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可测试伤害性的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及冷、触觉异常。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第3,10天进行鞘内移植,实验组注入30μL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和对照组注入30μL的细胞培养液。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后3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至移植后7d降低至最低点(P〈0.01),于移植后21d恢复至移植前水平;实验组移植后7,14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移植后7,14,21d各组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移植后14,21d,实验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提高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周围神经损伤产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为其用于脑缺血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生长至次融合状态的第5代~骨髓间充质细胞在低氧混合气(体积分数0.90氮气、体积分数0.05二氧化碳和体积分数0.05氧气)条件下培养,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细胞常氧压培养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为(6.35&;#177;2.39)%,酶联免疫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为(137.6&;#177;12.3)ng/L。②低氧培养显著增加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氧培养2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明显高于常氧压培养时表达水平,8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2h:(13.94&;#177;3.07)%,F=14.66,P〈0.0l;8h:(27.49&;#177;7.18)%1。低氧培养4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显著增高,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16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4h:(165.6&;#177;13.9)ng/L,F=11.70,P〈0.0l;16h:(237.4&;#177;15.1)ng/L】。 结论:合适低氧条件可增强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提示其在脑缺血组织等低氧环境下可能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生物学作用,可用于治疗脑缺血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移植部位微环境、各种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实验拟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列老年性痴呆鼠行为学恢复及海马线粒体膜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神经干细胞来源于新生1d龄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的三四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移植,每组10只。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神经干细胞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神经千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双侧海马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组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持续恻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观察指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行Y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中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联合移植组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并高于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干细胞组学习记忆能力虽有明显恢复,但与联合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还有定的距离(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能能稳定海马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能改善老年性痴呆箭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②采用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腹腔注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ICR小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脑复康对照组[0.4g/(kg&;#183;d)],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2.4,7.2,24g/(kg&;#183;d)]。脑益康由制首乌、巴戟天等组成(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颗粒剂,每克颗粒剂含生药1.98g)。模型对照组、各给药组腹腔注射10g/L D-半乳糖120mg/(kg&;#183;d)和10g几亚硝酸钠90mg/(kg&;#183;d),连续60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脑益康和脑复康均以5g/L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灌胃,连续60d。③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①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5&;#177;0.25,0.83&;#177;0.46,0.99&;#177;0.46,1.12&;#177;0.22.P〉0.05);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73&;#177;0.20,0.49&;#177;0.12,0.63&;#177;0.15,0.32&;#177;0.22,P〉0.05)。②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8&;#177;0.60比1.12&;#177;0.22,1.32&;#177;0.37比0.32&;#177;0.22,P〈0.05)。⑧与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比较,阳性药脑复康对照组、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少沪〈0.05)。结论:脑益康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部分机制与其保护胆碱能神经元、改善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行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5.
边颖  孙峰  何志义 《中国临床康复》2011,(45):8455-8458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盐水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注射。结果与结论:在梗死后第7,14天治疗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缺血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 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总分>4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实验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提高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诱导分化剂。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及其效应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以无血清培养法从孕14~17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分离接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后,分别加入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2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2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来鉴定所获得的神经元,流式细胞仪检测计数神经元的分化比例。结果:①原代培养获得了Nestin染色阳性的神经干细胞。②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各组均获得了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阳性神经元。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及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流式细胞仪计数神经元的分化比例为47.8%,57.78%,61.94%和32.69%,三个实验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绪论: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均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但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在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分组: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吗氯贝胺20 mg/kg组、BCEF0083 100,50,25 mg/kg组,每组8只.②模型制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③给药:用药组灌胃给药,1次/d,共21 d,模型组及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吗氯贝胺组灌胃剂量为20 mg/kg、BCEF0083大剂量组灌胃剂量为100 mg/kg,BCEF0083中剂量组灌胃剂量为50 mg/kg,BCEF0083小剂量组灌胃剂量为25 mg/kg.④用糖水消耗量法观测大鼠行为,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参加实验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糖水消耗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BCEF0083 100 mg/kg组、BCEF0083 50 mg/kg组、BCEF0083 25mg/kg和吗氯贝胺20 mg/kg组均能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P<0.01或P<0.05).②在BCEF0083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平均吸光度减小(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BCEF0083 25 mg/kg组,50 mg/kg组和吗氯贝胺20 mg/kg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分别增加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平均吸光度(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齿状回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面积百分比减小(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BCEF0083 25 mg/kg,50 mg/kg均能不同程度分别增加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面积百分比(P<0.01或P<0.05).结论:BCEF0083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脂肪干细胞来源于成脂细胞,取材容易,已经成为干细胞研究一个新的方向.观察脂肪干细胞移植脑冻伤大鼠的脑组织局部组织学变化以及神经行为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300 g左右,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学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体外培养并传代SD大鼠脂肪干细胞,并用BrdU标记.制作大鼠的脑冷冻伤模型,实验组在冷冻伤动物脑内移植脂肪干细胞,对照组在冷冻伤动物脑内移植培养基,假手术组仅行颅骨开窗,每组15只.③实验评估:分别在移植细胞后1,3,5,7,14,30 d对实验动物进行NSS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制作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脑组织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因子mRNA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3~14 d NSS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 < 0.05).②免疫荧光检测显示,Brdu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大鼠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迁移.③Tunel法检测显示,3 d后实验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其他组.④RT-PCR检测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移植脂肪干细胞的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更高.结论:脂肪干细胞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它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因子的高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功能修复过程并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α),观察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体重25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周后形成心力衰竭: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治疗组心力衰竭大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Ad-βARKα);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儿茶酚胺和NT-ProBNP水平以及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儿茶酚胺水平、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ISAR1)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NT-ProBNP水平降低(P〈0.01),血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而心肌组织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均P〈0.01),OARK1mRNA水平降低(P〈0.01)且βAR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β肾上腺素受体mRNA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d-βARK1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2.
