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行卵巢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DVT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7 d,观察组a PTT、PT、TT大于对照组,Fbg、D-D、PLT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质量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服质量、健康教育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凝血四项PT、a PTT、TT和Fbg水平的变化,以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4 d和7 d后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a PTT、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6.32±2.03),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22±3.2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5.52±2.67),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2.52±3.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以及对凝血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术的1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FDP、D-D、AT以及a PTT的指标,比较两组DVT和肺栓塞PE的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DP及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AT和a 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DVT和PE的总发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ADL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分值较对照组高(P0. 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为2.13%较对照组14.89%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a PTT、PT上调、Fbg减低等);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DVT发生率,患者凝血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方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护理前血液流变、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流变改善,血小板计数:Fbg下调、PT、a PTT水平上调(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8%)(P0.05)。结论将运动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妊高征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均干预2个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析两组健康状况、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 P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股静脉流速、右股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2.50%与对照组11.25%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可有效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以96例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17%(2/48),高于对照组16.67%(8/48)(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减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87.50%(42/48)(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凝血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测定对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将其中发生下肢DVT的患者列为观察组(51例),将其余61例列为对照组。再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将其列为正常组。对所有人员的凝血功能(a PTT、PT、TT、Fbg、D-D、FDP)以及下肢静脉血管进行超声检测,并对诱发下肢DV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人员的a PTT、PT、TT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观察组D-D、FDP高于对照组(P 0. 05)。烧伤患者诱发下肢DVT的因素中,D-D、FDP是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有效地预测下肢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以8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凝血指标水平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治疗后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褥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褥期并发DVT患者及90例不伴有DV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观察产褥期并发DVT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及DVT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是产褥期并发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干预后a PTT、PT、Fb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DVT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依据其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并对两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DVT有5例,未发生的有40例;对照组发生DVT有14例,未发生的有31例(P0.05)。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P0.05)。观察组实行护理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进行随访调查,然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6%;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P0.05)。观察组的a PTT、PT指标高于对照组,Fb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P0.05)。结论对胆囊手术患者实行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妇科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2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67例,开腹组153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及术后24h,两组患者PT和a PTT显著下降,Fbg和D-D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术后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 PTT、Fbg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D-D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下肢DVT共23例(13.77%),开腹组下肢DVT共3例(1.96%)(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使妇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下肢DVT发生,且腹腔镜术较开腹手术下肢DVT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血量、体温等围术期指标,分析其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水平,同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股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疼痛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PTT、PT、Fbg、TT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aPTT、PT、TT明显缩短(P<0.05),Fbg升高(P<0.05);观察组FIM、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改善体温,减少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8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DVT形成孕产妇68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肺栓塞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1.76%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复发率为2.94%较对照组17.65%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PT、aPTT、TT水平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给予围生期下肢DVT形成孕产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腹腔镜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开腹组,均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 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 PTT较术前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 Fbg、D-D较术前上升,且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1 d t-PA较术前下降,PAI-1较术前上升(P0.05),术后3d t-PA较术后1 d有所上升,PAI-1下降(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短期内会导致凝血和纤溶激活,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