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红花的生态环境、生理效应、生育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改善了红花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了生长发育进程,增加了光合势和光合产物积累量,花的产量和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红花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红花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3个播期处理,测定红花叶片生理特性、产量、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处理各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期探究播期对宁夏六盘山地区红花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提前播期种植对红花植株叶片光合参数、叶片SPAD、抗氧化酶活性、氮代谢酶活性、花丝产量、籽粒产量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11月中旬播种和3月下旬顶凌播种处理效果最佳,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增幅分别达44.9%、52.4%、15.9%、60.8%、10.3%、38.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10.8%、4.1%、20.9%;红花光合生理特性的改善促进了其干物质累积和生殖生长,最终花丝和种子产量增幅分别达15.5%、11.7%,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素分别提高17.9%、20.0%。可见,适期早播可促进宁夏六盘山区红花生长发育,并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有利于红花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红花的影响。方法:考察了红花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情况,应用HPLC法测定了主要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的含量。结果:从红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看,不同播种时间对其无明显影响。但对红花生长过程、红花产量及质量均有明显影响。结论:不同播种时间对红花的植物学特性和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中药材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红花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卫红花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播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红花植株株高、茎粗、节间数、第一有效分枝高度、无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小区籽粒产量、羟基黄色素A含量均减少,有效分枝数先升后降,顶果球直径和顶果球着粒数先降后升。在同一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减少,红花植株株高、节间数、第一有效分枝高度、小区籽粒产量变小;茎粗、有效分枝数、无效分枝数、顶果球直径、顶果球着粒数、单株有效果球总数、羟基黄色素A含量增加。10月8日前后播种,以1.5~1.8×10~4/667 m~2为好;10月24日~次年02月14日前后播种,均以2.2×10~4/667 m~2为好;结论播期为影响红花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为播量。晚播红花应适当增加播量有利于红花高产。  相似文献   

5.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栽培方式对当归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动态以及当归麻口病、早薹率、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垄作、沟植、覆白色地膜、覆黑色地膜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与平作比较,分析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黑色地膜覆盖对当归株高、地上部分和根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白色地膜覆盖。垄作对麻口病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黑色地膜覆盖有提高早薹率的现象。覆黑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平作增加4650kg/hm2,增产率达33.4%;覆白色地膜的处理产量次之,较对照增加3372.2kg/hm2,增产率达24.3%,沟植和垄作的增产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当归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记录并计算红花开花1~7 d的平均产量,采用HPLC检测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槲皮素、柚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使用Real-time PCR检测chs,chi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红花平均产量、HYSA和柚皮素的含量及基因表达量之间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平均产量于开花第3天达到最大值,与HYSA含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r=0.756,P0.05),与chi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高正相关性(r=0.892,P0.01);柚皮素含量与chs的相对表达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r=0.766,P0.05)。该研究为红花中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红花品质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川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川芎生长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川芎适应的环境、生育期、茎叶生长与根茎生长、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期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具有生物多样性,气候立体,适合种植红花。红花是重要中药材,为更好地对红花进行开发利用,提高红花产量,必须对该药材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红花单株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花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与单株花产量和红花黄色素A间相关关系,为花用红花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来自世界各地的48份栽培红花品种(系)的单株花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红花黄色素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花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有效花球数>单株花球数>单株总分枝数>顶花球直径>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出苗到盛花期天数>平均每果粒数>单株无效花球数>株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枝高(X2)、一级分枝数(X4)、单株有效花球数(X6)、单株无效花球数(X7)、平均每果粒数(X9)、顶花球直径(X10)是影响单株花产量(Y)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Y=-3.037 0 0.002 7 X2 0.045 9 X4 0.074 5 X6 0.043 2 X7 0.023 0 X9 1.148 2 X10(F=21.84**)。单株有效花球数对单株花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顶花球直径。不同品种(系)的单株花产量及红花黄色素A的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花黄色素A的量与单株花产量相关不显著。结论花用红花育种中,可兼顾高产与优质。单株有效花球数、顶花球直径是花用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单株花高产株型应是单株有效花球数、单株花球数、单株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较多,顶花球直径较大,株高、分枝高、单株无效花球数适中者。P I 239226、P I 253540、P I 367833、简阳红花综合性状较好,表现突出,适宜在四川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施肥和覆盖地膜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施肥和覆盖地膜等农艺措施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福田河菊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测定不同农艺措施下菊花的产量,用比色法测定菊花中总黄酮,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结果 偏施氮肥时,菊花产量和品质均较低;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料(氮、磷,钾、硼、锌等)配合施用时,菊花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均大幅提高.高氮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但降低了其品质;而高钾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且菊花产量也较高.采用覆盖地膜栽培时,可促进菊花花期提前,并显著提高菊花前期花产量与总产量,从而也提高了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结论 在福田河菊花生产上,应采用覆盖地膜栽培,并应施用高钾配方的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  相似文献   

