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 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潘佩英  李惠  徐韬  尤佳 《贵州医药》2011,35(4):301-30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G两步法对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NF-κB p65、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NF-κB p6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53蛋白的过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NF-κB p65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NF-κB p65与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6,P=0.000)。结论 NF-κBp65、P53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能参与P53蛋白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3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4%,与在子宫内膜增殖症(29.4%)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7%)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9.1%,与在子宫内膜增殖症(26.5%)与正常子宫内膜(8.3%)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殖症、正常子宫内膜之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内皮抑素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相关(P<0.05),MVD与临床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均有关(P<0.001);⑤内皮抑素与VEGF、MVD的表达均有相关性(rs=0.708,P<0.001;rs=0.335,P<0.007),且VEGF与MVD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rs=0.323,P<0.01)。结论内皮抑素、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获取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IGF-Ⅰ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在临床手术分期表达阳性率(P<0.05),Ⅰ期为45.7%,Ⅱ期为79.3%,Ⅲ期为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1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蛋白的表达与发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阴性、阳性者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IGF-Ⅰ不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表达阳性率较高;HIF-1α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HIF-1α与IGF-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型蛋白(SPAR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ARC、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PARC、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VEGF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系,SPARC表达与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阳性表达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0.213,P<0.01)。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SPARC表达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监测SPARC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同时为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7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全部为阳性表达,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3例表达阳性;病理分级为G1、G2、G3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7%、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临床分期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Ⅱ期者为56%,Ⅲ期者为2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Ras-MAPK通路中主要调节蛋白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Ras、P-ERK、细胞周期素D1(C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b-2、Ras、P-ERK及CD-1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检测内膜癌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Grb-2、Ras、P-ERK、CD-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其中Grb-2、P-ERK、CD-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Grb-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K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癌中Grb-2与Ras、Grb-2与P-ERK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Gr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关(P<0.05).血胰岛素水平与Grb-2、P-ERK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CK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标本石蜡切片和同期20例子宫脱垂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石蜡切片,对组织RECK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①RECK在细胞膜表达,内膜癌组织中RECK阳性表达率为51%;对照组RECK阳性表达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P<0.05),而Ⅱ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浅肌层浸润者RECK表达阳性率高于深肌层浸润者(P<0.05);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间REC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RECK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或不表达.②RECK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KAI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其可能成为估计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