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属Ⅰ型变态反应,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鼻塞、鼻痒、流鼻涕、喷嚏等症状,重时影响工作,治疗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致敏的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一些难治疗的病例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变应性鼻炎是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目前人们在卫生假说、Th1与Th2平衡、IgE及其受体、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神经调节以及相关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就近年来的研究做一归纳和分析,为寻找更多的临床治疗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作为一种高发性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其病因复杂及相关因素颇多,使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患者对治疗结局满意度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主要为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控制和免疫调节。由于近年新型鼻内皮质类固醇药物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问世 ,使药物控制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但随着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 ,与只限于改善症状的抗组胺药物不同 ,免疫治疗是立足于改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反应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就此意义而言 ,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地位仍不容忽视。WHO的一个专题小组于 1998年曾就变应性疾病的免疫疗法发表一个文件 ,充分肯定了该疗法治疗由某些花粉和屋尘螨引发鼻…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是一个近20多年才被认识的一个特征性疾病产体,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但有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所见,术中和病理学证实变应性粘蛋白的存在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在整个治疗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已从根治性手术转变为更“保守但彻底”的手术,手术+类固醇药物+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提供本病长期得到控制的最佳方案,在研究本病的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常遇到不少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变态反应和变应性哮喘预防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发病率不断增加。除诊断与治疗的重大进展外,目前采取预防策略成为现代变应性疾病防治的核心。预防可分为初级、次级和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已被人们描述为“21世纪的流行病”,其患病率每20年增加1倍。最早记录的变应性疾病发生在公元前3640~3300年左右,古埃及法老Menses被大黄蜂刺伤而亡。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R的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毫无疑问,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AR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以第2代抗组胺药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是由变应原引起的、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鼻黏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以鼻痒、喷嚏、清水样涕和鼻塞为主,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目前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多以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免疫疗法等为主。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非甲基化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远期疗效较显著。本文主要就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各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更优治疗方式,为临床更好地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的辅助型T细胞2(Th2)主导的免疫反应。它不同程度影响个人社会生活、睡眠和工作,并可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在免疫疗法、鼻内类固醇、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但20%的AR患者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主观和客观改善。因此,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AR的新型制剂已是当务之急。Micro-RNA(miRNA)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小分子RNA,被认为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了与AR密切相关的miRNA,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评析,指出了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短期疗效并可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采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其治愈率明显增加。这些发现为人们深入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间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以及针对该病更广泛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变应性鼻炎对因治疗方法,变应原提取物疫苗应用最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各类新型疫苗逐步发展,包括类变应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渐用于临床,有望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近年来各类特异性免疫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治疗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避免接触变应原;②药物治疗;③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④患者教育。避免(减少)接触变应原是一线干预措施,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而免疫治疗是目前惟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免疫调节作用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干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变应性鼻炎(AR)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表明,儿童AR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呈持续流行增加趋势工,在我国AR的患病率约为10%[1-2],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儿童AR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其对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儿童AR的临床特点、检查及治疗与成人有一定区别,因此制订针对于儿童AR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规范临床诊疗及防控AR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最新制订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结合我们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童AR的诊断和鉴别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AR)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A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TLRs作为治疗靶点在AR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TLRs激动剂可作为免疫制剂或免疫佐剂,在AR的免疫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TLRs激动剂在临床上的可能价值,本文总结了TLRs激动剂在AR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物质生活的发展,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等日益减少以至消灭,而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却相对日渐增多。我科采用下鼻甲粘骨膜下剥离术治疗变应性鼻炎25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激发的、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世界:EL组织参与,由37位学者起草的包含2776篇参考文献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发表,系统地介绍了AR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有关AR与支气管哮喘以及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和睡眠疾病等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的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递质释放为开端,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虽然AR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但抗组胺药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变应性鼻炎(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20世纪以来全球AR患病率增长明显,不仅给患者个体造成身心伤害,亦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概述了以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和我国的防治策略,提出在应对全球变应性疾病流行的复杂状况时,应全面认识人类个体健康、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