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T3/AF9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体外下调MLLT3/AF9的表达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10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细胞系SMMC-7721、HepG2、Hu7、BEL-7402中MLLT3/AF9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下调MLLT3/AF9的表达,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MLLT3/AF9下调组和对照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的MLLT3/AF9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LVMLLT3-RNAi组中MLLT3/AF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降低,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V-MLLT3-RNAi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结论 MLLT3/AF9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下调MLLT3/AF9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RKCI与miR-219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对舌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验证, 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外源过表达miR-219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转染的PRKCI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在过表达miR-219的稳转细胞系中再过表达PRKCI, 利用MTT法、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析PRKCI对miR-219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逆转效果。通过qRT-PCR法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RKCI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PRKCI和miR-219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得到miR-219下游靶基因为PRKCI。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219能够降低野生型PRKCI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活性。此外q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也显示miR-219能够下调PRKCI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MTT结果显示过表达PRKCI能够逆转miR-219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效应, 进一步通过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证明PRKCI过表达能够逆转miR-219对T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效应。结论 miR-219通过直接靶向PRKCI、负调控PRKCI的表达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iR-219与PRKCI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克替苷(ACT)通过调控ERK1/2通路抑制人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ACT对ERK1/2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ACT可降低肝癌HCCLM3细胞的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与药物浓度和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CT能抑制肝癌HCC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ACT可下调ERK1/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EMT相关基因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N-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CT可抑制人肝癌HCCLM3细胞EMT、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与下调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DJ1在人肺腺癌组织、肺腺癌细胞株以及正常肺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DJ1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DJ1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DJ1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H1299、H292及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e-2B中的表达情况;使用pMagic 7.1-HDJ1-KD慢病毒转染A549细胞构建HDJ1稳定下调表达的细胞模型,并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HDJ1在人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DJ1在A549细胞中呈高表达;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比较,HDJ1表达下调的A549细胞迁移率下降(P < 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细胞,HDJI表达下调的A549细胞在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均减少(P < 0.05)。结论:HDJ1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并促进肺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q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及MTT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100 μM/L)对A549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白术内酯Ⅰ对TLR4及MyD88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q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术内酯Ⅰ处理组A549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增殖活力显著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术内酯Ⅰ抑制TLR4及MyD88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白术内酯Ⅰ通过抑制TLR4/MyD88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TMIGD1在结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结肠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过表达TMIGD1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MIGD1在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使其稳定过表达TMIGD1,采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TMIGD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并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提示TMIGD1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TMIGD1的阴性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TMIGD1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过程,提高G0/G1期的细胞数目,并且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同时促进p21表达(P<0.05)。TMIGD1对EMT蛋白没有影响,但稳定过表达TMIGD1后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而粘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TMIGD1在结肠癌中低表达,过表达TMIGD1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和甲基化及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PCR分析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甲基化;分别转染pcDNA3.1(+)-Flag-MSX1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A375细胞;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SX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RT-PCR验证MSX1对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MSX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色素痣组织和细胞相比,MSX1 mRNA和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MSX1甲基化水平表达上调,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色素痣组织。过表达MSX1后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01),而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表达受到抑制。过表达MSX1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 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黑色素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9(epiderma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9,EGFL9)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uh-7肝癌细胞系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方法检测EGFL9基因在20例肝癌及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内肝癌基因表达数据,对EGFL9在肝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RT-qPCR检测EGFL9基因在Huh-7、SMMC-7721及HepG2三种常见的肝癌细胞系和HL-7702正常肝脏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iRNA及基因转导技术分别构建EGFL9基因敲减及过表达的Huh-7肝癌细胞,以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观察EGFL9基因敲减及过表达对Huh-7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9基因在20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也显示,EGFL9在肝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GFL9在3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脏细胞系。