白,古今有别。古代本草文献所载薤白不是现代药用品种小根蒜。结论:古代医药文献所载薤白是百合科植物薤Aillium chinense而不是同属植物小根蒜A。macrostemon薤白小根蒜应分分别用名,分别入药,全国统编教材,《中国药典》收载薤白品种应定为薤,小根蒜应立中药名称。  相似文献   

10.
对全国15个省区沙参商品及17个省区莱阳参(北沙参)商品进行了调查,从60件商品沙参中鉴定出沙参属(Adenophora)植物9种4亚种,主流商品为沙参Adenophorastricta,无柄沙参A.strictasubsp.sessilifolia,泡沙参A.potaninii,杏叶沙参A.hunanensis的根。并对62件尚品莱阳参进行了鉴定,全为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的根。  相似文献   

11.
取雄性V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组,予饮二甲基亚硝基胍造慢性胃炎模型,分别给予柴平汤、小柴胡汤、平胃散,从胃粘膜的病理形态改变情况观察三个方剂对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柴平汤对病变胃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防治作用明显优于平胃散和小柴胡汤。说明了“古今接轨方”的优势及刘渡舟“古今接轨论”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Zhao JS  Shi XD 《中国针灸》2010,30(12):1035-1037
足阳脉主治腑病六穴,古称“合”,今称“下合穴”,皆与五输穴之合相混。通过对混淆内容和表现的考证分析,指出理解认识的偏差,提出术语调整和概念表达角度的初步意见,提供对下合穴理论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白穴的定位最早见于《灵枢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对脾、胃等多个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然太白穴的古今定位存在差异。从临床应用来看,依据《灵枢经》所述定位,公孙穴其单穴主治与原文所述主治契合;太白穴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从中可见其功效与原文有相似之处。对于大都穴,可从现代太白穴定位治疗临床热证的报道中推测,针刺本节后陷中可能是发挥了大都穴的功效。但无论何种定位,大都穴单用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稀少,证据略有不足。结合文献对"核骨"的解释以及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的临床应用,使得太白穴位于足第一跖骨底部粗隆下陷中,更有说服力。但由于时代及医疗实践差异,难免造成考证上的谬误。因此,期待能发掘出更多两汉、魏晋及以前的相关针灸文献,仔细求证,并结合临床进一步核实太白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红花本草考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美丽  张汉明 《中药材》1996,19(4):202-203
经考证,红花在我国属于栽培引进种,历代所用的红蓝花与现在所用的红花是同一个种Corthamus tinctorius 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止喘胶囊中淫羊藿苷的提取方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25%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室温,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和加水量3个因素对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淫羊藿的水提取方法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0.5h。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保证止喘胶囊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6.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苦丁茶的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古代、近代及现代文献记载,对苦丁茶进行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认为苦丁茶植物来源有三:一是冬青冬冬青属为主的枸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等;二是从木犀科女贞属植物为主的变紫女贞、女贞、日本毛女贞等;三是上述两类的混淆品,如木犀科牛矢果等。经考证冬青科大叶冬青与苦丁茶冬青当为苦丁茶的正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9.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 Hz,0.8~1.0 mA),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 mg,每日2次,连服5 d后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Q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Q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敏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9):518-519
通过研究古今文献及对实物考察,认为古代所称“罗晃子”应该是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的果实,而不是豆科植物酸角Tamarindus indica。建议不应再将“罗晃子”收作酸角的别名,“Tamarindus”当称为“酸豆属”,而不是“罗望子属”,以澄清“罗晃子”的名实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