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洋地黄类药至今仍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选用的有效药物.但洋地黄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窄,易造成中毒.所以,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至关重要.我科自2000年7~11月收治60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6例出现洋地黄中毒.由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无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房颤控制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以110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胺碘酮组54例,洋地黄组56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毛花苷C.结果 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洋地黄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疗效优于洋地黄类药物,在控制心室率方面也优于洋地黄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偏高 12.下列哪种情况最易发生肺栓寒? A.风心病并发心房纤颤B、心肌梗塞C、病毒性心肌炎D、原发性心肌病E、高血压性心脏病 答案A6.AE12队D 1。DZ。ES。E4。E7。BS。Cg。D 10。E 11。 B型砚 A、广泛性急性前壁心肌梗塞B、心肌炎并发心衰C、洋地黄治疗心衰小量洋地黄引起室性异位节律D、洋地黄治疗心衰引起室上速伴有I“房室传导阻滞E、洋地黄治疗引起双向性心律 13.哪一项不需要用洋地黄治疗?14.哪一项应小量慎用洋地黄?15。哪一项提示心肌有器质性扣伤?16。哪一项提示有低钾血症?17.哪一项肯定是洋地黄中毒? A、颐静脉怒张B、…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的临床护理观察及效应。方法:收集4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洋地黄治疗组与非洋地黄治疗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4例。根据分组,对洋地黄治疗组患者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进行治疗,并实施对应的用药护理措施,对非洋地黄治疗组患者给予非洋地黄类药物(心先安)进行治疗。结果:在用药与护理的作用下,洋地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洋地黄治疗组,且无1例患者出现中毒等副作用反应,洋地黄治疗组患者心率、心胸比率、左室射血分数这三项指标比非洋地黄治疗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洋地黄进行治疗,并辅以优质的用药护理措施,可以保障用药治疗安全,并取得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心胸比率、左室射血分数,值得加强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以顽固性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心肌扩张.心肌松弛无力,心排血量下降,洋地黄制剂和利尿剂仍为百选药物,但易出现洋地黄毒性反应,以致心衰不易纠正。近年来,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洋地黄制剂对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利尿剂、ACEI类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地高辛口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及停止地高辛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价.结果 洋地黄治疗两周后,活动耐量、射血分数均增加 (P<0.01)、心功能分级、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P<0.05),且为洋地黄依赖性,停药四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恶化(P<0.05).结论对于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重度)患者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有洋地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肾功能不全的高龄老年患者应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单次静推0.2 mg)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螺内酯片治疗致洋地黄中毒,地高辛血药浓度最高为4.36 ng/ml,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洋地黄制剂,17 d后患者血药浓度仍达到2.17 ng/ml.单用1次洋地黄制剂致洋地黄中毒持续如此长时间在国内罕见报道,对于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8.
陈阿娣  陆也福 《上海医药》2001,22(5):225-226
目的观察并对比小剂量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多巴酚丁胺测试的心衰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多巴酚丁胺组(n=19)和洋地黄组(n=17).多巴酚丁胺组给予多巴酚丁胺2.5μg/(kg·min)连续静滴48h,每周1次,共8周,并辅以利尿剂治疗.洋地黄组每天口服地高辛0.125~0.25mg,急性发作时辅以西地兰0.2~0.8mg/d静注,以控制症状.辅以利尿剂,共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级别,并进行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多巴酚丁胺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1.2%,洋地黄组总有效率为80.3%.两组经治疗后,超声心功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多巴酚丁胺组心衰再次发作有6例次,再发作率为32%.洋地黄组心衰再次发作有12例次,再发作率为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反复应用及洋地黄治疗心衰都有明显疗效,而前者比后者更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所致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所致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左右眼治疗前后屈光检查结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  相似文献   

10.
<正> 洋地黄类药物的发现,距今巳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临床上仍不失为治疗心衰和控制房颤的有效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洋地黄制剂仍为地高辛。随着洋地黄与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不断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屡见不鲜,可导致洋地黄疗效的增强或减弱、毒性的增加或降低。本文就此作一概述。 洋地黄与抗心律失常药的相互作用 1.洋地黄与奎尼丁 1978年Leahey等首先发现奎尼丁  相似文献   

11.