EGFL9基因敲减的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慢于对照Huh-7肝癌细胞,其侵袭、迁移能力也明显被抑制;EGFL9基因过表达的Huh-7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EGFL9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提示EGFL9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肝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 (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 containing proteinkinase 2,Rock2)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ock2和MMP2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稳定降低Rock2细胞中MMP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Rock2同义突变质粒“恢复”稳定干扰Rock2的肝癌细胞中Rock2表达后检测MMP2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稳定低表达Rock2组、“恢复”Rock2组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Rock2和MMP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均比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稳定降低肝癌细胞中Rock2的表达后发现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另外,“恢复”稳定干扰Rock2的肝癌细胞中Rock2的表达,MMP2表达也“恢复”;同时证实Rock2通过调节MMP2表达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降低Rock2可引起MMP2表达下降,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物组装因子4(NDUFAF4)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究NDUFAF4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及肝癌组织样本探究NDUFAF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脂质体将敲减NDUFAF4基因的质粒si-NDUFAF4转入HepG2和Huh7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辐射敏感性。同时通过裸鼠开展荷瘤实验,免疫荧光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神经钙黏素(N-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证实,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克隆形成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生存率(P<0.01);体内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可以减慢癌细胞增殖,减少β-catenin及Ki-67的表达。敲减NDUFAF4显著减少肝癌细胞系核内β-catenin的蛋白水平,提示NDUFAF4可以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敲减NDUFAF4显著上调E-cadherin和下调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敲减NDUFAF4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增强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并且与临床预后紧密相关,或可为克服肝癌的辐射抗性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miR-888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肝癌细胞系中miR-888的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miR-888对Huh7细胞活性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888对Huh7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888与候选基因RB1的靶向关系,qRT-PCR 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RB1 mRNA 和pRB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肝癌细胞中miR-888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细胞;CCK-8法显示转染miR-888 inhibitors后Huh7细胞在72 h后增殖能力明显低于miR-NC组(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迁移和侵袭)显示转染miR-888 inhibitors后Huh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miR-NC组(P<0.05);细胞凋亡实验显示转染miR-888 inhibitors后Huh7细胞的凋亡能力明显高于miR-NC组(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 miR-888可以抑制含有其结合位点的荧光报告基因的活性,而对突变体质粒没有影响。过表达或抑制 miR-888 对 RB1 mRNA 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却对其蛋白水平有负性调节作用。结论:miR-888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可能通过下调RB1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miR-87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HCC病人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其对HCC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90例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873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873的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HCC病人预后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CC细胞系中miR-873的表达水平,并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探究miR-873对HCC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873在90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下调(P<0.05);miR-87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数目、静脉侵犯、Edmondson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miR-873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较差(P<0.05),且miR-873可作为肝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miR-873在HCC细胞系中(Hep3B、MHCC-97H、HepG2、SMMC-7721)的表达较正常肝细胞LO2显著下调(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miR-873能显著抑制HC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论:miR-873在HCC中表达下调,与HCC的临床病理及HCC病人的预后相关,并且能够抑制HC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SNHG5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敲低肝癌HepG2细胞SNHG5的表达量,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Q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以及凋亡通路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肝癌组织中SNHG5的表达水平较其配对癌旁组织明显上调(P<0.05)。敲低SNHG5表达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能力均受到抑制,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上调。结论 相较于正常组织,肝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SNHG5呈高表达,SNHG5可能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以及抑制凋亡通路激活进程而发挥促癌作用,可能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26b参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侵袭的机制。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各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26b的表达水平;用miR-26b mimics、miR-26b inhibitors和Notch1-siRNA分别转染HCC细胞;MTT实验检测转染后HCC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不同处理后的HCC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中的miR-26b相对表达含量随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升高而依次下降;抑制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此时HCC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相反,上调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HCC细胞侵袭性显著下降;miR-26b可能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调节HCC细胞侵袭性。