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机制,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期提高淫羊藿苷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考察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结果淫羊藿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皆有吸收,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吸收最好,与回肠、结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对照组相比较,4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以及单位时间吸收百分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淫羊藿苷肠道吸收窗范围宽,为制备缓控释制剂提供良好的条件,将其制备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方案是极其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RP-HPLC测定淫羊藿不同品种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对中药淫羊藿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进行系统研究,测定了淫羊藿不同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对3个品种多个样品进行测定,以BECKMAN COULTER_(TM)-C_(18)柱(带预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柔藿苷在0.19642-1.964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19335-1.93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体的不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的分布均为叶>根>茎。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的任何部位都是柔藿苷含量高于淫羊藿苷,而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叶中都是淫羊藿苷含量高于柔藿苷。结论:巫山淫羊藿中以柔藿苷为主要成分,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中以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性成分,在270 nm 波长处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 ZORBAX SB-C_(18)柱(250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经紫外光谱识别的黄酮类成分(部分经 ESI-MS 确认),除朝藿定 C、淫羊藿苷、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宝藿苷Ⅰ以自身对照外,其他黄酮类成分均以淫羊藿苷为参比进行定量,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等于朝藿定 C、淫羊藿苷、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Ⅰ和其他黄酮成分含量之和。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淫羊藿苷在2.45~24.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测得淫羊藿总黄酮含量以淫羊藿苷计为56.6%。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与淫羊藿苷紫外光谱相似的33个色谱峰,MS 归属了其中10个主要成分均为黄酮类成分。朝藿定 C、淫羊藿苷、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宝藿苷Ⅰ分别在0.093~1.852μg(r=0.9998)、0.107~2.136μg(r=0.9997)、0.094~1.876μg(r=0.9998)、0.098~1.956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淫羊藿总黄酮含量为35.6%。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巫山淫羊藿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 HPLC 梯度洗脱法测定巫山淫羊藿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考察了淫羊藿属苷 A、双藿苷 A、朝藿定 C 和淫羊藿苷在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的分布。方法:采用 RP-HPLC 法测定,以 BECKMAN COULTER_(TM)-C_(18)(10μm,4.6 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 min,乙腈-水比例为20:80;5 min,比例为30:70;10 min,比例为50:5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属苷 A 在0.188μg~1.880μg,淫羊藿苷在0.214μg~2.140μg,双藿苷 A在0.240μg~2.400μg,朝藿定 C 在0.282μg~2.8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的 RSD 分别为1.2%,1.3%,1.2%,1.2%。巫山淫芋藿不同部位双藿苷 A 和朝藿定 C 的含量较大,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中朝藿定 C 的分布为根>叶>茎。双藿苷 A 的分布为根>茎>叶,淫羊藿属苷 A 和淫羊藿苷含量较少。结论:巫山淫羊藿根中的化学成分以朝藿定 C 为最高,双藿苷 A 为次,而巫山淫羊藿叶中也以朝藿定 C 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益肾强身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并测定益肾强身片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片剂中淫羊藿成分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淫羊藿苷的线性范围为0.201-4.020μg,r=0.999,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0.5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益肾强身片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Elite SinoChrom ODS-A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8 min,27%A;8~30 min,27%A→29%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朝藿定C进样量在0.130~3.89μg,淫羊藿苷在0.0294~1.47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3.9%,100.0%;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含量分别为0.02%~7.80%,0.01%~1.7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淫羊藿药材中朝霍定C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施华青  施芬 《海峡药学》2013,25(5):33-3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力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为该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HPLC法测定生力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色谱柱:ZORBAX SB-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8∶72∶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1.0mL·min-1。结果淫羊藿苷浓度在7.024~70.24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2.249X-32.5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1.14%)。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加味五子衍宗方汤剂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GOLD-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25℃,以0.1%甲酸溶液(A)-含0.1%甲酸的甲醇(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 in-1,程序检测波长为326 nm(0~17 m in,检测绿原酸)和350 nm(17.01~60 m in,检测金丝桃苷、淫羊藿苷)。结果:在58 m in内加味五子衍宗方汤剂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淫羊藿苷分离良好;依次在1.75~112μg.mL-1(r=0.9999),1.69~108μg.mL-1(r=0.9999),2.5~160μg.mL-1(r=0.9999)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依次为101.9%,98.9%,99.3%。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测定加味五子衍宗方汤剂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淫羊藿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淫羊藿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时淫羊藿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将淫羊藿与甘草分别按照不同比例配伍,水煎,制备供试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Kromasil C_(18)(250 mm×4.6 mm,5μm)型色谱柱,以水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在流速为1.0 mL·min~(-1)下进行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结果淫羊藿与甘草配伍后,各配伍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等多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淫羊藿与甘草的配伍比例为5∶1时含量增加最明显,有些成分含量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淫羊藿与甘草配伍后药材中淫羊藿苷等成分溶出量较单味淫羊藿提高,可为二药配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前列康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 - HPLC法,色谱柱为Dismonsil C18(250mm×4 6mm,5μm)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1,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0℃.结果:淫羊藿苷在0.372~1.860μg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