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手术方式,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吻合口瘘的防治水平,免除二次手术。方法回顾50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二期手术治疗结肠损伤的临床价值及其并发症。一期手术将吻合或修补口顺行腹壁固定,放置双套管引流。结果一期手术38例,占76%,并发症8例(21.1%)。二期手术12例占24%,并发症5例(41.7%)。结论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获早期诊断后应及时剖腹探查,并行一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可降低并发症和避免再次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一期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治术后肠瘘,腹腔污染的严重程度、就诊时间和全身情况是决定一期手术的重要条件;术中确保吻合口两端无张力,具有良好血供,充分的腹腔冲洗及双套管引流,对避免发生肠瘘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结肠损伤一期修补15例的体会广东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吴裕发外伤性结肠破裂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一期先作外置造疹,经抗炎、伤口水肿消退、肠道清洁后,再作二期手术修补吻合。笔者在1991年8月~1994年10月对15例结肠裂伤病人无选择地行一期修补即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肠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从1993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8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治愈80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95%,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外伤性肠破裂患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肠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因外伤原因、部位、合并伤不同,增加了诊断和处理的困难.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外伤性肠破裂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68例外性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3~1997年在食管、胃、肠吻合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层内翻吻合法和同期施行的双层内翻吻合法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行消化道一层吻合法手术159例,男115例,女44例;年龄2~76岁。共手术切除食管癌13例,责门癌17例,胃癌3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2例,结、直肠癌14例,外伤性肠破裂31例,肠结核3例。随机抽取同期消化道双层吻合术147例做比较。两组术前病人无选择性,一般条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唯一差别就是术前下的胃管,一层吻合法组均在术后48h内拔除并进流质饮食,而双层吻合法组胃管…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肠破裂是临床上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我院普外科在2001-2005年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58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肠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因创伤原因、部位、合并伤不同,有时不易早期诊断,可造成不良后果。1971年7月~20022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1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肠破裂的CT诊断,国内报道尚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和手术治疗的10例外伤性肠破裂(十二指肠破裂4例,空回肠破裂6例)的CT表现特征,评价术前CT诊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股资料:自1995年至1997年6月期间,搜集经我院诊断和治疗的外伤性肠破裂患者10例。10例患者均由交通事故引起,其中4例有明显腹部挤压伤史,9例患者均于受伤后24小时内行CT检查,1例患者于受伤后48小时行腹部CT检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85年5月至1999年9月有选择性地行一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结肠——直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1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直肠破裂等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期间113例结肠、直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确诊103例,110例结肠、直肠破裂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中应用全胃肠道灌洗,腹腔清创,术后上下双管减压,结合营养评估营养支持,限制性液体复苏,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肠、直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腹部空腔脏器肠道破裂声像图特征,作者对经 B超检测和术后确诊为外伤性肠破裂 56例进行分析,探讨外伤性肠破裂超声检测的价值和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后尿道损伤多由骨盆骨折引起,早期处理不当常引起后尿道狭窄。处理后尿道狭窄.以往多采用会阴切口断端吻合治疗,手术十分困难.加之术中暴露差,出血多,失败率高。自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套入法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春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05-5105
我院自2005—2008年共收治4例非外伤性大肠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急诊肠造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a来18例损伤控制性手术急诊肠造瘘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肠破裂7例,大肠肿瘤伴肠梗阻8例,结肠炎性穿孔2例,直肠癌低位前切术后吻合口瘘1例。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取得了较好疗效。切口感染15例,腹腔残余脓肿2例。结论:对大肠疾病引起腹腔严重污染损伤控制性手术急诊肠造瘘是可行的,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对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58例,其中肠破裂21例(肠破裂组),非肠破裂37例(非肠破裂组),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IFABP及PCT水平,对两组患者血清学结果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结果 外伤性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肠破裂组,肠破裂组IFABP及PCT水平术后明显下降,入院时、入院后4h、术前、术后24 h IFAB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准确率92.4%,敏感性96.3%,特异度72.8%,明显高于IFABP及PCT单独测定.结论 联合、动态测定血浆中IFABP及血PCT水平对外伤性肠破裂有早期诊断价值,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肠的特点一是内容物为含大量细菌的较干粪便,尤其是左半结肠,导致结肠破裂后会造成严重的腹膜炎;二是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能力差,故修补或吻合术后容易出现结肠漏。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安全的结肠破裂手术方式是修补后附加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和二期关闭造口。近年来,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发展,一期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院1995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结肠破裂病人23例,其中14例(60.87%)行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肠破裂是门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大量体液的丢失常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可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时的外科修补术是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而术后对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也有助于病情恢复。本研究观察了早期肠内营养(EN)对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6~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68例(十二指肠、直肠破裂除外).现将早期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连愿  单仁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91-3892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外科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本组收集1995年5月至2007年6月157例外伤性肠破裂,男134例,女23例。伤因有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刀刺伤、钝物击伤、子弹击伤。腹开放性损伤72例,腹闭合性损伤8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内105例,4~8h内50例,2周手术1例,3周手术1例。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及腹腔穿刺、腹透、CT或MRI等检查综合分析确立早期诊断,合并腹内出血者于剖腹探查得以早期确诊。根据肠道损伤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术式。结果:治愈152例,合并严重多发伤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外伤性肠道破裂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穿孔(包括外伤性肠破裂)所致弥漫性腹膜炎为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处理原发病灶后。彻底冲洗腹腔不放置引流物.治疗10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对90例.女15例;年龄4~74岁.平均43岁零5个月;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43例、(41%);胃溃疡穿孔34例(32.4%);外伤性空、回肠破裂16例(15.2%);空、回肠穿孔8例(7.6%);胃癌穿孔4例(3.8%)。手术距穿孔时间2~72小时,70%患者在18小时以内。穿孔直径最大2厘米x2厘米,最小0.2厘米×O.3厘米,肠破裂裂口最大3.5厘米。手术中从腹腔内抽吸出脓液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