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试验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对照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术后1、2、4、8h的VAS评分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在Ⅱ级、Ⅳ级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超前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叶嘉梅 《现代医院》2008,8(8):21-22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不同组方用于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临床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硬外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40例,按镇痛液配方分为两组。Ⅰ组(丁布氟液,n=20例):丁丙诺啡0.75mg、氟哌啶5mg、0.5%布比卡因25ml加生理盐水100ml;Ⅱ组(丁布氟芬液,n=20例):Ⅰ组配方加芬太尼0.2mg。手术至关腹时将PCA泵连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负荷量后术后镇痛48~72h。观察两组复合液的镇痛效果(优、良、差)及副作用。结果术后首24h丁丙诺啡用量、PCA按压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镇痛效果优:Ⅰ组14例(70%),Ⅱ组19例(9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良:Ⅰ组6例(30%),Ⅱ组1例(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差级病例。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明显的呼吸抑制;个别有嗜睡、口干和头晕。结论丁丙诺啡复合氟哌啶、芬太尼多模式手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先静点右美托咪啶复合地塞米松用于食管癌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将右美托咪啶配成4μg/mL浓度,A组在切皮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1μg/kg+地塞米松10 mg,B组在切皮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1μg/kg,C组在切皮前30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均在术毕前30 min关闭,同时三组均在缝皮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毕前30 min停用吸入药,静注芬太尼0.05 mg。三组分别于术后1、4、8、12 h对切口疼痛进行VAS、BCS评分,并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追加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结果:A组术后1、4、8、12 h疼痛评分均低于B、C两组(P〈0.05),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及次数也均低于后两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手术,不仅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术中静脉麻醉药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消除术后患者的应激及不良反应,而且无术后呼吸抑制,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与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在胸科手术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其中食管肿瘤患20例,肺癌患者35例,纵膈肿瘤5例.ASAⅠ~Ⅱ级,年龄在25~75岁之间,体重在50~75kg之间.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芬太尼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配方:芬太尼0.6mg,0.75%布比卡因375mg,欧贝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mL;Ⅱ组为舒芬太尼组,术后PCEA泵配方:舒芬太尼150ug,0.75%布比卡因375mg,欧贝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mL.两组PCEA泵设置相同均为:单次给药量3mL,维持量3mL/h,锁定时间10mi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12、24h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Ⅰ组,镇痛、镇静评分低于Ⅰ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对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患者均分成三组,Ⅰ组于切皮前30min滴壶静脉滴注地佐辛5mg,Ⅱ组缝皮结束时静脉滴注地佐辛5mg;Ⅲ组不用地佐辛。三组术毕均用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8、24、48h的VAS评分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术后8、24、48h VAS评分:Ⅰ组明显小于嘲(P〈0.05);11I组明显大于Ⅱ组(P〈0.05)。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Ⅰ组(40±0.7)μg、Ⅱ组(44±0.9)μg,明显少于Ⅲ组的(53.4-0.8)μg(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预先静脉内注射地佐辛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自控镇痛中的舒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腔应用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硬膜外分别注射氯胺酮30mg(Ⅰ组)和+生理盐水0.6ml(Ⅱ组),手术结束前5分钟两组患者硬膜外腔均给予一次性加入吗啡2mg镇痛。观察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止痛药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和Ⅱ组各时段VAS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各时段使用止痛药人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应用注射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以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50例ASA I~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I组(试验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Ⅱ组(对照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 ml。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术后1、2、4、8 h的VAS评分I组均低于Ⅱ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在Ⅱ级、Ⅳ级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超前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高渗糖吗啡用于术后止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高渗糖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 5 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例 ,随机分为I组 30例 ,Ⅱ组 2 0例。Ⅰ组术毕前 15分钟硬膜外注射含吗啡 2mg的 2 5 %葡萄糖 10ml,Ⅱ组术毕前 15分钟硬膜外注射含吗啡 2mg的生理盐水 10ml。术后观察镇痛效果、止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镇痛优良率为 93.3% ,止痛时间显著长于Ⅱ组 ,不良反应仅占 4 0 %且较轻微 ;Ⅱ组镇痛优良率为 6 0 % ,止痛时间短 ,不良反应 10 0 %且较重。结论 硬膜外注射高渗糖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效果确切 ,止痛时间长 ,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9.