11.
施肥和覆草方式对西红花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西红花施肥和覆草方式,指导药农正确使用化肥和覆盖稻草,提高西红花产量和质量。方法:不同的施肥和覆草方式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覆草方式对西红花生长及倒苗有明显的影响;覆草方式显著影响单个球茎重量;覆草方式极显著影响球茎产量;施肥方式对西红花生长和产量影响不明显,与覆草方式复合处理能提高球茎产量。结论:西红花栽培中采用稻草深层覆盖的方式,可显著提高西红花单个球茎重量和球茎产量;在稻草表层覆盖的情况下,适量追氮肥有利于提高球茎产量。  相似文献   

12.
覆膜方式对当归成药期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覆膜方式对当归成药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以白膜半覆盖、白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黑膜全覆盖、膜侧栽培和全膜覆土6种不同覆膜方式与露地平作比较栽培当归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当归出苗率、收获株数、单根鲜重及产量覆膜栽培处理中膜侧栽培处理最低,覆膜栽培处理均较露地平作栽培提高,白膜半覆盖当归单根鲜重最大,为42.95 g/株,产量最高达6 056.25 kg·hm-2,露地平作栽培最低,仅28.47 g/株和3 087.50 kg·hm-2,白膜半覆盖、白膜全覆盖、黑膜半覆盖、黑膜全覆盖、全膜覆土和膜侧栽培依次较对照露地平作增产96.15%,91.90%,89.27%,70.65%,58.10%,13.97%。结论:在杂草较多易发生草荒的地块用黑膜半覆盖和黑膜全覆盖栽培当归能节省除草用工,实现节本增效生产;杂草较少的地块用白膜半覆盖和白膜全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洛阳丹参生产基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方法:2010年经实地调查,在洛阳两个主要基地选取了16个有代表性的土样,测定分析了丹参田土壤肥力状况。结果:洛阳丹参田pH中性偏碱,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物理性状较好;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偏低。结论:土壤适宜种植丹参且增产潜力较大。培肥改土的主要措施为:推广秸秆覆盖,实施平衡施肥,以肥调水,合理轮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洛阳丹参生产基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方法:2010年经实地调查,在洛阳两个主要基地选取了16个有代表性的土样,测定分析了丹参田土壤肥力状况。结果:洛阳丹参田pH中性偏碱,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物理性状较好;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偏低。结论:土壤适宜种植丹参且增产潜力较大。培肥改土的主要措施为:推广秸秆覆盖,实施平衡施肥,以肥调水,合理轮作。  相似文献   

15.
头花蓼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头花蓼种子育苗技术。方法头花蓼种子育苗选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或疏松肥沃的人工混合土做育苗基质,采用种子拌细土(1∶200)撒播,播种后厢面盖地膜再起塑料拱棚进行保温、保湿,并加强揭膜、浇水等田间管理。结果通过对育苗基质、覆土厚度、播种方法、播种后保温保湿措施等影响头花蓼种子育苗的因素进行系列试验研究,提出了头花蓼种子育苗的可行方法,并研究制订了种苗质量标准。结论头花蓼种子育苗技术可在头花蓼GAP基地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血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和MTT法研究了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血癌细胞U937和HL-60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体外生长U937的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对体外生长的HL-60细胞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提示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的血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医药科技文献增长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类期刊数据和4所中医院校发表论文的数据进行曲线回归分析。结果:由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的结果,表明建立指数模型是合适的。结论:中医药类期刊数据和发表论文数据均符合普赖斯提出的科技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并且提出增长率b和累积发表论文总量可作为评价中医各单位科研水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凤尾草提取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及Trypan Blue拒染法检测凤尾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LE-740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BL6、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凤尾草提取物在5~80μg·mL-1剂量的范围内对上述3种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凤尾草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蒲葵根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蒲葵根提取物对七种肿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细胞集落形成法、生长曲线法测定蒲葵根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人肝癌细胞株Hele 7404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MTT法、细胞集落形成法、生长曲线法测定的结果均显示,当蒲葵根提取物浓度在5.0μg/m l以上时,7类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蒲葵根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