陈达  朱杰  王斯闻  贾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12-731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PR)。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EPO(C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后12 h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NGF及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1);心肺复苏+EPO(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凋亡细胞明显降低(P〈0.05),低于B组。结论 EPO能促进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晓云  郭睿  李鹏 《华西医学》2009,(10):2669-2673
目的: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与实验组24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基础饲料,实验组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实验12周末时将造模成功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蜕皮甾酮治疗组2个亚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基础饲料至16周,模型组继续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至16周,蜕皮甾酮治疗组大鼠在高脂饮食同时加用蜕皮甾酮灌胃。实验16周末时处死3组所有大鼠;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肝脏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蜕皮甾酮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2.12±0.58比2.63±0.24,P〈0.05;53.36±18.48比84.60±36.27,P〈0.05;140.20±35.95比243.59±36.38,P〈0.01);蜕皮甾酮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184.54±16.45比239.28±23.76,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9.42±0.52比5.18±0.43,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4.35±0.37比5.04±0.46,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5.46±0.37比6.30±0.49,P〈0.01)。蜕皮甾酮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与核因子κB水平明显减轻(43.04±7.48比61.56±7.27,24.65±5.39比45.04±7.46,P值均〈0.01)。结论: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功能,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组织TNF-α和核因子κB来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Wistar大鼠滴注LPS造成DIC后,肺细胞膜表面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组);实验组(滴注LPS后4h、6h、8h、10h组)。各组取血检测PLT计数、PT、APTT、FIB含量、DD水平;取各组大鼠左肺测量其肺湿/干重比值;取各组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中微血栓形成情况及组织病理损伤(结合血液学指标与组织病理损伤判断DIC病程);提取大鼠肺组织细胞总RNA,RT-PCR方法检AQP5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SNK—q及直线相关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PLT计数、PT、APTT、FIB含量、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滴注LPS后6h在肺组织中可见微血栓,滴注LPS后8h、10h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中有大量渗出液;滴注LPS后4hAQP5的mRNA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tLP〈0.01;滴注LPS后4h~10h肺湿/干重比值增加。经直线相关分析肺湿/干重比值与AQP5的mRNA呈负直线相关,P〈O.01。结论DIc时肺水肿的程度与肺细胞表面AOP5的表达相关.有望通过调节肺细胞表面AOP5的表达干预DIG时肺水肿的形成或消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段肺组织中小窝蛋白-1(cav-1)及IL-8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0.5 h组(H-VT0.5 h组)和大潮气量通气2 h组(H-VT2 h组)。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BALF总蛋白(TP)含量和肺湿/干重比值(W/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组织cav-1及IL-8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VT0.5 h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ALF总蛋白含量、W/D比值及肺组织IL-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改变。H-VT2 h组大鼠BALF总蛋白含量、W/D比值及肺组织cav-1和IL-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VT0.5 h组(均P<0.01),同时肺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改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水平与IL-8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 cav-1在VILI发生中的作用可能具有两面性,早期以保护作用为主,后期以损伤作用为主,而损伤作用可能与IL-8的释放激活中性粒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A、B、C3级间均依次增高(P〈0.01或〈0.05);试验组3级治疗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试验组治疗前后DA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级治疗前DA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1或〈0.05),而治疗后B、C级均高于A级(P〈0.01),但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级治疗后,A、B级DAO活性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而C级则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B、C级治疗前后内毒素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A级(P〈0.01或〈0.05),而试验组A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仅C级内毒素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D-乳酸、DAO水平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组)各10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T2DM组及干预组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干预组大鼠给予活性维生素D3灌胃,T2DM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7周后检测3组24h尿蛋白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血生化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CD6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情况。结果T2DM组大鼠三酰甘油、血糖、24h尿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O.05);干预组24h尿蛋白、血糖、肾质量高于对照组,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胆固醇、24h尿蛋白低于T2DM组,肾质量和体质量高于T2DM组(P〈0.01);T2DM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D68和转化生长因子-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组(P〈O.01)。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CD6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组、MSCs组、BDNF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他4组制备AD模型;MSCs组和BDNF组于制模第11天分别注入10μL(约5×106)MSCs或pIRESneo-EGFP-BDNF转染的MSCs。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NMDAR1水平。结果:MSCs组、BDNF组与AD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AEL)明显缩短、跨平台次数显著增加;BDNF组较MSCs组改善更显著(P<0.01),NMDAR1水平更高(P<0.01)。结论:BDNF转染骨髓MSCs对AD大鼠的认知有改善作用,且促进海马区NMDA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卡马西平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癫痫模型大鼠的不良反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及实验组以海仁酸点燃建立癫痫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卡马西平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3组大鼠胃窦黏膜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P>0 05);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塞来昔布对癫痫模型大鼠的胃窦黏膜、肾脏组织、凝血功能及心肌功能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