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何祥毅 《现代保健》2010,(27):160-161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年疗效,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减轻患儿四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脑瘫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生活自理、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改善和发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乡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并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音乐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等专业知识和技巧融为一体。结果促进脑瘫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生活自理、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改善和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并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减轻了患儿四肢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对于脑瘫,一旦明确诊断,就应该尽早干预,运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按儿童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强调家长参与,游戏贯穿始终,迎合儿童心理,化枯燥无味的训练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走康复教育与治疗相结合的道路,是脑瘫儿童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明晖 《现代保健》2010,(34):151-15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管理措施与管理康复效果。方法本组主要通过对脑瘫患儿系统化的康复管理,包括运动及语言康复目标、管理方式、训练方法,掌握一些康复护理训练的基本知识,对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多数患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经康复检验,3个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有效率越高。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训练及康复管理,使脑瘫患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华 《现代保健》2011,(4):134-135
目的研究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出院的1岁以内的46例脑瘫患儿跟踪指导,制定实施一对一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治疗。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能使治疗效率大幅提高,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的脑发育时期引起脑损害或脑发育缺陷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其发病率为0.3%,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儿家长对脑瘫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患儿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60例小儿脑瘫患儿,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康复护理组用常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联合有效沟通技巧组用康复护理联合有效沟通技巧。比较效果。结果:康复护理联合有效沟通技巧组满意问卷总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小儿脑瘫患儿依从性、护患沟通质量、小儿脑瘫护理差错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康复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康复护理联合有效沟通技巧效果确切,可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提高护患沟通质量,提高小儿脑瘫患儿遵医行为,减少小儿脑瘫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小儿脑瘫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改善患儿的生理舒适度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瘫患儿的护理。根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瘫患儿的病情,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0-5461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某社区2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对照组患儿1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家庭式康复训练。利用GMFM级别评分对患儿进行粗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社区管理康复化训练后,其GM-FM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化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有助于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目前越来越受到社区脑瘫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引入音乐治疗的观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瘫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患.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能使脑瘫患儿完全康复的疗法。但是,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完全可以改善和降低患儿的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融入社会。因此,如何使脑瘫患儿能够愉快、轻松地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是康复工作者和患儿家长面临的实际挑战。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是南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诱因,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患儿脑瘫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120例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进行脑瘫的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择54名脑瘫患儿家属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结果紧张、焦虑、抑郁、悔恨、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在脑瘫患儿家属普遍存在,且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论改善或者有效干预脑瘫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3.
早期脑瘫儿童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早期脑瘫即中枢行协调障碍(ZKS)儿童高危因素与早期脑瘫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法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560例婴儿中早期脑瘫患儿130例进行神经发育检查及相关因素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0例儿童的早期脑瘫发生率为23.2%(130例),其中有1种、2种、3种及4种以上高危因素的早期脑瘫发生率分别为14.6%、20.7%、26.9%、42.6%。有意义的11项危险因素为低出生体重儿、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颅内出血、妊高症、难产、巨大胎儿、先兆流产,其OR值和95%C I值均>1(P均<0.05),仅低血糖的OR值和C I值<1。所有早期脑瘫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其中6个月以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1岁以后开始综合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53%。结论合并的高危因素越多其早期脑瘫发生率越高(p<0.05),对有危险因素尤其是前述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或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加强监护和必要时给予干预对预防早期脑瘫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早期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可谓是导致儿童残障的重要疾病,其患儿的长在养育患儿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比正常孩子家长更多的苦难与痛苦。因脑瘫患儿的家长大多知识匮乏,长期承受着经济压力、角色功能限制、照顾负担、社会歧视等众多应激因素,所以他们非常容易患有较为严重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问题,这也会随之影响到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以及积极性。所以,根据脑瘫患儿家长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事情。本文便基于此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能够降低脑瘫患儿家长的心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并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瘫高危儿转归的疗效影响。【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将218例年龄1~8个月的脑瘫高危儿分成两组,其中118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为康复组,100例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康复治疗患儿为常规育儿组。研究开始两组在性别、神经系统查体、Gesell发育测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康复组要保证住院接受综合康复治疗10~15 d,对主要监护人进行康复技术培训后继续家庭康复,并定期随访接受康复指导。观察6个月时两组再次进行Gesell发育测评,1岁时确诊或排除脑性瘫痪,并进行脑瘫分度测评。【结果】观察6个月后康复组与常规组患儿Gesell发育测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1岁时康复组118例中发生脑瘫9例,发生率7.6%,常规组100例中发生脑瘫32例,发生率32%,脑瘫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瘫高危儿全面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脑瘫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性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康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脑瘫患儿在训练以后,其大腿机能坐和立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结论给予脑瘫患儿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能够有效调动患儿及其家属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能使患儿从中得到较好的功能康复,患儿能够在认知、语言、学习、表达能力以及交际等方面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辅具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2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丽组患儿均接受正规医疗机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家长利用康复辅具每日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康复评定表各项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指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各功能区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医疗机构性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辅具行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大脑运动功能,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儿分为研究组(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患儿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可以降低患儿伤残程度,临床治疗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中某连续6个月进行康复干预的1~3岁脑瘫患儿及家长各30例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中某连续6个月进行康复干预的1~3岁脑瘫患儿及家长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由康复团队对家长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康复指导,两组患儿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测评,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指导相比,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0~3岁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0-3岁小儿脑瘫患者110例,全部运用语言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患儿在自理、运动及社交3方面能力评分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01)。结论语言训练是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