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护士职业紧张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成渝两地技术人员常模比较,护理人员的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92.14±0.69)显著高于常模值(84.78±18.16),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123.98±0.68)显著低于常模值(130.02±17.39),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士SCL-90总均分与职业任务各子项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个体应对资源各子项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理性处事影响护士SCL-90的得分,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预测力.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因素有关;社会支持、工作环境和责任感等职业紧张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某市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护士 (护士组 ) 2 4 8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 (对照组 ) 319例 ,共计 5 6 7例进行研究。结果 护士组应对资源 (131.2 6 6± 17.176 )及工作能力 (32 .5 81± 3.15 8)明显高于对照组(12 6 .931± 19.10 8、31.84 0± 4 .0 6 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护士职业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不适(RI)、责任感 (R) ,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护士组人际关系紧张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护士组的个体应对资源子项 (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12 ,P <0 .0 1) ,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 (r=- 0 .4 75 ,P <0 .0 1)。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休闲、社会支持、理性处事、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差。结论 对护士增强社会支持、改善工作条件 ,以降低护士的职业紧张程度 ,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选择技术人员857人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319人为对照组,共计1 176人进行研究。结果技术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应对资源各子项中,仅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518,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254,P<0.01)。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工龄;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理性处事、任务冲突、社会支持、任务不适、个体应对资源、工龄、任务过重、性别;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自我保健、工作环境、责任感、年龄、任务不适;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职业任务、工龄、理性处事、任务模糊、婚姻;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理性处事、娱乐休闲、任务冲突。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技术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技术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职工的工作能力,这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刑警的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程度。 [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91例刑警和 2 2 0例对照人群进行测试。 [结果 ]①刑警组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职业任务分析显示 ,刑警组在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五个子项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高 (P <0 0 1)。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两项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③紧张反应分析结果显示 ,除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外 ,业务、心理和躯体紧张反应三个子项得分刑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④刑警组应对资源各子项 :娱乐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四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刑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显著增高。针对刑警的紧张源 ,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紧张反应 ,增强刑警的应对资源 ,促进和保护刑警的身心健康 ,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职业紧张对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 181名的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进行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的调查。结果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任务得分(199.26±33.97)、紧张反应得分(122.37±23.02)均高于技术工人常模和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14.30±23.05)均低于两个常模(P0.05)。不同紧张程度组间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随职业紧张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工龄、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其中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的影响方向是正向的,而个体应对资源的影响方向是负向的。结论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影响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沙漠环境下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水平与肌肉骨骼损伤状况,探究影响肌肉骨骼损伤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石油单位石油工人2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35份,问卷有效率为96.75%。石油工人的职业任务总分以及紧张反应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国内常模与应对资源总分相比较高(P0.05)。不同紧张组间颈肩部和腰背部肌肉骨骼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石油工人骨骼肌肉损伤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工龄、职业紧张程度3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P0.05)。结论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男性石油工人患肌肉骨骼损伤高于女性,职业紧张程度高的石油工人患肌肉骨骼损伤高于低职业紧张水平的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职业紧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保健子项: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在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也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40岁~及≥50岁两个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不适四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50岁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工龄方面,也表现出最长工龄组:≥30年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等子项得分均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20年~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低学历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得分高,而应对资源得分却最低(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同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成渝两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的分级标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的分级评价标准 ,并应用于实践。方法 将职业紧张常模的原始分转化为均数为 5 0 ,标准差为 10的总分 (T分 ) ,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制订评价标准。结果  (1)在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中 ,T≥ 70分者职业任务过重 ,紧张反应程度过高 ;T值范围在 6 0~ 6 9分者职业任务较重 ,紧张反应程度较高 ;T值在 4 0~ 5 9分者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适度 ;T<4 0分者无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问卷中 ,T <30分者显示应对资源不足 ;T值范围在 30~39分者较为缺乏应对资源 ;T值范围在 4 0~ 5 9分者具有较强的应对资源 ;T≥ 6 0分者显示有很强的应对资源。 (2 )分别制作了总体常模、男性和女性常模初分转换表 ;工程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法律业务人员、教学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常模初分转换表。根据初分转换表制作了总体得分图表、男性得分图表、女性得分图表和职业得分图表。结论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 ,建立了职业紧张分级标准 ,可对个体及组织进行职业紧张程度评价、职业咨询和干预措施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个体特征职工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性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1) ;而工作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30岁年龄段得分高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其他年齿 (P <0 0 5 ) ;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 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明显。不同文化程度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紧张源是任务冲突及责任感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已婚、离异职业任务及躯体、心理紧张反应显著高于未婚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未婚者显著高于已婚、离异 (P <0 0 5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紧张反应显著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显著高 (P <0 0 5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理性处事、  相似文献   

11.