一、洋地黄的作用是什么? 答:洋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洋地黄的其他作用如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心输出量增加、缩小已扩大的心脏、使升高的静脉压降低等都是由于增强心肌收缩力的结果。二、临床应用洋地黄须掌握哪些原则? 答:要谨慎使用。这一方面由于它的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界限极窄,另一方面对洋地黄的反应因人而异,并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故要做到: 1.严格掌握使用洋地黄的指征及禁忌症。 2.要了解以前使用洋地黄的情况,如最后停药的时间、药量、制剂、反应等。 3.熟悉常用洋地黄制剂性能、剂量、给药方法与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成多巴酚丁胺组和洋地黄组各50例,前组用多巴酚丁胺2.5 μg/(kg·min)连续静滴48小时,每周1次,共8周,辅以利尿剂治疗.洋地黄组每天口服地高辛0.125~0.250 mg,急性发作辅以西地兰0.2~0.8 mg/d静脉注射,辅以利尿剂,共8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参数.结果 多巴酚丁胺组总有效率84%,洋地黄组总有效率64%,差异显著,P值<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有显著性差异,心搏量(SV)P值<0.05,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P值均<0.01.结论 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都有明显疗效,无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宏伟  程红 《安徽医药》2008,12(5):450-45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合并小剂量洋地黄控制老年永久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永久性房颤病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在房颤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使用美托洛尔合并小剂量洋地黄,对照组单用小剂量洋地黄。观察两组在治疗4周后的疗效。结果使用美托洛尔合并小剂量洋地黄可将活动下的心室率有效控制在每分钟100次内,单用小剂量洋地黄则心室率难以控制。结论美托洛尔合并小剂量洋地黄能有效控制老年房颤患者的心室率,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洋地黄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克山病病人特别是一些慢型病人在长期治疗中洋地黄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洋地黄应用的合理确实使一些心脏病伴有心衰的病人得到了理想的疗效;但应用的不合理反而能使一些心脏病人心衰甚至因发生了洋地黄中毒死亡。下而谈一谈洋地黄作用的基础知识、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有关洋地黄中毒的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使用七叶洋地黄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的七叶洋地黄滴眼液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屈光不正性视疲劳情况均有一定好转,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视疲劳主观症状评分、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使用七叶洋地黄滴眼液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视力以及屈光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左室重塑及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于再灌注治疗予以0.9%的20mL的氯化钠注射液匀速注射,治疗组患者于再灌注治疗予以0.2mg洋地黄+0.9%的20mL的氯化钠注射液匀速注射,观察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左室重塑及胶原代谢的影响.结果:与用药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d和7d后,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洋地黄能改善心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左室重塑及胶原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中毒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中毒发生率约占洋地黄化患者的10~20%。过云由于缺乏特异的对抗剂,对洋地黄中毒的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佳,死亡率达5~10%。Butler 等自1967开始用地高辛与白蛋白交联后免疫动物而得到抗地高辛抗体,并制备了其 Fab片段,在实验动物体内或体外均可特异地与洋地黄结合使之失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6年 Smith 第一次应用此 Fab 片段抢救一例服用大剂量洋地黄严重中毒患者获得成功。自此,用此抗体片段已救治了许多洋地黄中毒患者。实验方法与结果一.体外温育的解毒作用健康小白鼠,体重24±2g,测得腹腔注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肺水肿是内科常见急症,常见于心、肺疾患.多年来急性肺水肿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快速给予洋地黄制剂,但是许多由肺部病变及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常常合并有重度低氧血症,心肌供血不足,易引起洋地黄中毒.我们在临床上用纳络酮治疗急性肺水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及心律失常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1785年William Withering首次使用洋地黄叶治疗心力衰竭(HF),至今洋地黄制剂应用于临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尽管新的正性肌力药物不断问世,但尚没有任何一种强心药能取代洋地黄的位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