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5岁,诊断流行性出血热,于1990年7月8日入院,到12日病人已少尿5d,经用利尿剂等综合治疗仍无反应,血尿素氮增高达54.5mmol/L,尿蛋白(卌),尿白细胞50/HP。于13日16时取T_(12)~L_1穿刺行连硬阻滞,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71~1978年收治563例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人中,7例曾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并为其中2例做了手术,加重了病情,影响了疗效,现报道如下。本组7例在确诊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结膜囊水肿,眼睑结膜,口腔粘膜及前胸壁皮肤出血点,伴少尿或无尿,余见表。讨论一、出血热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而手术,其误诊原因有二: (一)引起出血热的病原体至今尚未分离成功,目前仍无特异性病原学诊断方法,诊断主要还是依靠临床症状。但外科往往对其临床表现认识不足,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11例,分析其症状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恢复情况。肾功能恢复定义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恢复时间定义为起病至肾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11例患者中肾功能恢复者9例,比例为81.8%,中位恢复时间为15 d,恢复时间短的患者病程较短、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水平较高、转氨酶水平偏低。肾功能未恢复的2例患者,均合并少尿史,经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未能恢复,其中1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提示急性小管间质炎症,经激素治疗随访1年肾功能得以改善并保持稳定。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得以快速恢复的关键,对于病程长、肾功能未能恢复的患者,进一步治疗可能有利于肾功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4.
血浆渗透压与流行性出血热并肾病综合征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 (HFRS)合并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多伴有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 6 4例HFRS患者血浆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血浆渗透压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关系。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 4例病人为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 ,男 4 7例 ,女 17例 ;年龄 18岁~ 6 6岁 ,平均 30 .9岁。诊断按卫生部 1987年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的标准进行 ,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特异性IgM抗体证实。其中轻型 12例 ,中型 2 5例 ,重型2 1例 ,危重型 6例。设 2 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2 检测方…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致肾破裂腹水2例谢长征例一、患者女,50岁,因畏寒,发热,腰痛9天少尿5天入院;查:贫血貌,心肺正常,腹胀、全腹压痛,左侧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双肾区叩痛,Hb63g/L,WBC92×109/L,N0.44、L0.56...  相似文献   

6.
正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组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以往中国为重疫区~([2]),近些年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疫苗的免费接种,多地流调显示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总体下降的趋势~([3,4]),临床上多为散发病例。既往我院成功救治1例重型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8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提出了营养护理、预防出血等的护理要点,强调了对少尿期、多尿期病人应密切观察心衰及肺水肿、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治疗185例急性肾衰竭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开展、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急性肾衰竭 (ARF)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我院 1995年~ 2 0 0 1年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 185例ARF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因各种原因所致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85例ARF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资料  185例ARF ,男 12 5例 ,女 6 0例 ;年龄4岁~ 72岁 ,平均 4 5 .75岁。原发病情况见表 1。其中透析前少尿 15 2例 ,占 82 .1% ;非少尿 33例 ,占 17.8%。表 1 ARF病例的病因及预后  (例 )病 因   人数痊愈人数死亡人数 转为慢性人数流行性出血热 5…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提出针对患者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与肾功能损害),实施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25例潘明兴朱赛银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将我院1985年至1997年用血透治疗的25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男20例,女5例,年龄18~67岁。血透前Scr平均为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氧水肾盂灌注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 自1989~2006年本院收治乳糜尿病人102例采用3%双氧水、68例采用1%硝酸银进行肾盂灌注,比较两组患者乳糜尿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双氧水组乳糜尿消失率为93.14%(95/102),81例(81/95)随访2~12年,治愈率为92.59%(75/81),复发率7.41%(6/81);硝酸银组乳糜尿消失率为79.41%(54/68),48例(48/54)随访2年~10年,治愈率为75%(36/48),复发率25%(12/48),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双氧水肾盂灌注治疗乳糜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失为一种非手术治疗乳糜尿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7岁。于1987年1月,■突感畏寒、发热、头痛、腰痛、全身酸胀、恶心,抽搐4次,每次持续约1分钟。呈现四肢强直,两手握拳、两眼上翻.尿少,在乡镇医院肌注青链霉素及镇静剂、输液等,未见奏效.因症状加剧送入本院,门诊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入院。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自发性肾破裂四例蔡长生,严森林,侯全振,张权1984年10月至1985年12月,我市医院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53例,其中4例合并自发性肾破裂。现报告如下。4例患者均为育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33、30、50、40岁,平均38.2岁。均...  相似文献   

14.
正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甚至急性肾损伤为主要表现。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肠梗阻的报道较少,本文报告了一例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损伤、肠梗阻患者。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恶心、呕吐伴排气、排便减少3 d"于2016年4月22日入院。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985年至今我院经治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急腹症手术患者5例,多发生于多尿期和低血压休克期。与腹膜炎型EHF较难区别。尽早诊断和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处理好少尿期限制补液,多尿期与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控制感染与加重肾衰的矛盾,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5年来,用血液透析(血透)配合药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竭(ARF)56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与经典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NSRRP)对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54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行NSRRP,30例(A组),平均年龄为(61.2±8.6)岁;行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 24例(B组),平均年龄为(61.5±8.3)岁。2组患者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勃起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问卷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早期恢复情况。结果:2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拔除尿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分别为12例和14例(40.0%vs.58.3%),6个月后控尿恢复分别为28例和23例(93.3%vs.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2组IIEF≥8分者分别为10例和16例(33.3%vs.66.7%),IIEF≥12分者分别为6例和10例(20.0%vs.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可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做好各期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何做好各期护理。结果使病人病情好转快,治愈率高。结论对出血热各期护理,有利对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前后精液常规动态观察一例王菊敏朱卫中我们对一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发病前后的精液常规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27岁,因婚后2年未育在EHF发病前3个月内,精液常规检验2次,1994年11月因发热、腰痛就诊。经血...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26例3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2004年5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手术医师对连续12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腹LRP.患者平均年龄(62.51±6.7)岁,平均术前PSA(13.36±10.14) ng/ml;临床分期中T1c期占17.46%(22/126),T2a期占48.41%(61/126),T2b期占23.81%(30/126),T2c期占10.32%(13/126).结果 1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0~660 min,平均(250.28±79.44) min;术中出血量150~1 100 ml,平均(354.05±106.13) ml.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直肠损伤3例(2.38%)、输尿管损伤2例(1.59%).术后切缘阳性率20.63%,在PT2a、PT2b、PT2c、PT3a、PT3b中分别为5.26%(3/57)、26.92%(7/26)、32.14%(9/28)、44.44%(4/9)、50.00%(3/6).术后1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81个月,平均(55.69±11.81)个月.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71%,在PT2和PT3中分别为75%及43%.所有病例6个月内PSA降低至0.2 ng/ml以下;20.63%(26/126)生化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38.19个月(12~60个月).拔管后99例(78.6%)控尿满意,半年完全控尿率达92.6%,1年时达97.8%,3年后所有病例控尿满意,仅2例腹压增加时需尿垫保护,但不超过1块/24 h.保留单侧或双侧性神经者术后6个月80.56%(37/46)获得阴茎满意勃起.结论 我们的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LRP结果相似,表明我们的LRP技术安全、可行.在中国LRP成为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术式之一,随着LRP手术病例数增加和经验积累,还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