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转换表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263例、一般管理人员569例,共计83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内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低于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分至39分范围内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之间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235例、技术人员857例共计109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等于或高于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内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低于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分至39分范围内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之间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在60分及以上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模式结合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降低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铁路调度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并进行干预,评估职业紧张管理训练对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6个铁路局调度员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职业紧张管理训练法对某铁路局21名调度人员进行试点干预,内容包括职业紧张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另选取同一铁路局的21名调度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析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OSI-R得分情况。
结果 铁路调度人员OSI-R的职业任务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分别为(150.62 ±24.15)分和(124.01 ±19.68)分,低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紧张反应问卷得分为(97.73 ±23.49)分,高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份问卷各子项中,责任感子项,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均较常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SI-R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工作环境子项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降低,休闲娱乐子项得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干预后干预组仅自我保健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SCL-90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各因子得分在干预后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调度人员工作负荷强度不大,但职业紧张反应较严重,应对资源较为有限。心理干预对降低调度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无明显效果。在个体水平干预的基础上,结合紧张因素积极开展组织干预,应是实施铁路行车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干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370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其中销售人员136例、安全服务人员331例、技术工人903例。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69分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59分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39分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59分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长春市职业女性职业紧张现状的资料,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长春市经典型整群抽样获取得510名职业女性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长春市79.80%的职业女性面临着较重及很重的职业任务,而个体紧张反应程度较高及过高的占41.96%,缺乏应对资源及明显缺乏应对资源的为44.12%。职业任务问卷和个体紧张问卷相关系数为0.357(P<0.01),职业女性紧张反应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相关系数为-0.307(P<0.01)。结论:长春市职业女性职业紧张水平较高,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压力。职业紧张的干预主要针对职业任务的减轻和应对资源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钢铁集团自备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现况,分析影响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可能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59名矿山工人,利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对当班工人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中度、高度职业紧张者占34.9%,中度、高度紧张反应者占80.1%,中、高度应对资源缺乏者占24.4%,职业任务得分(179.9±23.6)、紧张反应得分(98.4±15.3)均高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22.8±18.5)低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紧张受工作强度、接触噪声、性别、有无职务、体质指数、家庭人口数、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结论该集团工人职业紧张明显,作业环境噪声、工作强度等是矿山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外来务工者职业紧张的现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深圳女性外来务工者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R)和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问卷对深圳2个大型企业(员工达4000人以上)的非深圳户籍、工作达3个月以上的女员工共2000人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调查,按人口学特征进行分组,比较职业紧张的差异。结果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国内常模,个体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受年龄、学历、民族、BMI、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居住情况等因素影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是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学历是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女性外来务工者职业紧张明显,个体应对能力较差,社区、企业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女性外来务工者的职业紧张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事业(包括教育、卫生、科研、其它)单位部门、科室负责人,企业董事、经理、主管等中高层管理人员(研究组)263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82例进行研究。结果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项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仅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37,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11,P<0.01)。个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责任感、个体应对资源、任务冲突、工作环境;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责任感、理性处事;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应对资源、责任感、任务冲突、学历。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铜陵市铸造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国营企业和私营铸造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OSI-R)对98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铸造业工人(651人)的职业紧张情况与后勤和管理人员(对照组,255人)及西南地区技术工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工人组职业任务问卷(ORQ)和紧张反应问卷PSQ得分分别为(153.73±23.48)和(89.26±21.09)分,高于对照组(144.21±23.15)和(83.69±16.74)分,低于技术工人常模。工人组应对资源问卷(PRQ)得分为(121.58±19.14)分,低于对照组(129.96±19.17)的得分,高于技术工人常模(P〈0.01)。工人组与对照组人员比较,职业任务重,紧张反应强,同时个体应对资源能力较弱,与技术常模比较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有所改善。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铸造工人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的个体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有无疾病、是否发生过工伤、是否吸烟和饮酒、睡眠状况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紧张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工作环境、自我保健、学历、任务冲突以及社会支持、理处事和休闲娱乐。结论铸造工人有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同时应对能力较差,建议企业应从减轻职业任务、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入手,有效缓解工人职业紧张,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