高乌甲素和曲马多用于老年开胸手术超前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和曲马多(Tramadol)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全麻后于切皮前10 min静注高乌甲素0.1 mg/kg静脉滴注;Ⅱ组给予曲马多2 mg/kg静脉滴注;Ⅲ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高乌甲素或曲马多。手术结束时接自控镇痛(PCIA)泵行术后镇痛。术后测定VA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用量,观察镇痛期间MAP、HR、R、SpO2的变化。结果Ⅲ组VAS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药累积用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术后24 h及术后48 h呼吸频率及SpO2显著降低,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最少而镇痛满意度Ⅰ组最高。结论高乌甲素可取得与曲马多同样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解热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0.9%氯化钠20 ml,分别于手术切皮前5 min内静脉注射.观察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 h内体温变化.结果 Ⅰ组平均VAS为(0.75±0.64)分,Ⅱ组为(1.10±0.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无痛患者有7例,而Ⅱ组为0例.Ⅰ组平均体温显著低于Ⅱ组(P<0.05),且Ⅰ组患者出现体温异常的时间明显晚于Ⅱ组.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术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对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及其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东莨菪碱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采用东莨菪碱1.8 mg+丁丙诺啡0.6 mg+布比卡因300 mg C组用丁丙诺啡0.6 mg+布比卡因300 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 h、8 h、24 h、48 h各时点行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有效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1)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S组低于C组(P<0.05),C组有效PCA按压次数多于S组(P<0.05).(2)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提高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对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用舒芬太尼和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妇产科开腹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行PCIA。对照组:舒芬太尼2.8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组:舒芬太尼100μg+盐酸纳布啡60~100 m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持续量2 ml/h,单次给药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监测并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48 h患者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分级评分(Ramsay评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 h、12 h、24 h、48 h患者镇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 h、8h、12 h、24 h镇静Ramsayy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发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PCIA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丁丙诺啡复合芬太尼用于鼻窦内镜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丁丙诺啡复合芬太尼功能性鼻窭内镜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单用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ASAⅠ-Ⅱ级慢性鼻窦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复合芬太尼组(组In=20)和芬太尼组(组Ⅱn=20),通过Pc队泵镇痛。术后5、10、24、48h分别观察记录患者VAS评分,茂追加芬太尼的次数,评估镇痛效果;观察其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评分提示5、10、24h组IVAS评分低于组Ⅱ,追加芬太尼次数少于组Ⅱ;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丁丙诺啡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能够安全有效的用于鼻窭内镜手术患者,其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超前硬膜外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超前硬膜外镇痛组(P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于T10 ~ T1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P组切皮前20min时硬膜外注射0.5 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C组术后待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两组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 h(T1)和术后18 h(T2)分别采集静脉血6ml,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升高(P<0.05);P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T1:(401±84) nmol/L、(12.5±5.8) mg/L、(51±84) ng/L;T2:(482±70) nmol/L、(20.4±6.2) mg/L、(72±11) ng/L]均低于C组同时间点[T1:(502±91) nmol/L、(16.3±3.6) mg/L、(70±21) ng/L;T2:(566±77) nmol/L、(27.2±8.5) mg/L、(86±17) ng/L] (P<0.05).结论 与术后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前硬膜外镇痛可更好地抑制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解热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0.9%氯化钠20ml,分别于手术切皮前5min内静脉注射。观察术后1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h内体温变化。结果Ⅰ组平均VAS为(0.75±0.64)分,Ⅱ组为(1.10±0.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无痛患者有7例,而Ⅱ组为0例。Ⅰ组平均体温显著低于Ⅱ组(P〈0.05),且Ⅰ组患者出现体温异常的时间明显晚于Ⅱ组。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术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4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舒芬太尼+盐酸右美托咪啶组(SD组)。SF组镇痛方法为舒芬太尼2.5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SD组为盐酸右美托咪啶1.5μg/kg+舒芬太尼2.5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行静脉自控镇痛48 h。分别记录镇痛2 h、4 h、8 h、24 h患者的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记录镇痛后24 h 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总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SF组相比,SD组在镇痛后4 h、8 h VAS评分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F组PCA有效按压次数与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各时段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SF组术后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可明显提高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减少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术后镇痛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吗啡两种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M两组,每组100例,术毕时通过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采用LCP(负荷量+持续输入+PCA)模式,B组负荷量丁丙诺啡0·15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丁丙诺啡4·5μ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M组负荷量吗啡2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吗啡0·05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术后观察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记录尿潴留发生率。结果B组和M组VA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M组镇静评分、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组比B组延迟。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无1例尿潴留发生。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吗啡少,是一种安全性高、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吗啡和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用药的最佳配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依据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组:B组为观察组,首量用布托啡诺1 mg+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布托啡诺4 mg+吗啡5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M组为对照组首量用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吗啡8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患者术后6、12、24、48 h各个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是否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ONV)以及是否出现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M组在术后各时间段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与M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时捷  马长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82-1283
目的:丁丙诺啡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新生儿的影响观察。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其中实验组(A)500例,对照组(B)500例。实验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使用丁丙诺啡配伍小剂量氟哌利多、布比卡因。对照组不用。结果:两组比较镇痛效果,A组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均稳定,不良反应、初乳时间、乳量大小及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反应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有显著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吗啡预先镇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 ml+吗啡0.25 mg;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不加吗啡,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术后行数字分级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并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术后8 h及以后各时间点NRS明显低于Ⅱ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36 h及以前各时间点BCS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在术后48 h及以前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