结论:miR-26b通过负调控Notch1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侵袭能力,为HCC侵袭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miR-26b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C21基因在肝癌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TC 21在肝癌细胞系及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TC21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TC2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TC21 mRNA在SMMC-7721、BEL-7402、Huh-7、Hep3B、HepG2、MHCC-97L、MHCC-LM3 7个肝癌细胞系及L-02和Chang liver 2株永生化人肝细胞系、7对肝癌及对应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上述细胞系中TC2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TC21在4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TC21在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硬化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77.2%、41.7%、0%,肝癌与肝硬化、正常肝相比显著高表达(P<0.05,P<0.01),与癌旁组织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TC2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是否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TC21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核,部分定位于胞质,膜定位不明显,TC21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核定位显著高于癌旁肝细胞(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TC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核定位预示其在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上皮 间质转化(EMT)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通过47 ℃水浴热诱导Huh 7细胞得到Huh 7h细胞,体外模拟不完全射频消融肝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MT分子标记;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 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LncPathTM芯片筛选Huh 7与Huh 7h细胞差异表达的EMT相关LncRNA,并通过RT PCR验证。结果Huh 7h细胞上皮表型标志物E 钙黏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Huh 7细胞,细胞间质表现标志物N 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uh 7细胞(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中Huh 7h穿膜细胞数高于Huh 7穿膜细胞数(P<005);细胞侵袭实验中Huh 7h穿膜细胞数高于Huh 7穿膜细胞数(P<005)。CCK 8实验显示,培养24 h、48 h、72 h时Huh 7h细胞吸光度值高于Huh 7细胞(P<005)。使用LncPathTM芯片最终筛选出与差异表达相关的2个下调LncRNA,分别为Fundc2p4(ENST00000552318)、Rpl27p7(ENST00000552432);1个上调LncRNA为Mtnd4lp14(ENST00000538558)。经RT PCR验证,Huh 7h细胞中Fundc2p4相对表达量低于Huh 7细胞(P<005)。临床标本RT PCR验证,LncRNAFundc2p4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射频消融术后残余肝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不完全的肝癌细胞通过低表达EMT相关的LncRNA Fundc2p4基因来促进EMT,增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提升肝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4465 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对肝细胞癌 Hep3B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 年5 月至2021 年9 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的16 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qPCR 分析miR-4465 在肝细胞癌组织和Hep3B、Huh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465 与HMGA1的调控关系。按转染物的不同将 Hep3B 细胞分为 mimics-NC 组 、miR-4465-mimics 组、inhibitor-NC 组、miR-4465 inhibitor组、si-NC 组、si-HMGA1 组;另外分组转染mimics-NC+pcDNA-NC、miR-4465 mimics+pcDNA-NC 和miR-4465 mimics+pcDNA-HMGA1进行回复实验。采用qPCR和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MGA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miR-4465 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P<0.05或P<0.001)。转染48 h后,过表达miR-4465 的Hep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P<0.01或P<0.001);敲低miR-4465 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 P<0.01或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了HMGA1-3''UTR 与miR-4465 的靶向结合关系,miR-4465 可以靶向下调HMGA1 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均P<0.01)。过表达HMGA1 能部分逆转过表达 miR-4465 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及HMGA1 表达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miR-4465 通过靶向下调HMGA1 在肝细胞癌Hep3B 细胞中的表达,从而抑制Hep3B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CDGSH铁硫结构域2(CISD2)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0例HCC肿瘤组织标本及46例癌旁肝组织标本中CISD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ISD2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相关蛋白Ki-67、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HCC细胞株BEL7404、HepG2、SMMC-7721以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CISD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CISD2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CISD2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SD2的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P<0.05)以及Ki-67指数相关(P<0.001),CISD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结论:CISD2在H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ISD2可能成为HCC预后判断的标志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 of XPA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 in hepatic neoplasms 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MethodsLiver cell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odels to establish 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Protein extractions were subjected to Western blotting to detect the proteins expression. The lentivirus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and RT-qPCR, Tunne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apoptosis, and Transwell assays were used to observe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cted with colony formation and CCK-8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s.ResultsXPA expression was obviously lower in HCC tissue and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XPA overexpression induced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by increasing LC3B II/I, Beclin1, cleaved-caspase-3, and Bax expression and decreasing p62 and Bcl2 protein levels. XPA also suppressed HCC EMT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by increasing E-cadherin and decreasing N-cadherin and vimentin protein expression.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vivo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XPA, and p-PI3K, p-Akt, and p-mTOR expression were decreased in LV-XPA cells. In general, XPA inhibited HCC by inducing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and by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I3K/Akt/mTOR proteins.ConclusionsXPA overexpression was found to suppress HCC by inducing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and repressing EMT and proliferation. Each of these effects may be involved in modulating the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