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 11例垂体Rathke囊肿均位于鞍区,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行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垂体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扫描对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分析三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表现.结果三例Rathke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三例均位于鞍上池内,三例均行平扫和增强,薄层2MM扫描.三例均有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病变,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合其他影象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SD大鼠垂体自发性病变Rathke裂囊肿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获得安全性评价试验中SD大鼠的背景病变资料。方法收集近2年完成的10项90天经口毒性试验中的对照组及高剂量组动物,共计400只17~19周龄SD大鼠,雌雄性别各半,对各只动物的垂体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对Rathke裂囊肿进行诊断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在总计400只SD大鼠中,共报告10例Rathke裂囊肿,总体发生率为2.5%。在200只雌性SD大鼠中报告4例,发生率2%;在200只雄性SD大鼠中报告6例,发生率3%。结论在17~19周龄SD大鼠中,垂体Rathke裂囊肿的发生率约为2.5%,未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卢占兴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80-81,84
目的 分析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以揭示其核心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男性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6,2岁)的MRI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由囊肿的占位效应引起,如视力下降、垂体功能紊乱、头痛等。结果 7裂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病变大小约2.2—3.5cm。MRI信号强度因囊内容物不同而有区别。增强扫描囊肿内容物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I未显示囊肿壁钙化。囊肿内可移动颗粒2例,呈等T1短T2信号,无强化。结论 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呈多样性,认真分析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囊肿内颗粒状可移物是RCC少见但特征性表现。应与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或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10-11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30例,Rathke囊肿18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垂体脓肿2例,空炮蝶鞍5例,鞍旁囊性听神经瘤、蝶鞍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RI)扫描。结果:垂体腺瘤以囊实性为主,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液因高蛋白或出血呈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呈单囊,多位于鞍上,无强化,垂体受压变形;空炮蝶鞍垂体呈线样受压改变;囊性颅咽管囊壁伴钙化,囊内信号混杂,垂体受压变形但均可显示;垂体脓肿常累及整个垂体,边界不清,见液平面,呈环状强化;动脉瘤血管检查可见病变与相应动脉相连;囊性听神经瘤位于鞍旁,内耳道扩大。结论:根据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多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与下丘脑-垂体病变的关联性,总结MRI对此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临床诊断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患者,其下丘脑垂体区MRI检查存在各种异常,综合对照其临床资料,分析MRI检查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腺垂体发育不良2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8例,颅咽管瘤3例,Rathke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论 进行下丘脑-垂体区的磁共振检查可以有助于该区域发育异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确诊,可及时早期明确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亮亮  吴海波  孙思柏 《安徽医药》2016,20(11):2084-2089
目的 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CD1a在15例Rathke′s 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 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8.
自1967年Hardy首次报道应用显微镜并在X线电视监控下经蝶窦入路成功地切除垂体腺瘤又保留垂体功能以来,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0例,疗效较好,与经颅入路切除垂体肿瘤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文治  郭睿  李牧  王守伦  周宝生 《天津医药》2001,29(2):124-125,F002
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非常罕见,由于其影像学的特点,易于同鞍区其它囊性肿瘤混淆。其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也有其特点。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及治疗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55岁。主因多饮多食多尿,视物模糊1年,乏力嗜睡半年入院。于1年前开始多饮多食多尿,视物模糊,且呈渐进性发展。当时查血糖为12 mmol/L,按糖尿病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半年前出现乏力,嗜睡,性欲减退。发病以来体重减轻20公斤。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为:左眼眼前10cm手动,眼底视神经萎缩,右眼视力0.1,颞侧偏盲。胡须,腋毛,阴毛均稀疏。入院查血糖为20 mmol/L,术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鞍区病变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Rathke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病例6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组:Rathke囊肿组24例,囊性垂体瘤组16例,囊性颅咽管瘤组20例,均行MRI检查,测量和记录3种鞍区囊性病灶的大小、有无囊壁及囊壁厚度,记录影像学特征。结果 Rathke囊肿91.7%直径<2 cm,而囊性颅咽管瘤仅5%为小直径,囊性垂体瘤56.2%为小直径;Rathke无囊壁比例58.3%,囊性垂体瘤和囊性颅咽管瘤比例仅0%和20%;囊壁厚度≥2 mm的比例分别为Rathke囊肿80%、囊性垂体瘤62.5%、囊性颅咽管瘤31.3%;三组间病灶大小、无囊壁比例及囊壁厚度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变化多样,受内容物蛋白含量影响较大,单一从信号特征方面进行诊断易造成漏诊与误诊,还应结合病灶大小、囊壁特征等因素综合鉴别,以便有效与其他类型的鞍区囊性病变区分。  相似文献   

11.
<正>以往Rathke囊肿被认为是颅内少见的良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前及MRI平扫的误诊率较高。因而有必要回顾总结该病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4月经MRI扫描拟诊为Rathke囊肿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1884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垂体Rathke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病,以往尸检发现率约为2%~26%[1-2],由于临床工作者经验缺乏,对于该病认识不足,给予患者不必要的手术.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尤其是MRI检查的普及,该病的检查率逐渐提高.笔者收集30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该病MRI表现,目的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宁波市第九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30例RCC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5~52岁,平均37.8岁.临床症状:头疼20例,闭经泌乳12例,向心性肥胖6例,性功能减退8例,多尿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  相似文献   

13.
卢湘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75-1676
耳廓假性囊肿(pseudocyst of auriche)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自2001~2006年我科采用YAG激光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8例先天性食管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勤 《江苏医药》2003,29(7):551-551
先天性食管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食管良性疾病,本院自1970年1月至1995年8月共手术治疗食管良、恶性疾病6785例,其中先天性食管囊肿8例,占0.12%。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垂体脓肿是一种少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术前易误诊。自Simmonds于1914年报道了第1例垂体脓肿至今,文献[1]累计报道约200余例。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垂体脓肿患者5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易复发。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6月采用耳廓开窗部分软骨切除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云南医药》2015,(2):208-209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若治疗不当可引起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导致耳廓畸形。目前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均不能肯定,且容易复发。我科自2008年开始采用微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科就诊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48例,年龄28~60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7例,囊肿直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02~2005年,本院在门诊采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腱鞘囊肿8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雪娟  刘璐 《医药世界》2006,(10):85-87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是临床少见的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突变致TR结构功能异常,使甲状腺体对包括垂体前叶在内的全身组织器官作用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自1967年Refetoff等报道第一个家系以来,目前已发现100余个家系。其中,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以下简称PRTH)更为罕见。Gershengorn Weintraubl 1975年提出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的概念。迄今文献已记载70多例。我科于2006年3月20日收入1例PRTH的儿童患者,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宋承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78-1178
我院自1999年3月-2005年9月,采用经尿道电切术(TUR)治疗输尿管囊肿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