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上脑出血后昏迷患者应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清醒时间、治疗前后脑血肿量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P<0.05);清醒时间为(6.9±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5.4)d(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血肿量少于治疗前(P<0.05),GC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效果显著,不仅可缩短昏迷的时间,还能降低脑血肿量,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盘锡斌  黄诗勤  易震 《江苏医药》2013,39(11):1319-1321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效果.方法 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静与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疗程为1个月.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道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分别为(12.83±2.85)分、(12.83±2.85)和(46.92±6.2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4±2.64)分、(16.58±3.15)和(38.68±7.23)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 vs.22.5%) (P<0.05).结论 对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廉坤  孙海嵩  徐蔚  蒲军  赵宁辉 《中国医药》2012,7(9):1085-1086
目的 观察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 ~48 h内均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联合使用复方高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联合使用普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治疗7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78±12)U/L比(96±12) U/L,(88±11)U/L比(107±14) U/L],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4)g/L比(0.31±0.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0.0% (6/20)比42.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持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0.8)d比(8.8±1.3)d,P<0.05].结论 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普通复方氨基酸相比,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并能减少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彭雯 《中国医药》2013,8(9):1209-12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合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给予使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4/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BNP、CK-MB水平[(46 ±6)mm、(56±5)mm、(320±107) ng/L、(4.2±1.2)U/L]与对照组[(50±7) mm、(62±6)mm、(392±121) ng/L、(9.1±1.5)U/L]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LVEF[治疗组:(58±5)%,对照组:(47±6)%]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35±10)分]低于对照组[(40±13)分](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提高慢性心率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优化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对颅内血肿患者使用甘露醇的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有颅内血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行颅脑CT检查,后于6h内给予A组患者甘露醇静脉滴注,而B组则在6h后给予甘露醇静滴,后将治疗后两组的颅脑CT进行研究,同时将治疗后GCS评分进行评分比较,并加以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A组患者颅内血肿增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颅脑血肿患者使用甘露醇可能增大血肿,应用甘露醇应注意使用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肾益骨方对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骨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骨密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2.08%、总有效率为89.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7%、70.8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L2-4腰椎治疗后骨密度为(1.02±0.31)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4±0.22)g/cm2(P<0.05);观察组股骨颈治疗后骨密度为(0.75±0.19)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8±0.13)g/cm2(P<0.05);观察组股骨大转子治疗后骨密度为(0.89±0.21)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19)g/cm2(P<0.05).结论 补肾益骨方对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8.7%)、肺部感染率(26.1%)、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0.0%)、电解质紊乱发生率(23.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1%、52.3%、17.4%、26.1%)(x2=9.271、7.381、12.928、5.381,均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1.4±5.3)分、(23.6±4.3)分、(13.5±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 ±4.5)分、(12.3±2.4)分、(5.6±1.3)分(t=7.721、6.827、5.827,均P<0.05).治疗组痊愈5例、基本痊愈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恶化2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4例、8例、2例、7例,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271,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创伤较小,治疗颅内血肿疗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72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保守治疗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甘露醇组(观察组,36例)和呋塞米联合小剂量甘露醇组(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将托拉塞米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7d后改为每8小时1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7d后改为每8小时1次,然后逐渐减量.对照组呋塞米用法同托拉塞米,甘露醇用法及用量同观察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用药前后尿量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1%(31/36)比63.9% (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2组患者尿量及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第1天至第7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尿量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观察组:(3413±523)、(3753 ±610)、(3703±554)、(3812±446)、(3760±572)、(3725±558)、(3737±557)ml比(1821±416)ml;对照组:(3353±482)、(3558±630)、(3604±580)、(3736±559)、(3785±571)、(3708±557)、(3702±556)ml比(1845±442)ml],颅内压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观察组:(16.6±1.1)、(16.7±1.0)、(15.3±1.0)、(15.2±1.0)、(14.3±1.2)、(14.2±0.9)、(13.8±1.0)rm Hg(1 mm Hg=0.133 kPa)比(18.7±0.9)mm Hg;对照组:(17.1±0.8)、(17.3±0.9)、(15.6±1.2)、(15.7±1.0)、(15.3±1.0)、(15.1±1.1)、(14.4±1.2)mm Hg比(18.5±1.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的同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尿量水平明显多于对照组,颅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 (8/36)比13.9% (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疗效优于呋塞米,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但应注意电解质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排卵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 (P <0.05),观察组受孕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睾酮水平为(1.13±0.41)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0.62)nmol/L(P <0.05).观察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为(4.03±2.40)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2.41)U/L(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同时能降低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替米沙坦、比索洛尔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替米沙坦、比索洛尔疗法,观察组使用曲美他嗪联合替米沙坦、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LVEDV水平为(168.22±6.47)ml,对照组为(192.13±7.28)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SV水平为(79.33±30.67)ml,对照组为(113.02±42.21)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为(0.65±0.21)%,对照组为(0.34±0.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脑钠肽水平为(371.36士121.45)μ g/L,对照组为(470.06±122.17)μg/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替米沙坦、比索洛尔疗法,有助于控制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恢复其左心室收缩功能上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康燕  方秀杰 《淮海医药》2014,(5):444-44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方法将8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20%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静滴,每天1次,连续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分。结果2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9d,NIHSS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各自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率为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干单一用甘霞醇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脑外科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103例(对照组)以及行锥颅血肿清除手术组102例(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对患者进行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胍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血肿清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ICP)、并发症和GC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第1~4天ICP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恢复较快,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并持续性对其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患者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评价GCS评分(10.2±1.8)分,对照组GCS评分(8.4±2.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8,P〈0.05).治疗组GCS评分3~5分,6~8分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12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81、10.80,均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病死率为3.3%,重度残疾率为6.7%,再出血率为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预后良好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1.60、4.32、4.81,均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实施颅内压监测,可以指导临床诊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及呼吸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伴昏迷、呕吐但自主呼吸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小剂量甘露醇(对照组182例)治疗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研究组181例)治疗,观察2组患者GCS评分及呼吸变化。结果:2组患者出诊现场脑功能GCS评分均较低,表明脑功能受损严重,治疗后对照组的GCS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6.8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5.99±1.41),表明研究组脑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呼吸变化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自急救现场至回到急诊科60min内发生呼吸停止的患者仅为4.9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86%(P<0.05)。结论: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改善和自主呼吸的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ADL、GC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9.36±15.33)分,GCS评分为(14.12±1.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2.37±10.28)分,GCS评分为(9.89±1.5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行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监护,观察组加用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脱水药物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44%,对照组为3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平均甘露醇用量为(781±76)g,术后1周ICP为(1.72±0.23)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为(13.3±2.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30%、4.6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ICP监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脱水药物用量,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症状与实施护理效果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随机平分为研究组(A组)与对照组(B组),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二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GCS评分为(7.0±1.4),B组为(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42%、21.05%、(5.1±3.3),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事故发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保障,降低了患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侯玮琛  范佳  刘群 《中国医药》2014,(8):1149-1153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续10 d.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部分患者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及明确梗死病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纳美芬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2±2.3)分,用药后10 d为(9.5±2.9)分,对照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1±1.9)分,用药后10 d为(8.1±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美芬组NIHSS用药前为(22 ±4)分,用药后10d为(17±5)分,对照组NIHSS用药前为(23 ±4)分,用药后10 d为(20 ±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后10d,纳美芬组MMP-9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治疗第10天,纳美芬组PWI检查中,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加幅度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减低炎性因子MMP-9水平可能是纳美芬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